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26秦强
秦强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用随机抽取的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辽宁省具有招收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资格的5
所学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其余的各个省市、地区发展高水平篮球队提供服务,为教育部门制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战略提供些政策性理论参
考。
关键词: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引言
体育后备人才质量和数量的急剧下降是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根源上分析,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竞技体育界出现大量运动员难
以就业时,就很难想象还会有足够多的青少年投入到竞赛技体育的训练中来。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对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有一个全新认
识,寻找出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普通高校办高水平篮球运动队运动水平的提高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辽宁省普通高校组办高水平篮球队目的和目标
调查的统计表明,有47.8%的运动员都认为学校把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放在办队目的的首要位置;有39.1%的运动员认为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有37.0%的运动员认为学校是为了丰富课余
生活;有30.4%的运动员认为学校是为给社会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有21.7%的运动员认为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2.2辽宁省招收高水平篮球队的院校及项目现状与分析
辽宁省普通高校办理高水平篮球队,目前还属于不成熟的阶段,国家教育部虽然下了很多规定,但是在管理上还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各个高校基本上属于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指定管理的制度,随着高
校教育改革力度加强,对高校管理水平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办队的水平和方向,在各高校逐渐发展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中,管理水平也是在逐渐的提高。
2.3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2.3.1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年龄
表1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年龄N=46年龄19岁以下19~21岁22~2424岁以上人数721162百分比(%)15.245.734.84.3通过表1能看出,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年龄不超
过22周岁,表明篮球运动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20~23岁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判断力和理解力比较强,身体发育成熟,身体素质较高,能较快的掌握和运用运动战术。
2.3.2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训练年限
表2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N=46训练年限3年以下4~5年6~7年8年以上人数221176百分比(%)4.345.737.013.0通过表2能看出,辽宁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训练年限在4-5年内的
运动员有21人,占45.7%;训练年限在6-7年运动员有17人,占37.0%,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有2人,占4.3%;在8年以上的仅有6人,占13.0%。这表明辽宁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还比较长,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员运动水平还比较高的水准。
2.3.3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有41.3%的运动员来源于中学,有37.0%的来自于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和国家队的分别占13.0和8.7%。统计结果表明主要来自普通中学体育生
和体校学生,普通体育生相对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可塑性强,但基本技战术较薄弱,缺少大赛经验,需要教练员给予精心的培育。体校学生基本技术比普通高中体育生扎实,但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
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在抓好训练的同时要管理好他们的文化课学习。
2.3.4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所学专业状况
调查了解到,普通高校高水平球篮球运动员选择专业主要有3种方法,第一种,运动员入学前选好专业;第二种,运动员入学后学校统一安排专业;第三种,运动员入学后自选专业。运动员自选专业,首
先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还要考虑自己学习能力是否能顺利的修完大学课程。
2.3.5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上课方式
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上课方式N=46上课方式与本专业同学
一起上课同专业、同年级的
运动员集中上课两种方
式结合人数26713百分比(%)56.515.228.3通过访谈部分管理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和运动员所知,采用“与本专业同学统一上课”的授课方式主要考虑到,这些课程相对简单,运动员靠自己的努力能够修
完这些课程;部分高校所招的高水平运动员较少,不便为运动员单独成立课堂;这样的授课方式也有自身优点,可以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对运动员学习具有一定的良性影响。“同专业、同年级的运动
员统一上课”可以解决运动员文化基础差的问题,便于管理,这些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体校和专业队。
2.4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现状分析
2.4.1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入高校参加运动后成绩变化
表4辽宁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入高校参加运动后成绩变化 N=46成绩变化水平提高保持原来水平水平下降人数16228百分比(%)34.847.817.4调查所得知,很少有教练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先进的仪器和设
备,技术诊断很少采用高速摄影机、录像系统等,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这是原因之一。
2.4.2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
表5辽宁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N=46次数2次以下3~4次5~6次7次以上人数917146百分比(%)19.737.030.313.0通过表5能看出,辽宁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总体上每年参加重要比赛次数相对较
少。这一调查结果说明高水平篮球运动运动竞赛的机会比较少,运动员得不到充分的比赛锻炼。
2.4.3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级别
辽宁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级别N=46(可多选)比赛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人次14281712百分比(%)30.460.937.026.1通过表6说明辽宁省高校所招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为省级的青少年运
动尖子;还有运动员仅参加过校级、市级的比赛,都要平时增加这些运动员的训练,主要训练比赛能力和经验,校级比赛的占26.1%,市级比赛的占37.0%。
2.5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发展对策研究
2.5.1管理组织结构及相应政策法规完善
必须要模拟国外大学体育成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条例法规上下功夫、详细的管理法规,用执法与立法来管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
2.5.2进行赛制改革,增加各高校篮球队比赛次数
从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比赛场次的数量来看,只有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国防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支球队能接近全国其他高水平篮球队每年参加比赛的场数。辽宁省其他各高校篮
球普遍存在参加比赛水平不高、次数少的问题,这对于各高校球队以及辽宁省整体篮球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2.5.3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首先可以引入优秀教练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优秀教练高收入,合同制。实行教练员责任制,允许聘任社会上优秀的教练到大学去执教,这样可以较快地提高大学竞技体育的成绩,也可以带动和培养
出一批水平较高的教练团队。
2.5.4建立“一条龙”合作学校
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利益关系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必须建立基于学校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否则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改观,建立“一条龙”训练体制可以保证竞技体育人才培
养的连续性,在一条龙的体系中,大学、中小学在运动人才选拔、基础训练、中期发展和高水平保持方面的结合,保障体育人才的系统培养。
2.5.5开办与体育相关学科,促进更好的就业
就目前来看,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毕业以后不具备所学专业的水平,拿着文凭却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辽宁省高校都有比较明确的组办篮球队的目的,办高水平篮球队目标与目的又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家和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
3.1.2 辽宁省普通高校组织高水平篮球队,目前还不属于成熟阶段,国家教育部虽然做了很多规定,但在管理上尚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各高校基本上也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指定管理制度,随着高校教育
改革力度加大。
3.1.3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年龄主要在19-24岁之间,训练年限在4-5年之间,篮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中学。
3.1.4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发展应该从管理结构和相应法规的方面、进行赛制改革,增加各高校篮球队的比赛次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和建立“一条龙”合作学校等方面着手。
3.2 建议
3.2.1改革旧的招生制度,放宽招生条件,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让教练员更多的参与到运动员的招生与选材工作中去,可以保证足够具有潜力的运动人才进入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中。
3.2.2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高校的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家论证以及提出当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走向21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思想,各高校在宏观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
的建队目标,从新制定球队发展方向。
3.2.3组织专家对高校创办篮球队的条件、资金方面制定出具体规定,规范高水平篮球队的创建和运作,使辽宁省高校篮球队的发展早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3.2.4完善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激励机制,运动员的训练补助、比赛奖金等不仅要与比赛成绩挂钩,更要与日常训练的态度、文化学习的进步程度等挂钩,最大限度的激励教练员和运动员积极投入到训练
和比赛中去,使辽宁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朝着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80.
[2]池建.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解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75-77.
[3]劉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