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关键设备
2014-08-27崔华刘标盛
崔华+刘标盛
摘要: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它的制造涉及多种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偏光片的结构,对偏光片关键生产设备——“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产能瓶颈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针对性地提速改造。
关键词:偏光膜;TAC处理机;碱处理槽;提速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4-0081-021偏光片生产概述
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关键原材料之一,也是LCD面板中技术含量高且制程复杂的原材料。它的制造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薄膜技术、高纯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种应用技术。
2007年全球平板显示器用面板产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继半导体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到2015年,全球平面显示器产值将达1400亿美元。与之对应的LCD用偏光片,2008年度全球产量约1.93亿m2,对应的产值高达63.14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全球TFT偏光片产值将超过140亿美元。偏光片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偏光片在液晶显示器中的作用就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由于把偏振光用于其显示原理中,偏光片不仅是LCD必需的构件,同时对其高性能、多功能的追求对于LCD功能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图1偏光片的构造简图
图1是偏光片(一般透过型)的基本结构。其核心层是两层TAC膜夹一层PVA膜,通常称之为“原板”。以原板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原板的一侧或两侧分别复合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由此形成不同用途的偏光片产品,如反射型偏光片、半透型偏光片等。
通常情况下,要完成偏光片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级别达到1000级的净化厂房内配备如下生产设备:TAC处理机、PVA延伸机、光学级涂布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如槽罐、纯水装置等。本文主要针对本公司现有的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产能瓶颈,设法进行提速改造。
偏光片中的TAC膜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拉伸后的PVA偏光素子起保护作用,另外是防止素子的回缩。由于PVA素子本身的机械强度和平挺度均很差,其在温热的环境中会很快变形、收缩、松弛、衰退,而且强度很低,质脆易破,不便于使用和加工。因此需在其两侧贴上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值、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及光学上各向同性的透明薄膜。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膜目前TAC膜最适合。
鉴于TAC膜上述的重要作用,偏光片生产过程中的前段设备——TAC处理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图2为“TAC处理机简图”。
图2TAC处理机简图
2问题提出
从图1可以看出,TAC膜与PVA膜在偏光片产品中的用量比例是2∶1,即如果PVA拉伸机的速度是10m/min,TAC处理机的速度必须达到20m/min以上。公司当时计划投资第二条PVA拉伸机,但为节约总的投资费用,不计划引进第二条TAC处理机生产线。预计两条拉伸机的理想产能合计约15m/min以上,因此现有的TAC处理机必须提速,才能满足整个投资计划,并决定由公司设备部门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经验及相关资料,我们知道PVA膜与TAC膜要很好地贴合,前提是TAC膜需有较好的亲水性,即较小的接触角——小于20°。而未经处理的TAC膜接触角在30°~50°度以上。要使TAC膜接触角降到20°以下,TAC膜在碱槽处理中的浸渍时间必须满足在70~110s以上(时间范围大的原因是可以通过碱液浓度与温度等的变化来调整)。以速度30m/min计算,槽内行程最小需30*70/60=35m。
图3是原碱处理槽穿膜图,计算其槽内行程为27.6m。要满足行程35m,需增加行程26.8%以上。
图3原碱处理槽穿膜图
3分析问题
根据分析,增加行程可以采取的途径如下:(1)增加槽的长度;(2)将槽深加大;(3)将槽面升高;(4)改变穿膜方式,设法在现槽内找到增加行程的
办法。
途径(1),见图2,机台前后均有机台固定,且放卷前面空间有限,机器又放置在无尘车间内,因此增加长度不现实,不采用。
途径(2),槽下面有线槽、槽底有加热管,且就算能加深,深度也有限,且改造牵涉因素太多,工程量大,效果不明显,亦不采用。
途径(3),此方案可以考虑,至少达到途径(2)的效果,工程量比(2)少很多,但需注意的是,加高的高度必须低于200mm,太高,以正常人的身高无法穿膜。备选。
途径(4),改变穿膜方式,我们模拟了将辊重新排列,将现水平式改为垂直式,但计算其行程反而更短,因此这样考虑有问题。可以将辊径减小,改变辊的排布间距。于是反复计算并图纸模拟,找到了直接在现有槽内增加行程的办法。
4具体方案
(1)辊径减少原则:确保膜在辊径变小之后不能出现层与层之间的刮碰,同时,辊径强度足够不能变形,辊的转动必须轻盈、阻力小。
