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内忧张显耀案伤两岸互信

2014-08-25

环球时报 2014-08-25
关键词:调查局陆委会两岸关系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孙 诚台湾陆委会前副主委张显耀去职风波持续发酵,案情也一再变化,从之前的“共谍案”又退回到一般泄密案。而案件虽然进入司法程序,但政治效应仍持续扩大,除有损马英九当局威信外,“立法院”处理中的两岸相关议案也让在野党找到“反对有理”的阻延理由。《中国时报》24日直言,岛内直指两岸谈判代表是“共谍”、在谈判中向对岸泄密,等于向国际公然指控北京是“敌对阵营”,容易引起北京误解,“经此事件,大陆对台将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因政府实在不靠谱”。办案人员掌握关键证据台湾《联合报》24日称,“调查局”侦办陆委会前副主委张显耀泄密案,项目小组已掌握其泄密关键证据,认定他将机密数据交付大陆对台事务机构高层官员,预定25日发动约谈。陆委会虽然表示不知道张显耀的泄密对象,但据透露泄密对象是有分量的对台事务机构官员,泄密内容并非传闻的两岸经贸信息,而是张显耀在陆委会负责谈判的业务,这部分证据已被办案人员充分掌握。报道称,“调查局”过滤泄密内容,发现张显耀除涉嫌触犯“泄露国防以外秘密罪”、违反“国家机密保护法”两罪外,他还可能涉及“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罪责。该条例第79条第一项规定,“受托处理台湾与大陆人民往来有关之事务或协商签署协议,逾越委托范围,致生损害于国家安全或利益者,最高可处5年以下徒刑”。法律界人士称,刑法“泄密罪”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若张显耀所泄露的信息,被认定不构成“国家机密”,最后有可能只被判处罚金结案。对此,张显耀23日通过律师称,他25日将主动赴地检署说明案情,让司法还他清白;针对遭出境管制,他表示内心坦荡。与此同时,案件性质的一再变化也让岛内舆论摸不着头脑。《自由时报》24日称,张显耀“被辞职”后大动作反击,陆委会先是称其“工作上有疑点,有待厘清调查”,接着又说涉及泄密,并将相关资料移送“调查局”,“调查局”接手后将案情拉高到“共谍案”,但是以涉及“外患罪”送“高检署”却遭婉转退回,之后又改以泄密罪移送台北地检署。《自由时报》还称,台湾“总统府”、“国安会”以及陆委会至今都没有向大陆表达强烈抗议,“官方态度相当暧昧及可疑”。《中国时报》则称,办案人员透露,陆委会移送“调查局”的资料内容空泛,“简直是把烂摊子丢给检调擦屁股”。大陆态度成焦点张显耀去职风波引发的政治风暴,有可能严重冲击两岸关系。《经济日报》称,马当局卡在“立法院”的重要议案包括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都涉及两岸问题。民进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23日称,想年底前在“立法院”通过的机会相当渺茫,连“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草案”恐怕都要受拖累。“反服贸民主阵线”总召集人赖中强称,张案凸显两岸协商流程、风险控管和查核机制都发生问题,在张案未查明以及货贸中包含有石化等高污染低利润产业问题,都是两岸协议应停止谈判的理由。亲民党还要求“立法院”成立调查委员会,抓出两岸谈判的“张显耀们”。据《联合报》24日报道,工商建研会准理事长廖万隆称,过去6年,当局在两岸关系开了一路绿灯,企业界对此相当肯定,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是不通过不行的了”,马当局应对两岸政策严格把关,不能再全开绿灯。据悉,廖万隆具国民党中常委身份,36岁时曾受到已故大陆领导人邓小平的接见。28日,他将接任工商建研会理事长,也将代表台商与企业界向当局提出新的两岸政策建议。国民党“立法院”党团首席副书记长廖国栋则称,第一线谈判官有工作上的疑虑,恐伤害两岸互信基础,“我方应检讨、沉淀一下,但也不宜太久”,毕竟正在谈判的货贸协议对台湾整体经济影响层面广,应尽快完成谈判。大陆的态度成为台湾关注的焦点。《旺报》24日称,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日前表示,大陆注意到近日台湾一些媒体的有关报道,“希望不要做不负责任和子虚乌有的猜测”,“明显是在示警特定媒体和刻意放话的有心人”。文章分析北京对张案的态度可归纳为“三不原则”,即不响应具体案情、不默认不实猜测,以及不希望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受到冲击。对两岸影响有多深张显耀案高潮迭起,岛内舆论普遍认为已波及两岸互信。《中国时报》24日分析称,首先影响两岸谈判。张显耀控诉两岸谈判代表被扣上“共谍”帽子,将让参与两岸事务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日前“经济部长”杜紫军就承认,这事对“经济部”谈判团队心理上多少产生影响。其次是影响两岸互信,等于向国际公然指控北京是“敌对阵营”。文章认为,如果证明张是“共谍”,台湾内部必然掀起政治风暴,牵动朝野清算两岸关系,两岸未来势必重起炉灶,“不过现在看,张案或只是泄密小案,撼动不了两岸根基,但影响两岸互信、商谈的后坐力会持续发酵”。《联合报》称,在选举因素及审议时间被挤压下,两岸相关议案已找不到讨论空间,如今又遇到张显耀泄密争议,更让在野党及“反服贸团体”找到反对理由,“如果马政府执意强渡关山,反弹力道恐不下于太阳花学运”。文章说,马英九向来视两岸议题为强项,却因张显耀案左支右绌,也让在野力量反对有理,情势出现大逆转,“已经落在人后的台湾经济,以及难进易退的两岸关系,却要陪着雪上加霜”。《联合晚报》更是直言,立了案,该约谈就约谈,该收押就收押,“共谍大戏适可而止,别再闹了;两岸关系垮了,对蓝的绿的谁谁谁,都没好处”。▲

猜你喜欢

调查局陆委会两岸关系
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