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进城做老漂
2014-08-26冬凝
冬凝
1
爸爸突然离世,对我和老公无异当头一棒。处理好爸的后事,老公对我说:“趁我妈还在,把她接来,跟咱一起住好不好?”
当然好。这几年,婆婆愈加老态,她独自守着逐渐陈旧的老房,过着更加寡淡的生活。
婆婆没推辞。把婆婆接回家,老人家顾不得疲累,兴致勃勃参观了我们家,她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就连买菜,也要与我同去。跟婆婆一起,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买菜还可以杀下那么多价钱,我的感叹,让婆婆特别自豪。
这一天,婆婆从市场带回一只土鸡,老人家忙着剁成小块,我也怀着好奇,去厨房学习如何做鸡汤。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把我心疼得紧:婆婆有眼光,她大刀不挑小刀不用,厚重的不好薄片的不行,老人家正挥着我那把德国原装进口、一千多元钱的双立人刀剁得起劲!
我大喊一声:“妈!”
婆婆吓一跳。我说:“妈,剁骨头用厚的砍骨刀,您用这把刀1000多块!”
婆婆举刀的手在空中停下,然后慢慢落下来。她随即起身,用水把刀冲了冲,仔细地看了又看,然后放在刀架上,嘴里咕哝着:“这是把什么刀,这么贵?”
婆婆挨把刀问了价钱,接着用砍骨刀剁起土鸡来。
之后的一天,我发现婆婆手上拿着那把很重的砍骨刀切菜,便奇怪地问:“咦,好刀呢?妈您用这么重的刀切菜,手腕不累啊。”
婆婆吭哧了一下,脸上有一丝尴尬:“那把刀贵,我放起来了,怕用坏。”
我愣了愣,突然想起婆婆时不时流露出的拘谨。我强调这把刀的价值,对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婆婆来说,要造成多大压力啊。而这把刀与家里其他物品一样,与贵不贵无关,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拿来用的。
我打开婆婆放刀的橱柜,拿出她包好的刀,真诚地说:“妈,好刀就是好刀,鸡骨头的考验都经受住了,还怕切菜用坏啊。再说,这把刀本来就是给您用的,我们辛苦打拼,就是为了您和我们一起,能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您说呢?”
婆婆开心地笑了。她接过刀,很认真地点头:“也是。”
2
遇事将心比心,我与婆婆的关系越处越融洽,婆婆也安心随意地在我家养老了。老人家闲不着,每天四菜一汤,变着花样,吃得我与老公脸泛红光。
我过意不去:“妈,您别光忙家务了,周末我们带您出去转转!”
“不用不用,忙你们的吧,可别小瞧我,婆婆我别的本事没有,东南西北分得清,想去哪儿自己就能去哪儿!”婆婆很有点炫耀的意味。婆婆的话我相信,老人家退休前做教师,是有文化也很独立的老太太。
第二天,婆婆真的出了门,出门前问我去家乐福的路,我要同去,婆婆说:“你歇着吧,那么点路谁还记不得!”
可是到吃饭的点儿,婆婆还没回来。打电话给她,她不好意思地回答:“想找条近路回家,结果不知道绕到哪儿了。”
我急了:“妈您知道咱家小区的,问问路人。”
婆婆说正问着。
我不时地打电话问她走到哪儿。可是越问越着急,越着急越说不清楚,我急得要出门找她时,一辆警车把她送了回来。原来婆婆向警察问路,人家给她指路,她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警察一看着了急,就把她送回来了。
婆婆觉得迷路很丢脸,为此她难过了很久:“大城市的街道多,可也不该迷路啊,难道我真老了?”
再出门时,老公叮嘱她怎么记路,说的多了,婆婆就冲老公吼:“我坐警车回来还不行?”
