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新机遇
2014-08-27矫枫
矫枫
2014年6月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新疆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与共赢共荣的新机遇”,来自23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丝绸之路: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两个议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讨论。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
就在研讨会举办的前4天,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两千多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中国有22个遗产点,它们在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体系中都具有突出的特点。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美国等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早在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以此为发端,中国和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在历史的各个时期,这条路都提供了一个贸易网络,让来自东起中国、西至地中海的商人、朝圣者、僧侣、士兵、游牧民和城市居民得以进行贸易往来。因通过这条漫长商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故而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沿线各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成为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战略中心主任巴萨姆·阿不·阿不都拉赫说,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大道,而且还为沿途各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让这些国家的技术、宗教和哲学得以互相传播。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在推动各国文明的不断发展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开启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间长距离的政治、经济互动往来。
土耳其非政府组织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阿坎·苏威尔说,我们认为丝绸之路上的各国人民向世人树立了自古以来的友谊典范。丝绸之路的特点是在各国共同的优势、平等、宽容和经验分享的基础上,做到互利互惠和互相信任。
共建丝路,共享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传统的丝绸之路基础上,重新激活中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谋求互利共荣的新渠道,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构想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贯穿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表示,要素禀赋不同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劳动力供给、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市场容量等方面各有优势,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具备开展互利合作的深厚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域和国别范围是开放的,凡是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塔吉克斯坦记者协会主席阿克巴拉里·萨托罗夫说,塔吉克斯坦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因此复兴丝绸之路对于塔吉克斯坦来说至关重要。塔吉克斯坦政府面临三大战略任务:保证能源安全、打破交通和通讯闭塞、解决粮食问题。丝绸之路的复兴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副教授德巴塔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重振印度与新疆、中亚等丝路沿线地区的古老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他表示,印度将新疆视为到达中亚的大陆桥,希望尽快从中亚得到急需的能源资源,同时,也能开启牢固的中印经济和能源合作局面。对印度来说,与新疆共建天然气管道将提升印度和中亚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
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楚伦巴特尔·春特认为,目前亚洲地区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表示蒙古有兴趣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并可以从中获益。如建设多条从蒙古境内的过境线路:铁路和公路、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过这些线路,蒙古不仅可以与俄罗斯、中国相连,而且可以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贸易大学副教授、外贸研究中心主任法特玛·赛伦·雅尔岑则认为,丝绸之路作为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成为各种文化的融合之地。土耳其独立之后,复兴丝绸之路,使之重新成为一条贸易路线和文化焦点已被提上日程,修复和保护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胜,赋予其新的功能。目前,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丝绸之路在土耳其外贸中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使国家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增强土耳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多边合作的催化剂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的新趋势,也顺应了亚欧国家密切经贸往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共同愿望。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质和形式,钟山的解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它将充分依靠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并为这些机制和平台充实新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与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必然产物。他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不是建设起来的,而是根据贸易需要自然形成的。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种多边合作的形式,所追求的是一种共赢的理念,没有任何政治诉求,是一种促进贸易和合作便利化的过程。”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大型项目,体现了一种合作新模式,它不是某种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而是基于自愿相互协调的国际经济制度。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与欧亚联盟项目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平行发展,直到建立起自由贸易区。
《白俄罗斯思想库》杂志主编瓦季姆·基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合作的倡议和发展的概念。它的实施完全依赖于白俄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依赖于已建立的有效的地区合作平台。该项目没有仿效其他合作机制,更不与这些合作机制竞争,相反,其实施将赋予这些合作机制新的内容,并给予他们更多发展的动力。
开放、包容、互信、创新
开放包容是多元文明的共生之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这一理念需要继续秉持和弘扬。
中国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准备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促进地区内不同国家、不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对区域外最大程度地开放。通过建立通畅的交通、贸易联系,为各国在产业上建立某种承续关系,形成上下游、供应链等合理的国际分工协作,真正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
政治互信是经贸往来的前提,而良好的经贸关系无疑将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强各国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人文合作。人文合作、文化交流将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萨伊费罗·萨法罗夫认为,共同发展可以使竞争者变为伙伴。他说,有矛盾的国家也可以有更为相近和共同的利益。至少有三到四个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国家可以共同努力维护合力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共同利益应该凌驾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矛盾之上。
中国一贯主张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和谐关系,不仅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而且发展和谐的文化和文明交流。对此,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尔给予肯定。他说,中国传统上不是殖民国家,如果以历史预测未来,中国未来也不会是殖民势力。中国过去热衷贸易而非扩张,将来也会继续通过对话、贸易和投资建立世界文明,巩固全球化,并通过软实力而非硬实力构建和谐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是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中东国家,建立和平互惠关系的伟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