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研究

2014-08-24李建国林德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多元化

李建国 , 林德华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研究

李建国1, 林德华2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以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为基本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调整发展竞技体育的政策思路,逐步完成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转型。以投资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是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创新;模式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竞技体育的意义与作用不可低估,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作支撑。在体育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单纯的依靠政府办竞技体育以及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竞技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社会背景

1.1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面临新的起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历史最好成绩,迈向了金牌榜之首,也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事业攀上了一个新的顶峰,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北京奥运会的闭幕意味着中国体育正式步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全面发展道路。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培养优秀魂运动选手、生产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1]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当前世界各主要体育强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竞争,更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动力。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指在我国运动训练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并为实现奥运争光目标的运动训练体系和网络,即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各级少儿体校和业余体育运动学校。[2]然而,“举国体制”是我国在投入与需求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为实现赶超而选择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当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时候,此时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以传统的“三级网”为基础的训练体系,成材率较低,很多基层人才培养粗放,在低水平上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优势项目上,人才浪费;而弱势项目,则资源不足。此外,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退役后前景不好,许多家庭不愿意送孩子练体育,成为后备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断丰富举国体制的内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才有可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1.3 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政策思路的调整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成为可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仅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步伐,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中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增长13.5%。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此大背景下,国家适时调整了发展竞技体育的政策思路,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支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保障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完善政策措施,规范准入标准和条件资质,积极探索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交流、输送机制。[4]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1.4 职业体育的兴起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可以收到多种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提供强有力支撑。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倾向初露端倪,随之而来的是体育产业异军突起,有眼光的企业家纷纷进入体育产业市场。以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一批集体球类运动项目开始了职业化的改革试点,迄今为止,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已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经历了萌芽期、动荡期,如今正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阶段。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利用多种力量投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按需办学,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形式多样化;注重文化教育,发挥体育特色,主动进行体教结合;实用为主,讲求效益,充分利用并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由点到面辐射发展;通过建立多种培养形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来促进区域体育迅速发展已收到初步成效[4]。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的原则

2.1 资源互补原则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由于投入主体多元化,将会打破原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体育资源单一存在的局面,体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隔膜将被消除,随着教育、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多元资源进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如何充分挖掘各类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也将成为多元化培养模式的首要原则。

2.2 循序渐进原则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不是全国范围内各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都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竞技体育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式,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情况存在,而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不能盲目的对全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都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需要依托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只有条件成熟的区域,才能率先有步骤的进行多元化模式培养尝试,而其他区域必须采用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跟进。

2.3 以人为本原则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就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尊重体育后备人才的合理需求,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基础训练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通过采用文化为根、体育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全面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体育技能,为每一个运动员的终身发展服务。

2.4 利益整合原则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多元化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各资源主体的积极性。如果处理不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主体投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会造成竞技体育目标的无法实现。[5]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产生了多元的利益诉求。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种有利于各方的利益整合机制。

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与模型构建

3.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是丰富举国体制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要求。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是对举国体制的颠覆、也不是甩包袱,而是着眼于创新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后备培养的运行机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机与活力。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地域特征和体育项目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创新模式将遵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建立起政府主导、政府与社会全方位监督、多元化投入培养体系。具体推进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初级阶段,建立政府主导下政府、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个人共同投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初级模式;第二阶段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下拓宽投资主体来源,加强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多元资源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第三阶段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模式成熟阶段,按照各投资主体的投入比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具体见图1。

3.2.1 投资主体多元化模型

长期以来,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发展起来的,它适应了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一种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的培养模式。在社会转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改革的深入,依靠多元力量办体育,推行多元化的体育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的确立,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体育领域,决定了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将成为可能。在这一趋势影响下,由国家一元投资主体办体育的局面将被打破。[6]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首先是体现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模式将根据市场经济的成熟状况和运动项目的市场需求程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吸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资源,不断拓宽对后备人才培养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的良好局面。

3.2.2 管理主体多元化模型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看来,由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这类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只能靠政府来提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被看成是事业性的,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产业价值,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不具备承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条件,因此政府扮演了一个全能的角色,充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的唯一主体。然而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一的管理主体的格局将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社会团体、个人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后备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的主体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后备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形成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每一个参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都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的实现将体现在对可控资源的权限及投入程度。因此,此时再将政府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唯一的管理主体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将成为新的社会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并不是对政府管理的排斥,而是强调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管理。由于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各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将形成新的矛盾,为了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就必然在一个强有力的主体加以合理的调控,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平衡各利益主体的职能。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管理主体是指在政府主导条件下的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3.2.3 培养形式多元化模型

