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广东省艺术体操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4-08-24张小龙樊莲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操队艺术体操教练员

王 静,胡 美,张小龙,樊莲香

(1.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 2.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影响广东省艺术体操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王 静1,胡 美2,张小龙1,樊莲香2

(1.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 2.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随着国内外艺术体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艺术体操队原本优势的项目已开始大幅度下滑、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尖子运动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日益明显。分析了全国艺术体操冠亚军队伍辽宁省、浙江省的发展优势, 提出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在今后的建设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广东省;艺术体操;可持续发展

广东是经济和文化大省,也是竞技体育大省。广东艺术体操队自1983年冬正式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1998-2005年间,竞技实力及成绩基本处于全国前三名。并曾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黄贤媛、陆颖娜、胡美、李红杨等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为我国艺术体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全能冠军。同年;在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的角逐中,中国队在两个集体单项三绳两球和五人棒的竞争中战胜了世界强队俄罗斯,夺得了两枚金牌,还获得集体全能的亚军,这支集体项目的队伍成员全部来自广东省艺术体操队。

自2002至今,虽然连续两届奥运会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国家队都有优异的表现,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高境界的体育赛事,但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在全国比赛中的运动成绩已经开始迅速的下滑,成绩优秀的一线运动员与后备选手“青黄不接”的局势日益严峻。如今,在新的奥运周期里已经没有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影。如何针对问题改变现状,正是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省、辽宁省、浙江省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60名、教练员19名、管理者9名、专家21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鉴别、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发展战略和广东省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60余份。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了归纳、比较、综合等逻辑方法。

1.2.3 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88份,回收84份,总回收率为95.5%。其中对广东省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发放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为100%;对教练员发放问卷4份,回收4份,回收率100%;对管理者发放3份,回收3份,回收率100%。对辽宁省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发放34份,收回33份,回收率为97.1%;对教练员发放问卷9份,回收8份,回收率88.9%;对管理者发放3份,回收3份,回收率100%。对浙江省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发放26份,收回25份,回收率为96.2%;对教练员发放问卷6份,回收5份,回收率83.3%;对管理者发放3份,回收3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

1.2.4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84份有效问卷所获资料进行分类计算,并对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艺术体操人力资源现状

2.1.1 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总数虽有增加,但增速缓慢

自1990年广东省艺术体操队正式建队以来,广东省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人数虽有增加,但增速缓慢。而且广东省专业艺术体操人数过少,近20年来总训练人数只有107人,同时入选国家队训练的运动员最多时也只有3人,与其他省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人数和为国家队输送的人才数量差距太大(调查结果见表4、图1)。

表4 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人数情况

在全国各艺术体操人才培训机构中,广东省艺术体操队排名靠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教练员普遍认为当前运动员招收困难较大。原因是可供选择的生源绝对数太少,并且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图1 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人数情况

在进行运动员选拔工作时,受制于人数问题而无法严格执行“择优录取”的原则大量招收高素质运动员,致使近几年每年所招收入队的运动员人数都在3人以下。

2.1.2 梯队建设不合理

目前广东省艺术体操现有人才及后备人才储备人数均明显少于辽宁省艺术体操现有人才及后备人才储备人数。尤其是在三线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储备上,广东省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均为空白(如图2、图3所示)。

图2 广东省、辽宁省艺术体操现有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储备统计

梯队建设是艺术体操运动队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队,首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梯队。

图3 广东省、辽宁省艺术体操现有教练员及后备人才储备统计

而广东省艺术体操队的现状是当现在的一线运动员正在发挥作用时,未能及时地培养出后备力量,顺利成为该批运动员的接班人,随着这批运动员年龄逐渐增大,一旦这批一线运动员退役,后备力量无法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即会出现了断层。

2.1.3 优秀艺术体操人才缺乏、流失与浪费并存

虽然广东省的教练队伍多年以来基本上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数量,但是一直缺乏优秀教练员。成绩与教练员人数和运动员人数不能成正比,反映出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普遍偏低,严重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

如图4所示,在教练员人数配置上,广东省与辽宁、浙江两省的比较处于明显劣势。

图4 广东省与辽宁省、浙江省艺术体操教练员人数比较

虽然教练员的职称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教练员的专业执教能力的水平,但拥有更高等级的教练员职称,所反映的是教练员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也是衡量教练员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执教、科研的潜在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广东省艺术体操优秀教练员配置处于明显劣势。