不过从那之后,婆婆再也没有迷过路,实际上她只是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并且,除了小区周边,再也不敢一个人独自去远的地方。
3
正担心她孤单的时候,婆婆找到了新的兴趣点。
我玩手机,婆婆很有兴趣地在旁边看,有意教她,她不肯,说害怕弄坏。也是,在此之前,婆婆从没接触过电子产品,偶尔去表哥家与我们视频,也只会冲着电脑说话,连鼠标都没摸过。
我找出闲置的ipad,笑着送给婆婆:“这个我们不用,坏了也没事。”
一听这话,婆婆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哄了老半天,婆婆终于拿一根指头玩了一把切水果,即刻,她老人家对这种配合声音又有分数刺激的游戏上了瘾,玩了一把又一把,还娴熟地用上其他手指头。婆婆很高兴:“这个动手又动脑,能减少得老年痴呆的几率。”
一个星期后,婆婆在我的指点下学会了开关机不说,就连下载游戏的操作步骤,都整整齐齐地记在小本子上。她尝试着玩遍了本地所有的游戏,最喜欢的是保卫萝卜,每赢一局都欢呼雀跃,跟中彩一样开心。
可是老让婆婆窝在家玩ipad也不是个办法。晚饭后,带婆婆在小区里散步,我意外发现,好几个老太太都主动跟婆婆打招呼。问婆婆怎么认识的,婆婆冲我笑:“不敢走远,只好在小区里转呗,她们在一起打扑克,缺人,我在老家也玩这个,打一次扑克就熟了,她们人都很好呢。”
婆婆顿了顿,突然很兴奋:“忘跟你说了,住咱楼下的李老太太也是来孩子家养老,我俩挺能聊得来,还一起去买菜了。她有个大屏的手机,玩的可转了,我用ipad跟她换着玩。我们下载了高德导航,李老太太说,能玩转导航,以后去家乐福就不怕迷路了。”
老人家的话让我着实惊讶,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竟然如此强,交了朋友不说,还要跃跃欲试高德导航,可也由此看出,迷路的事,真的让婆婆焦急惶恐,充满挫败感。
4
那天临近中午我正上班,突然接到婆婆电话:“英啊,我在你公司楼下,有空下来一小会儿?”
我惊讶:“妈您在我公司楼下?”
“妈给你炖了汤,趁热送来了。”婆婆说。
怎么会。我以为婆婆是在开玩笑,半信半疑地下了楼。婆婆果真与那位李阿姨在大厅里等着,一人手里拎一个保温桶。
“妈您怎么找过来的?”我问。
婆婆扑哧笑了:“前些天问你地址了嘛。我跟你李阿姨一起,对照着地图,一路走一路问过来。行啦,我们走了,你李阿姨家闺女上班的地方还要往前走两站路,误时间她可就喝不上汤了。”
婆婆跟李阿姨出了门儿,我由衷佩服起两位老人来,要知道,公司离家很远,坐地铁要半小时,关键中途还要换乘,两位老人是怎样凭着手机里的地图找过来的呢。
有了成功送饭的经历,婆婆每天的生活就有了新内容,她们今天去家乐福买打折货,明天去市郊挖野菜,后来又去批发市场团购挂面,婆婆的活动半径向外拓展了一大圈儿,这个陌生的异乡在她眼里一点一点熟悉起来。
可婆婆给我的诧异仍然没有尽头。那天晚上,婆婆跟我与老公商量,她说38号楼有小两口,孩子三岁要上幼儿园,他们单位都离得很远,老人又不能过来。婆婆说:“英啊,妈看那两口子人都挺好,孩子也惹人疼,他们挺信任我,我想每天帮着接接送送,我有一点收入,也帮他们一个忙,你说好不好?”
我还没来得及言语,老公便痛快地回答:“妈,您觉得开心就行,我们没意见,全力支持。”
临睡,我问老公:“妈是不是特想要孙子,不好意思跟我说,才想帮人接送孩子啊。”
“你啊,还是不了解咱妈。”老公笑着说:“咱妈刚来的时候,偷偷问我咱俩的收入,知道还有房贷,就想找份工作帮衬咱,我没同意。妈今天说的这家是我哥们老刘,老刘在我眼前说,找个妥实的人接送孩子挺不容易,我就推荐他找咱妈,咱妈做过教师,能胜任。妈闲不住,当然乐意。”老公顿了顿,又加上一句:“妈想一直跟咱住下去,又怕成为咱的负担。”
我的眼一热。突然想起婆婆刚来时开心的样子,原来那并不是因为初到大城市的新鲜,更多的,是因为终于可以在我们身边生活。
我被暖意包围。因为我们,婆婆做了最有韧性的白发老漂,而我们,也因为有妈妈在身边,才成为迁徙在异乡最幸福的候鸟。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