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海丝”的历史抉择

2014-08-27李光辉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海丝世纪贸易

李光辉

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的前沿,统揽历史与未来,着眼全球格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源渊,更有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从史籍记载来看,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便从广东的徐闻、合浦( 今属广西) 港口出发,前往南海活动,进行开发。由徐闻、合浦至南海诸岛及东南亚各国皆有航海纪录。

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这条海道自中国东南沿海,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远及东非、欧洲,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隋唐时期大宗货物中,丝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到了宋元时期瓷器渐成主要的出口货物,明代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和平外交和经贸的航海模式。海上丝绸之路绵延2000年,跨越亚非欧,成为无与伦比的洲际贸易通道,留下中国走向世界、经略海洋的光荣与梦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是打造中国-东盟升级版的需要,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东南亚地区一直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资源运输安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2003年10月8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双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建成,经济关系更加密切,战略伙伴关系也得到全面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着眼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建立战略伙伴1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提高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了这一战略构想。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正是适用中国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等这样形势变化,主动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走廊。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形成内陆与沿海、沿海与沿岸各国经济的发展、对内对外开放相互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加快沿边、内陆开放步伐,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向纵深发展,各主要国家纷纷争夺未来发展主动权和国际关系主导权。美国在高调重返亚太,强力推进TPP谈判的进程的同时,还与欧盟共同推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无论TPP和TTIP何时达成协议,都将对世界经济贸易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深刻影响。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将因此受到新规则的严重挑战,甚至可能面临被架空的危险。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都在排斥中国。一旦协议达成,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规则,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规则的制定方面将处于被动的局面,丧失话语权,导致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被边缘化的局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在新形势、新的起点上,谋划中国走向未来的全球战略,抢占战略的制高点,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从区域大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重大担当。

战略定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应该有两条:一是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一些国家;二是经黄海、东海、日本海连接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相互沟通、扩大文化交流的经贸合作之路、共同发展之路、相互协商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

深化经贸合作就是要加强沿线国家与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领域,使沿线国家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做好规划,使基础设施适应于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

加强相互沟通就是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不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大事,只有不断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共同推进。

扩大文化交流就是要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做好现代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使文化不断地融合,为经贸合作服务。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深化合作、文明交流,更主要的是将影响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不仅在塑造着历史也在改变着历史。

构建“海丝”新体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友好协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海上合作之路,沿线各国要加强政策协商、合作共商,共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因此:

一要加强政府间的战略互信,扩大友好往来,增进沟通了解。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联合协商机制;举办发展合作论坛,共同探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模式、路径等。

二要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对节点口岸、港口的支持力度;构筑沿线国家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开拓港口、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合作。

三要加强海洋合作。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建设,形成资源、技术、产品等为一体的合作模式;探索产业园区双向投资。

四要构建开发合作互利共赢的新体系。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共同合作、共同发展;抓好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的对接,可协商建立沿线国家互认机制;加强与各国海关和签证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国际安全合作机制,保证海路资源运输的安全,加强海上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海丝世纪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My School Life
贸易统计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