表5显示,在广东省、辽宁省及浙江省运动员成绩的比较中发现,以青少年运动员为主的广东队自第9届全运会之后,成绩迅速下降。这充分暴露出这支队伍在后备人才培养、平时训练、参赛准备、教练员执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弱点和差距。

“高水平的教练才能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虽然优秀运动员做教练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练员,但相对其他人员她们对艺术体操规则、技术、运动发展特点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成为高水平教练员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大。

如表6所示,近四届全运会广东省艺术体操队队员退役年龄普遍偏低,运动寿命普遍偏短。

表6 近四届全运会广东省艺术体操队队员退役年龄统计

艺术体操运动员人才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因伤退役和过早退役两方面。随着艺术体操运动的飞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新规则下对成套动作难度的高标准、严要求过分追求,造成运动员训练强度过大,身体负荷过重,导致运动伤病发生率明显增多,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和运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在教练员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下,运动员过早地“职业化”训练一直存在的现象,致使大量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过早地流失、遗憾地离开了赛场。调查发现,当前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培养有一种不良倾向:即越来越早地让素质好、年龄小的艺术体操苗子练习高难动作。部分教练员为了快速提高运动员苗子的成绩,不重视基本功训练,却盲目增大技巧练习和运动量,致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频度和强度都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承受能力,极易造成运动员伤病发生。这种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虽然能让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又快又好”地出成绩,在参加少年组比赛时成绩突出,但是急于求成的训练方式使运动员“透支”了身体健康和发展潜力,这样的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往往成绩上升空间有限,但身体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

在目前中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下,通常需要7~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位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而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普遍都很短,很少有乌克兰选手安娜·贝索诺娃、西班牙选手阿尔姆德娜·希德·托斯达多等体坛“常青树”式的运动员,往往在还没有达到或刚刚达到运动巅峰就退役。在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的时候,就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过早的退役,不仅是人才的巨大浪费,而且也是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2.2 广东省艺术体操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发展观,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体育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需要重视克服消极的一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竞技体育队伍比例失调、“高收入,低产出”、后备人才和教练员群体的“近亲繁殖”遗传等,是阻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要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议题,中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与竞技体育资源产生直接联系,而发挥竞技体育资源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作用必须通过有效的资源调控。

2.3 广东省艺术体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措施

2.3.1 扩大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规模

在肯定个人项目尤其是李红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除了李红杨以外,广东省艺术体操队伍中基本就没有了突出的后备人才,并且同其他优秀艺术体操队之间整体实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广东省要想在全国艺术体操界占据领先地位,首先要扩大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规模。

2.3.2 提高教练员素质

2.3.2.1 着重于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本位教育

在培训开始前,确立各项目教练员的能力结构体系,并根据培训等级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培训专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实施培训,并采用多种途径对教练员能力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激发教练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2.2 加强教练员岗前培训工作、增加岗位培训机会以及经费投入

按照艺术体操教练员的专业特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应该确立艺术体操教练员的能力结构体系,并根据培训等级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培训专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实施培训,并采用多种途径对教练员能力进行考核,确保教练员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2.3.2.3 采用分级、多样化等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形式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决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教练员职称分为国家级、高级、中级和初级几个层次,各级各类教练员都是按照这些层次来评定职称。

若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分级分类施教、增进与强队间的学习交流、形成教练员之间的良性竞争、拓展艺术体操专业相关领域的培训等,使培训的内容更加丰富、合理。这样才能使培训的内容与教练员的工作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激发教练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表7 广东队、辽宁队和浙江队关于培训满意度和再教育效果的调查

2.3.3 延长运动寿命,减少伤病产生,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及经济效益

如表8所示,近年来全运会后广东省艺术体操队队员退役原因中,因伤退役的人数大大超越了正常退役的人数,而且因伤退役的运动员往往属于提前退役,年龄普遍低于正常退役的运动员。

表8 近年来全运会后广东省艺术体操队队员退役原因统计

培养一个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基数与一些艺术体操大省相比本来就处于严重劣势的情况下,再出现大量艺术体操运动员只能维持很短的运动寿命而过早退役,这对于广东省艺术体操建设造成巨大的浪费。在可获得的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想方设法使现役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同时发掘优秀人才的成长潜力,从而提高训练的“经济效益”。延长体育人才的使用周期,降低培养成本,做到效益的最大化,尽量延长运动寿命是提高训练成效的关键。