(2)经计算满足原则(1)同时也考虑到加工商可以正常制作的情况下,将槽内导辊外径由Φ118改为Φ82。
(3)改造后具体布置图,见图4。
图4改造后碱处理槽穿膜图
(4)改造后行程增加情况。如图4所示,槽内导辊数量由改造前的3层变为4层,行程增加到37.8m,增加量为36.96%。运行速度可达到37.8/70*60=32.4m/min,超过计划的30m/min,初步达到设计要求。
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结合上面的途径(3),加高120mm,导辊层数可再增一层,如图中黑色辊所示,此时总行程增至47m,总增加量达到70.28%。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47/70*60=40.29m/min。
5实际效果
按上述方案改造后,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实际生产速度分别在30m/min、35m/min、40m/min的情况下运行,接触角均达到规定的要求,TAC膜处理后的表面质量与效果理想。不过,由于速度提高幅度很大,原设备干燥箱入口处需增加一风刀切水装置,以防止切水辊切水不良造成影响。
6结语
公司设备部门同仁针对TAC处理机的提速改造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解决了增加PVA拉伸机产能时面临的“TAC配套问题”的困扰,改造取得圆满成功。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改造,对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偏光片生产设备获得了宝贵经验,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偏光片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将来同类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村喜男.DisplaySearch.TFT液晶面板供需平衡
和收益预测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
flat/59497-20120116.html.
摘要: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它的制造涉及多种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偏光片的结构,对偏光片关键生产设备——“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产能瓶颈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针对性地提速改造。
关键词:偏光膜;TAC处理机;碱处理槽;提速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4-0081-021偏光片生产概述
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关键原材料之一,也是LCD面板中技术含量高且制程复杂的原材料。它的制造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薄膜技术、高纯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种应用技术。
2007年全球平板显示器用面板产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继半导体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到2015年,全球平面显示器产值将达1400亿美元。与之对应的LCD用偏光片,2008年度全球产量约1.93亿m2,对应的产值高达63.14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全球TFT偏光片产值将超过140亿美元。偏光片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偏光片在液晶显示器中的作用就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由于把偏振光用于其显示原理中,偏光片不仅是LCD必需的构件,同时对其高性能、多功能的追求对于LCD功能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图1偏光片的构造简图
图1是偏光片(一般透过型)的基本结构。其核心层是两层TAC膜夹一层PVA膜,通常称之为“原板”。以原板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原板的一侧或两侧分别复合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由此形成不同用途的偏光片产品,如反射型偏光片、半透型偏光片等。
通常情况下,要完成偏光片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级别达到1000级的净化厂房内配备如下生产设备:TAC处理机、PVA延伸机、光学级涂布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如槽罐、纯水装置等。本文主要针对本公司现有的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产能瓶颈,设法进行提速改造。
偏光片中的TAC膜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拉伸后的PVA偏光素子起保护作用,另外是防止素子的回缩。由于PVA素子本身的机械强度和平挺度均很差,其在温热的环境中会很快变形、收缩、松弛、衰退,而且强度很低,质脆易破,不便于使用和加工。因此需在其两侧贴上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值、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及光学上各向同性的透明薄膜。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膜目前TAC膜最适合。
鉴于TAC膜上述的重要作用,偏光片生产过程中的前段设备——TAC处理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图2为“TAC处理机简图”。
