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4-08-27梁英
梁英
【摘 要】电力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电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笔者首先对电力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电力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随后在电力企业财务运算管理体系、提升财务人员管理素质以及电力市场的开发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预算;风险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电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总过程就是通过分析计算企业投资成本及收益并综合风险概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运行模式采取最理想的管理措施。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在企业的资金可持续利用中起到引导作用,笔者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战略导向,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把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以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一、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概念分析
电力财务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中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包括对企业经营和资本运算进行基本的收支进行分配预算,如对利润、费用和企业的一些投资运行成本的预算。电力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是影响预算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运行良好由于与风险管理息息相关。风险管理就再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进行提前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控制及后期对风险的规避。风险管理工作者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计算,结合企业内部运作规律提出可行方案。
二、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引导作用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是企业对投资、筹资的主要监控措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获利都与流动资金数目成反比,因此财务风险预算和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流动资金,提升企业利润。电力企业的资金回收无形中提高了财务风险,对账款的利用并未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相结合,因此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完善帐款的收支及利用机制。电力企业中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要在财务预算范围内,收益分配失衡会无形中增加财务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资金可持续利用中起到引导作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管控措施
1.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科学高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电力企业资金正常运作的前提,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要结合起来,其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资金管理运作目标,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战略导向,对企业资源分配合理化,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对整个市场有正确认识;第二,经营预算和资本运算要有明确的资金收支流水账单,财务预算严格按照年度编制目标执行,对于预算外的资金申请,需进行预算外的审批程序。
2.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是在合理的内部机制基础上实现财务预算和绩效评价指标。与此同时,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水平。财务管理工作者要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电力企业的资金密度较大,因此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是重中之重。同时,电力企业的资金信息平台要加以拓展利用,因此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情况进行资金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已经从业人员的素质考核要定期进行,每次培训后都有测试,督促财务管理工作者加强对业务技能的熟练。
3.开拓电力营销市场
电力营销市场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电力市场开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开发手段,每个市场的开发都存在风险,我国已经在2005年就制定了电力市场开发的政策法规如《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及《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的建立是对市场开发的基本保障和支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市场的经营模式也有变化,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以最高的效率处理财务风险问题,用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手段对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规划。企业相关部门要合理利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审时度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电力市场。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最大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考核,不断开发电力营销市场,制定明确的资金管理运作目标,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战略导向,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为电力行业实现新的经济突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忠富等.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张洪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及其存在问题与并合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3]王海燕.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5(17):12-15
[4]莫渝.构建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的电力财务预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0,35(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