2.3.4 增强艺术体操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艺术体操比赛市场

广东省乃至全国艺术体操产业开发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冠名、商业广告、商业赞助等商业合作形式。若要迅速增强艺术体操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必须加强艺术体操产业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扩大艺术体操生存和发展基础,艺术体操投入要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并逐步过渡到以社会投入为主。

2.3.5 优化艺术体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艺术体操产业开发

加强艺术体操项目的宣传力度,突出艺术体操项目展示美、娱乐、社会教化功能,在发展艺术体操竞赛与健身娱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摸索两者最佳的结合点。而这个最佳的结合点可以用来发展艺术体操项目的相关产业上,开发和研制适合竞赛与健身娱乐的艺术体操服饰品牌、音乐制作品牌、相同的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广东省艺术体操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3.1.2 广东省艺术体操人力资源匮乏的现状,尤其是优秀艺术体操人才缺乏、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总数虽有增加,但增速缓慢。

3.1.3 人才严重储备不足、梯队建设不合理

3.1.4 优秀艺术体操人才缺乏、流失与浪费并存。

3.1.5 广东籍专业运动员伤病严重,影响广东省艺术体操人才的衔接与优质人才储备。

3.1.6 教练员对运动员过早地实施“职业化”训练,致使大量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由于基础不好、影响了运动员的后发优势,过早地离开赛场。

3.2 建议

3.2.1 扩大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员规模

3.2.2 提高教练员素质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着重于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本位教育。第二,加强教练员岗前培训工作、增加岗位培训机会以及经费投入。第三,采用分级、多样化等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3.2.3 提高训练模式的科技创新、延长运动寿命,减少伤病产生,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及经济效益。

3.2.4 转变艺术体操管理中心职能,落实艺术体操协会实体化,将艺术体操运动建设投入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逐步过渡到以社会投入为主。

3.2.5 增强艺术体操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艺术体操比赛市场优化艺术体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艺术体操产业开发、完善俱乐部建设走职业化道路调动各级运动队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与方法、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问题。

3.2.6 广东省艺术体操运动建设中,应避免单纯以运动员比赛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弊端,重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实现运动员全面发展和艺术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 樊莲香.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现象及其致因探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98,4

[2] 虞重干.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院学报,2000(2)

[3] 骆意.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5

[4] 樊莲香.我国艺术体操的竞技水平差距与训练因素的相关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2005,28(11):1552-1554

[5] 尚迎秋,刁在箴,马更娣. 我国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新思路[J].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报》,2003,26(5):677-379

[6] 樊莲香,刁在箴.从世界艺术体操强队的成功经验谈中国队整体水平提升的对策[J].天津体育学报,2009(6):78-81

[7] 洪小平.对艺术体操艺术价值加分的再认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47-49

[8] 黄俊雅.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及提高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8)7:979-981[9] 李卫东.玉树体操新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及竞技性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03(8):13-15

[10] 梁海琼,史波萍,林群勋.从规则中艺术分的变化态势思考中国技巧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3(3):71-73

[11] 汪敏,刁在箴,谢颖,等.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35-38

[12] 夏西薇,苏红,李静. 中国艺术体操队27届奥运会预选赛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6)2:63-65

[13] 赵玉华,刁在箴.论规则的演变与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1(4):40-42

[14] Lake,JR,Stratton,G,Martin,D and Money,M.Physic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 untrodden path.QUEST,53(4):471-482,2001

[15] Loland,S.Olympic sport and the ide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33(2):144-156,2006

ObstructiveFactor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GuangdongGymnasticsRhythmic

WANG Jing1,HU Mei2,ZHANG Xiao-long1, HAN Lian-xiang2

(1.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2.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ce of Liaoning and Zhejiang gymnastics rhythmic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talent team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s constructing the Guangdong team.

Guangdong province;gymnastics rhythmic;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11-25

王静(1977-),女,山东济南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12.6

A

1007-323X(2014)02-0081-04

猜你喜欢

体操队艺术体操教练员
体操队留影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优雅背后的艰辛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体操专项学生编排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