图2TAC处理机简图
2问题提出
从图1可以看出,TAC膜与PVA膜在偏光片产品中的用量比例是2∶1,即如果PVA拉伸机的速度是10m/min,TAC处理机的速度必须达到20m/min以上。公司当时计划投资第二条PVA拉伸机,但为节约总的投资费用,不计划引进第二条TAC处理机生产线。预计两条拉伸机的理想产能合计约15m/min以上,因此现有的TAC处理机必须提速,才能满足整个投资计划,并决定由公司设备部门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经验及相关资料,我们知道PVA膜与TAC膜要很好地贴合,前提是TAC膜需有较好的亲水性,即较小的接触角——小于20°。而未经处理的TAC膜接触角在30°~50°度以上。要使TAC膜接触角降到20°以下,TAC膜在碱槽处理中的浸渍时间必须满足在70~110s以上(时间范围大的原因是可以通过碱液浓度与温度等的变化来调整)。以速度30m/min计算,槽内行程最小需30*70/60=35m。
图3是原碱处理槽穿膜图,计算其槽内行程为27.6m。要满足行程35m,需增加行程26.8%以上。
图3原碱处理槽穿膜图
3分析问题
根据分析,增加行程可以采取的途径如下:(1)增加槽的长度;(2)将槽深加大;(3)将槽面升高;(4)改变穿膜方式,设法在现槽内找到增加行程的
办法。
途径(1),见图2,机台前后均有机台固定,且放卷前面空间有限,机器又放置在无尘车间内,因此增加长度不现实,不采用。
途径(2),槽下面有线槽、槽底有加热管,且就算能加深,深度也有限,且改造牵涉因素太多,工程量大,效果不明显,亦不采用。
途径(3),此方案可以考虑,至少达到途径(2)的效果,工程量比(2)少很多,但需注意的是,加高的高度必须低于200mm,太高,以正常人的身高无法穿膜。备选。
途径(4),改变穿膜方式,我们模拟了将辊重新排列,将现水平式改为垂直式,但计算其行程反而更短,因此这样考虑有问题。可以将辊径减小,改变辊的排布间距。于是反复计算并图纸模拟,找到了直接在现有槽内增加行程的办法。
4具体方案
(1)辊径减少原则:确保膜在辊径变小之后不能出现层与层之间的刮碰,同时,辊径强度足够不能变形,辊的转动必须轻盈、阻力小。
(2)经计算满足原则(1)同时也考虑到加工商可以正常制作的情况下,将槽内导辊外径由Φ118改为Φ82。
(3)改造后具体布置图,见图4。
图4改造后碱处理槽穿膜图
(4)改造后行程增加情况。如图4所示,槽内导辊数量由改造前的3层变为4层,行程增加到37.8m,增加量为36.96%。运行速度可达到37.8/70*60=32.4m/min,超过计划的30m/min,初步达到设计要求。
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结合上面的途径(3),加高120mm,导辊层数可再增一层,如图中黑色辊所示,此时总行程增至47m,总增加量达到70.28%。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47/70*60=40.29m/min。
5实际效果
按上述方案改造后,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实际生产速度分别在30m/min、35m/min、40m/min的情况下运行,接触角均达到规定的要求,TAC膜处理后的表面质量与效果理想。不过,由于速度提高幅度很大,原设备干燥箱入口处需增加一风刀切水装置,以防止切水辊切水不良造成影响。
6结语
公司设备部门同仁针对TAC处理机的提速改造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解决了增加PVA拉伸机产能时面临的“TAC配套问题”的困扰,改造取得圆满成功。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改造,对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偏光片生产设备获得了宝贵经验,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偏光片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将来同类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村喜男.DisplaySearch.TFT液晶面板供需平衡
和收益预测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
flat/59497-20120116.html.
摘要: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它的制造涉及多种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偏光片的结构,对偏光片关键生产设备——“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产能瓶颈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针对性地提速改造。
关键词:偏光膜;TAC处理机;碱处理槽;提速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4-0081-021偏光片生产概述
偏光片是LCD(液晶显示器)关键原材料之一,也是LCD面板中技术含量高且制程复杂的原材料。它的制造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薄膜技术、高纯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种应用技术。
2007年全球平板显示器用面板产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继半导体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到2015年,全球平面显示器产值将达1400亿美元。与之对应的LCD用偏光片,2008年度全球产量约1.93亿m2,对应的产值高达63.14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全球TFT偏光片产值将超过140亿美元。偏光片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偏光片在液晶显示器中的作用就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由于把偏振光用于其显示原理中,偏光片不仅是LCD必需的构件,同时对其高性能、多功能的追求对于LCD功能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图1偏光片的构造简图
