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2014-08-26陈天明王坤彭明威
陈天明 王坤 彭明威
摘要:国家助学金是大学生奖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实现大学生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国家助学金因其金额大、资助面广且具有无偿性,部分高校
在具体的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定标准难以明细和量化,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怎样处理“助困”与“助学”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家助学金评定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之策。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评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了第1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于2010年国家又将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的生
均2000元提升到3000元,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0%[1],随着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的增大,受助群体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因为国家助学金在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标准上滞后,部分高校在国家助
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加以应对。
一、问题的提出
1.评定标准难以确立和有效量化。通过查阅各个高校评定国家助学金的相关资料,可以总结出绝大多数高校的评定标准都是定性的,很少有定量的评价指标,即使有部分定量评价指标,比如家庭年收入
,个人消费情况,因为这些信息由申请者本人填写和当地民政部门审核,学校的核实力度有限无法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故这类指标在评定国家助学金中的参考性不大。因评选制度没有量化,很难做到公
平公正,在部分高校部分班级存在平分现象。国家助学金的设定初衷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难以负担学费和生活费的大学生[2]。目前很多高校的评定标准违背了这一初衷,部分高校把学习成绩、
科研表现和参加活动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很多贫困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在动脑和动手能力上相对较弱,由于在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指标上不占优势或者处于劣势,最终丧失了本该属于真正贫苦大学
生的助学金,这很可能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使得国家助学金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用。
“助困”和“助学”始终在评价标准中交织着,我们是否应当把“助学”列入评价指标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国家助学金的设定目标是帮助贫困大学生免除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之忧,安心学习,以
期实现教育公平,按照这一准则“贫困”才是评价国家助学金及其等级的唯一标准。在评定的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同学都处于同一贫困等级,比如都处于“严重贫困”或“很贫困”或“一
般贫困”,客观上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贫困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由于目前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定性的,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贫困程度排名,这就造成了一个取舍问题,如果处理不
当,很可能会造成同学间关系紧张,影响整个评价体系。
2.评定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在很多高校的评定实践中都会有评议小组,评议小组一般由宿舍代表,班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人组成。学生代表是最了解班级同学的日常生活情况的,在评议小组中学生代
表的意见往往能够影响全局,学生代表公正客观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道德素养。在申请人中那些极度贫困、生活无着落的学生在贫困生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只有 20%-30%,其他 70%-80%的大学生
父母大多都是靠种地、打零工、小买卖来供养他们,虽然基本的学费和生活费无忧但都很辛苦[1]。按照常理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同学一般能拿到较高等级国家助学金,对于家庭经济一般贫困的同学而
言,有的在班级活动中表现活跃,比较善于处理和维护同学关系,在票数上自然而然占据优势,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却人际关系不太理想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助学金额,严重的还会分文无收,
这与国家助学金设定初衷是违背的,没有发挥国家助学金的效益。
3.缺乏对受助学生有效监督。部分高校重视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而对受助学生缺乏有效监督,对受助学生的日常花费缺乏一定的了解,完全依赖于同学之间的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建立有效的监
督体系则是高校应当探索的。缺乏有效监督会使受助学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助学金,认为拿国家助学金是天经地义的,不会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同时由于学校
缺乏有效监督,很多同学在拿到国家助学金后大肆请客,铺张浪费,完全没有达到国家助学金的预期效果,会形成极其不好的班级风气,在同学之间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高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体
系则是当务之急。
二、解决思路与对策
1.明细评定标准,指标量化。定性指标难以横向比较是在评定国家助学金中最大的难题,通过将定性指标科学量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本上,我们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指
标,涵盖了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根据每个指标在国家助学金评定体系中的地位赋上一定的权重,最后综合每位同学的得分进行贫困状况排名。具体内容见表1:
表1国家助学金评审标准明细指标权重评审
主体具体内容评审标准具体标准小权重得分思想道德和参加活动态度(K)005班主
任和
辅导
员热爱党和祖国,诚信,遵规守矩;参与活动积极程度,自我要求情况热爱祖国程度02A参加活动程度04B自我要求程度04C学习态度 (T)020班级
