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视剧的政治尺度
2014-08-27海天
海天
对华国锋、胡耀邦等历史上的敏感人物,该剧也没有回避。据了解,该剧中华国锋的人物形象是首次在电视剧中出现。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开播,该剧播出后,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该剧首次展现了1976年以来高层政治斗争,其“大胆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也引起热议。近年来,涉及高层政治的影视剧尺度的改变,也是我们对于历史态度和对未来发展道路态度的变迁。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触碰的“禁区”
1976-1984年是邓小平最辉煌的6年,个人生涯达到顶峰,而中国也是处于最微妙、最重要转折点,高层情景最为复杂的几年,包括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上台,邓小平在政治博弈中如何胜出,对这些,这部作品都没有回避。编剧团队绞尽脑汁,竭力让电视剧生动起来、好看起来。办法之一,就是敢于直面政治。该剧大胆描写了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工作,甚至是矛盾和命运。
对华国锋、胡耀邦等历史上的敏感人物,该剧也没有回避。据了解,该剧中华国锋的人物形象是首次在电视剧中出现。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与汪东兴、叶剑英联手逮捕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成为名义上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在1981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邓小平接替华国锋被选举为中央军委主席。
该作品中,除了华国锋、胡耀邦等人物外,还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西单民主墙。西单民主墙被视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开端。它是1978年春季位于现今西单文化广场南侧一带的一道灰色矮墙,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出现的,“文革”中兴贴大字报的习惯,让老百姓找到一个窗口。民主墙上最早期的大字报大都是要求给1976年四五运动平反,以及上访群众书写的冤案控诉。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日本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良时,曾谈到西单民主墙。邓小平说,这是正常的现象,是中国形势稳定的一种表现。叶剑英、胡耀邦等多名高层领导人也认为这是一种人民民主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在剧中出现。习仲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力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被外界视为改革派大将。当年,胡耀邦积极支持习仲勋开展工作,习仲勋也在胡耀邦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高层政治题材影视出炉记
在我国,电视剧拍摄必须由具有电视剧拍摄许可证的单位将题材上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审批,获得批准以后的电视剧才具有合法身份。同时,所有电视剧的发行和播出必须通过当地宣传部门的审查。
不过“凡以反映我党我国我军历史上重大事件,描写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党政军领导人及其亲属生平业绩的电视剧”,则需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制作许可,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有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剧本把关和成片审查。该小组是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具体开展工作。
拿到许可后的电视剧就进入了拍摄阶段。如果将影视作品比作一个人,剧本是这个人物的躯干,而演员则是这个人的灵魂,对于描述国家领导人的影视剧来说,一样如此。最早扮演国家领导人的演员的选拔是一件上升到政治层面的事:1978年,国务院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下达通知,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挑选塑造毛泽东形象的演员,最终20张照片放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的案头。最后古月成为第一位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后来,扮演国家领导人并不需要太多审核工作了。据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刘劲介绍,重大题材领导小组的专家,也会过问演员的选择问题,但一般不会有太多干涉。有时候,反而是一些领导人的家属对某个演员特别不满意,提出异议。
最近几年,市场化演员扮演国家领导人的情况越来越多。《建党伟业》中,刘烨饰演的毛泽东就一度被称为“最帅毛泽东”。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饰演邓小平,萨日娜饰演卓琳,谢钢饰演陈云,陕籍演员张嘉译饰习仲勋。其中张嘉译更是零片酬参演。张嘉译和习仲勋是陕西老乡,都在西北大地生活了很长时间,某种程度的神似还是有的。张嘉译在回应此事时说到:“剧组的预算很紧张,再加上拍摄时间不长,我就拍了快一星期,所以就没想说去收这个片酬。而且可以把这类的题材拍成剧,对我们是很有意义。”
影片拍摄完毕后,紧接着又是另一轮审查,正如上文所说,成片审查仍由领导小组负责。如果一部电影在公映前一个月,还得面临重大修改和补拍,那么它在审查过程中遭遇的挫折显而易见。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就是这样一部片子。
《建党伟业》中的两处修改耐人寻味:一处是青年毛泽东进京为留法学生筹款,慕名来到北大蹭胡适的课,却因衣衫不整遭到拒绝,青年张国焘踱步上前,要求毛泽东离开教室。修改后,这些段落全部删除,观众看到的是毛泽东得偿所愿;另一处是“五四火烧赵家楼”,学生们砸开大门发现还有一道铁链,张国焘挺身而出,向看守军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修改后,出现在这个说服段落的张国焘,换成了其他几个青年学生。一位编剧认为,总的来说,现在审查是一个守势,比如我写狠一点,他删一点,但就能留下一点。据我所知,体制内的一些人也在呼吁取消审查制度。
你不知道的影视政治学
关于领导人的影视剧,通常会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以领导人个人为线索进行故事描绘。如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的纪录片《伟人周恩来》,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的电影《邓小平1928》,2008年周恩来110周年诞辰时央视黄金档播出的《周恩来在重庆》,以及现在播出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可以看出,这些影视剧多在领导人整数年诞辰放送,多以展现个人历史为主。
还有一类便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国历程集体呈现的,如《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保卫延安》《八路军》《解放》《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等。这些集体反映中共元老们形象的影视作品通常在重要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时公映。例如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2011年中共成立90周年等。2009年和2011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因为其精良的制作和全明星阵容,创下了有关中共领导人影视题材作品的观看纪录,使这类题材的影视剧达到一个巅峰。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虽然这两类红色影视剧品种繁多,但绝大部分的讲述内容集中于中共1927到1949年这段革命与建国时期,小部分提及抗美援朝和早期社会主义改造,而甚少涉及到中共领导人建党之初的故事和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之后中共历经的曲折探索。
近年来,随着对历史态度的不断开放,领导人影视剧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多元而丰富的发展。2011年的《开天辟地》,将叙述视角集中于1920年中共建党前夕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目前在央视播出的《邓小平》和去年上映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都用更多的剧集来呈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决策和经历的曲折,如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直到真理标准大讨论。
这些影视作品的陆续诞生,不但让我们国家的历史更为完整地得到表现,也让其中的领导人形象从过去的模式化与类型化,变得人性化与立体化。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其自身形式与内容的演变,也是我们对于历史态度和对未来发展道路态度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