图1是偏光片(一般透过型)的基本结构。其核心层是两层TAC膜夹一层PVA膜,通常称之为“原板”。以原板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原板的一侧或两侧分别复合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由此形成不同用途的偏光片产品,如反射型偏光片、半透型偏光片等。
通常情况下,要完成偏光片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级别达到1000级的净化厂房内配备如下生产设备:TAC处理机、PVA延伸机、光学级涂布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如槽罐、纯水装置等。本文主要针对本公司现有的TAC处理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产能瓶颈,设法进行提速改造。
偏光片中的TAC膜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拉伸后的PVA偏光素子起保护作用,另外是防止素子的回缩。由于PVA素子本身的机械强度和平挺度均很差,其在温热的环境中会很快变形、收缩、松弛、衰退,而且强度很低,质脆易破,不便于使用和加工。因此需在其两侧贴上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值、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及光学上各向同性的透明薄膜。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膜目前TAC膜最适合。
鉴于TAC膜上述的重要作用,偏光片生产过程中的前段设备——TAC处理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图2为“TAC处理机简图”。
图2TAC处理机简图
2问题提出
从图1可以看出,TAC膜与PVA膜在偏光片产品中的用量比例是2∶1,即如果PVA拉伸机的速度是10m/min,TAC处理机的速度必须达到20m/min以上。公司当时计划投资第二条PVA拉伸机,但为节约总的投资费用,不计划引进第二条TAC处理机生产线。预计两条拉伸机的理想产能合计约15m/min以上,因此现有的TAC处理机必须提速,才能满足整个投资计划,并决定由公司设备部门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经验及相关资料,我们知道PVA膜与TAC膜要很好地贴合,前提是TAC膜需有较好的亲水性,即较小的接触角——小于20°。而未经处理的TAC膜接触角在30°~50°度以上。要使TAC膜接触角降到20°以下,TAC膜在碱槽处理中的浸渍时间必须满足在70~110s以上(时间范围大的原因是可以通过碱液浓度与温度等的变化来调整)。以速度30m/min计算,槽内行程最小需30*70/60=35m。
图3是原碱处理槽穿膜图,计算其槽内行程为27.6m。要满足行程35m,需增加行程26.8%以上。
图3原碱处理槽穿膜图
3分析问题
根据分析,增加行程可以采取的途径如下:(1)增加槽的长度;(2)将槽深加大;(3)将槽面升高;(4)改变穿膜方式,设法在现槽内找到增加行程的
办法。
途径(1),见图2,机台前后均有机台固定,且放卷前面空间有限,机器又放置在无尘车间内,因此增加长度不现实,不采用。
途径(2),槽下面有线槽、槽底有加热管,且就算能加深,深度也有限,且改造牵涉因素太多,工程量大,效果不明显,亦不采用。
途径(3),此方案可以考虑,至少达到途径(2)的效果,工程量比(2)少很多,但需注意的是,加高的高度必须低于200mm,太高,以正常人的身高无法穿膜。备选。
途径(4),改变穿膜方式,我们模拟了将辊重新排列,将现水平式改为垂直式,但计算其行程反而更短,因此这样考虑有问题。可以将辊径减小,改变辊的排布间距。于是反复计算并图纸模拟,找到了直接在现有槽内增加行程的办法。
4具体方案
(1)辊径减少原则:确保膜在辊径变小之后不能出现层与层之间的刮碰,同时,辊径强度足够不能变形,辊的转动必须轻盈、阻力小。
(2)经计算满足原则(1)同时也考虑到加工商可以正常制作的情况下,将槽内导辊外径由Φ118改为Φ82。
(3)改造后具体布置图,见图4。
图4改造后碱处理槽穿膜图
(4)改造后行程增加情况。如图4所示,槽内导辊数量由改造前的3层变为4层,行程增加到37.8m,增加量为36.96%。运行速度可达到37.8/70*60=32.4m/min,超过计划的30m/min,初步达到设计要求。
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结合上面的途径(3),加高120mm,导辊层数可再增一层,如图中黑色辊所示,此时总行程增至47m,总增加量达到70.28%。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47/70*60=40.29m/min。
5实际效果
按上述方案改造后,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实际生产速度分别在30m/min、35m/min、40m/min的情况下运行,接触角均达到规定的要求,TAC膜处理后的表面质量与效果理想。不过,由于速度提高幅度很大,原设备干燥箱入口处需增加一风刀切水装置,以防止切水辊切水不良造成影响。
6结语
公司设备部门同仁针对TAC处理机的提速改造达到并超过预期效果,解决了增加PVA拉伸机产能时面临的“TAC配套问题”的困扰,改造取得圆满成功。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改造,对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偏光片生产设备获得了宝贵经验,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偏光片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将来同类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村喜男.DisplaySearch.TFT液晶面板供需平衡
和收益预测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
flat/59497-2012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