同学,班
干部,
任课老
师自习情况,到课率,课堂听课情况,作业认真程度自习程度02D到课率04E成绩排名进步02F作业认真程度02G生活作风(L)015班级同学月均电话费用月均电话费用1I家庭经济(M)060班主任
,
辅导员,
班级
干部家庭经济困难一般贫困学生160困难学生180特殊困难学生1100合计100评议小组∑=005*K+020*T+015*L+060*M∑=005*(02*A+04*B+04*C)+020*(02*D+04*E+02*F+02*G)
+015*I+06*M在“思想道德和参加活动态度”“ 学习态度”两个大指标方面,可以依据不同程度d打分;在“生活作风上”我们选择了最能最直接的反映指标“月均电话费用”,月均电话费用以本校
最低
标准套餐为参考适当打分;“家庭经济”上,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家庭经济贫困标准划分,可以依据具体标准选择具体的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分数。
根据国家助学金的相关要求,从设定目地出发,我们将评定国家助学金的指标体系分为四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和参加活动态度”“学习态度”“生活作风”“家庭经济”,权重分别为005、0
20、015、060,从四大指标来看,均与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把学生的一些学习生活态度纳入在指标内,其目地是想引导学生平时认真上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的权重是
060,目地是想让那些家庭经济的确贫困的学生能拿到高额的助学金,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助学金的预期效益,实现教育公平。如果在评定过程中出现两个人分数相等的情况,可以适当考虑在校学习情况
,在校表现,科研情况。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小指标均赋值100分,评议小组依据相关资料进行评分综合,依据∑=005*(02*A+04*B+04*C)+020*(02*D+04*E+02*F+0
2*G)+015*I+06*M算出每位申请者的得分。可以得出每位同学的得分是低于等于100分的,分值越高的同学应当取得越高等级的国家助学金。
2.评定过程的公开透明。部分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人为操作问题可以通过公开透明有效解决。人为操作是当权者寻租的表现,原则上要求评议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客观评分,但现实评分过程
是很复杂的,评议小组成员一般会受到平时人际关系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很可能在评分中会得高分,而和自己交情一般的同学往往按实际情况评分甚至评低分,这就很可能造成不公
平现象。通过将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要求评分小组成员对每一项评分都要有理有据,并且公开每一项评分,实行不记名评选,每位参选同学有一个固定编号,整个评选过程都以编号代替,以编号的形
式进行加分统计,等评定结果出来后才将编号相应的同学名单公布。将评定过程和评定内容的有效真实公开,接受班级同学和学院负责人的监督,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评定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保障评
选的公平。最后评选结果会在班级群公示三天,公示期间内如有异议可以提出,过期不候。田辉玉研究员2010年研究结论表明,多元化的评审主体,会使国家助学金的评审过程更加客观公正[3],在这
次评审中纳入了三大评审主体,分别为班级学生和班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各个评审主体各司其职,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公正。
3.完善核实和监督体系。参评同学如果有相关贫困证明、低保证明等材料应及时提交评议小组。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并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需要对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的核实和长期监督,以保证国家
助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同学手中,并且最大限度的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国家助学金的最大效益。在很多高校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存在一小部分同学伪造贫困证明,夸大贫困事实,并且暗中组成小团
体想法设法分割国家助学金等现象,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查清的,需要学院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核实,一经发现与申报材料不符的情况,马上通报批评以树立国家助学金的权威,并且
足额缴回该同学的国家助学金。建立监督体系是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成本,更需要监督者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建立国家助学金监督体系需要以学生为重点,因为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
很长,彼此都熟悉情况,通过同学监督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现实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强制规定受助学生使用学校通一的银行卡和一卡通,记录日常消费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
消费情况可以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不断优化国家助学金的配置。
三、结论及应用
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评定前的政策宣传和解读,评定中的信息统计与核实,评定方式的选择,评定后的长期监督与反馈。通过把定性指标量化能够有效解决“比较难”的问题,使得
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有理有据,受人信服。建立健全国家助学金评价体系,规范评定程序,加强事后监督,使得国家助学金能真正发放到贫困大学生手中,解决大学生基本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以期实现教
育公平,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影响大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影响和谐校园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4]。
参考文献:
[1]沈兆侠.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的失真环节探讨[J].创新教育,2013年24期
[2]李婷婷,李逸龙.对我国高校国家助学金合理分配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8)
[3]田辉玉,黄 艳,刘术泉.学习因子在国家助学金制度运行中的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
[4]腾明荣,丁磊.高等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争议解决途径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