左宗棠与京西水利建设
2014-08-27崇世健
崇世健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晚清重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一生非常注重兴修水利,这与他青年时代有过一段耕读生活及在家乡时遇过水灾,有修渠的经历有关。同时,也和与他有着密切交往的林则徐、陶澍等友人有关。他的这些朋友亦是非常注重兴修水利且有一定治水政绩的。如林则徐认为:“水利是农田之本”“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1];陶澍认为:“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最关紧要”。[2]另外,左宗棠用兵西北时,亦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治西北者,宜先水利”[3]“开屯之要,首在水利”[4]“水利为屯政要务”[5]的道理,并进而认为“水利兴废,关系民生国计”[6],所以他非常重视西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治水业绩。奉调进京后,他仍然关注水利建设,并上奏折请修京西水利,获批后,主持修建了京西水利建设工程。
一、请修京西水利
光绪六年(1880),清廷调左宗棠进京,第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左宗棠到京,几日后任军机大臣。二月三十日,左宗棠任军机大臣仅一个月,即向清廷上奏折请求兴修京西水利。在奏折中,左宗棠言及曾于1833年初次进京参加会试、1868年率军到直隶“剿捻”及今年由兰州进京沿途所见河流未治,人们未受水之利益,反受其害。因此,他认为,必须治理永定河,兴修京西水利;不然,必将会有旱涝灾害发生,或将祸及国计民生。对于左宗棠的请求,清廷没有明确答复。但左宗棠并未灰心,一个半月后,他再次上奏,请修京西水利。4月18日,军机大臣宣布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已于3月14日离世)的懿旨,左宗棠的上述奏折,交醇亲王奕譞“酌核具奏”。奕譞怕担责任,不想主持此事,遂请恭亲王奕主持,并让李鸿章和左宗棠合办,自己“随同学习”。但慈禧偏偏不放过他,又下一道懿旨:派恭亲王、醇亲王会同左宗棠、李鸿章、兼管顺天府尹童华等,一起“妥议章程”,共同办理。由于左宗棠和李鸿章一向不和,所以此次在“治不治上游”的问题上,二人意见不一,各不相让,最后只好由慈禧裁定。慈禧谕令把左宗棠拟办的上游治水计划纳入前已议定的决策中,让左宗棠同恭亲王、醇亲王及李鸿章、童华、顺天府尹游百川共商实施方案,一并报批。至此,左宗棠的上游治水方案,总算通过。
二、遥控指挥工程
光绪七年九月初四(1881年10月26日),正当京西水利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之时,左宗棠调离北京,南任两江总督。虽远在江南,但左宗棠仍遥遥指挥京西的水利建设部队,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同时,他告诉王德榜(1836-1893,字朗清,湖南江华人,湘军将领,左宗棠部下,京西水利建设工程现场最高指挥)要及时向恭亲王和醇亲王汇报工程进度,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在左宗棠的精心谋划下,醇亲王和恭亲王先后视察了下苇甸和丁家滩工程。
历时八个月,在左宗棠的指挥下,王德榜率领所属部队历经寒风呼啸、千辛万苦,终于在光绪八年四月初六日(1882年5月22日)完成京西水利建设工程。次日,王德榜向恭亲王、醇亲王及远在江南的左宗棠作了汇报。同月二十三日,恭亲王咨文直隶总督通报竣工;五月二十日,并奏报朝廷请求竣工验收,慈禧“依议”;六月初九日,署直隶总督张树声奏报通过京西水利建设工程的验收。至此,“左宗棠苦心经营,使昔日为众官僚所畏难的水利工程,终于完成”。[7]
据《再续行水金鉴》《光绪顺天府志》等文献记载,在左宗棠的指挥下,王德榜等人曾在京西修建了五处水利工程,即下尾店(今名下苇甸)、丁家滩、车子崖、水峪嘴、琉璃局山嘴。工程总计:(1)共建杀水坝5道,迎水坝13道,总长793丈5尺。(2)顺水墙3道,总长257丈。(3)顺水堤1道,长920丈。(4)石渠道,总长280丈。(5)正渠8道、支渠9道。(6)迎水、束水涵洞石桥6座,过路石桥26座,过水磴槽8道。[8]
左宗棠不畏艰险、排阻克难在京西开展的水利建设工程,增强了京西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并使几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当地的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条件,有些工程项目至今还发挥着灌溉农田的功用。回首往事,追思先贤,沐泽犹在,深值怀念!
参考文献:
[1]林则徐.林则徐集·奏稿(上).北京:中华书局, 1965:510.
[2]陶澎:请将巢米价银留为湊挑浏河之用附片.
[3]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长沙:岳麓书社, 1996:387.
[4]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长沙:岳麓书社, 1996:515.
[5]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札记.长沙:岳麓书社,1996: 455.
[6]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卷八.长沙:岳麓书社, 1996:25-26.
[7]中国档案报.2010.4.16:003.
[8]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京文史资料(第58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45-248.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