个性是人产生创造力的前提,个性的多样化,自主性和创造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的,不能体现个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以“人”为核心的培养过程,运动员取得优秀的运动成绩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有效的参赛过程才能得以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个性差异化等特征,不同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对培养形式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同一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由于运动员个体特征差别,也不能采用同一种培养形式。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中很重要一点是就是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形式。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主体多元化,势必会产生人才培养形式的多元化,传统“举国体制”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选择的形式由于条件的制约存在局限性,而在多元化培养模式下,由于培养资源的丰富,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形式,因此能较好的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选择合理的培养形式。

3.2.4 评价指标多元化模型

学校管理采取更多的是一种混合型管理模式。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同形成一个管理团队,大学主要负责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提升及课程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平台中的一种模式,即正向合作模式,通过龙岗区人民政府与大学合作实现公对公的办学。它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建立的一所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接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诊断评估,目前运作良好。

在一定历史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以输送优秀人才、竞技夺标为惟一目标的,这样的优秀人才,其优秀的实质是指竟技能力的超群,而不是综合能力的出类拔苯。[6]在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下,当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竞赛任务与文化学习任务并存中出现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情况时,就必然以保证训练竞赛作为其选择的内在依据,因而造成了运动员发展的片面性。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是对举国体制内涵的丰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层面重新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与功能,体现在评价指标由单一的竞赛成绩转变为全面的评价指标,尤其应加入后备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方面的指标。由于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对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与功能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2.5 人才流向多元化模型

传统“三级训练网”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人才的输送率并不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0%,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低成材率造成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部分体育后备人才流失。[7]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发展,绝大多数体育后备人才没能进入高水平运动队,由于传统培养模式导致的个体单向度发展,使得运动员退役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有助于解除体育后备人才及家长消除后顾之忧,在投身竞技体育训练的同时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拓宽体育后备人才走入社会的选择面,避免出现既不能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又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两难困境”。

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4.1 不断加大政府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与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密切相关。目前,由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体育市场相对不成熟,体育消费行为不稳定,绝大多数地区和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不能脱离政府的投入和扶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完全通过社会多元化投入的难度较大。此外国家体育事业中的训练、竞赛和全民健身服务并未完全市场化,仍然需要加大通过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才能保证国家奥运战略、亚运战略、全运战略、省运战略等体育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在目前体育事业承担着“奥运争光”等国家和地方重要任务的现实状况下,现阶段政府必须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从而确保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的优秀体育人才。

4.2 积极引入社会多元资源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手段是体育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职业体育市场的兴起,社会资源进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逐步形成。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企业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网球“单飞”模式、“丁俊晖模式”等一系列多元投入的成功范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单纯依靠政府就能保障其基本运行。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蕴藏着极其庞大的投资潜力,因此,应突破传统观念,积极引入社会多元资源进行补充,从而保障体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在这方面,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可以大胆突破,率先引入社会资源,在政府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变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市场运作,引入多种社会资源投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拓宽投入渠道,丰富投入形式,创造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

4.3 强化教练员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在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练员是运动员的选拔者和训练者,也是运动员思想、生活的管理者。从运动员的选拔、实施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比赛战术的制定与实施,比赛的临场指挥,每个环节都反映出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综合能力。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对所从事专项的理解认知程度、执教经历、执教水平,以及敬业精神对运动员的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见图2。

图2 当代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应从如下方面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①教练员的训练任务较重,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较少。管理部门要根据一年训练比赛的时间适当安排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一是专门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二是训练讲座和训练现场交流;三是可把有丰富训练经验和理论知识的退休教练员和学者组织起来,定期对训练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②在基层教练员的职称评定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政策。不仅仅从输送和比赛成绩来考察,更要从管理、科研、执教能力等综合能力对教练员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以解决基层教练员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状况。③管理部门要组织体育科研人员和机构积极介入训练,为训练服务,采用科学、准确、快捷的方法为教练员提供训练的各种信息,以使教练员在调整训练时能有可靠的依据。④加快教练员新老交替的节奏,提高教练员整体的学历水平。

5 初步结论

5.1 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为国争光、服务大众为目标,在资源配置、项目布局、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不断创新,赋予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内涵、新内容、新机制,更好地凝聚社会需求、大众意志和体育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5.2 根据实际情况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改革不能搞一刀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场化水平不高的运动项目必须由国家继续投入,对部分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还要继续坚持举国体制模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还需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运动项目成熟情况分类实施,对具备条件的区域和运动项目可进行多元化模式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渐完善。

5.3 立足学校体育,优化后备人才

在竞技体育多元化培养初级阶段要加强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推广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鼓励专业体校与普通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基层体校建设,以学校为基础,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机制和体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强化后备人才培养的措施,着力构建支撑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学校青少年训练网络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5.4 引入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

完善以政府主导下的体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的整合机制,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加强协会与教育、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元资源的结合、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

[1] 田麦久.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与辐射功能[C].中国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2

[2] 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3] 统计局:中国城镇居民2011年人均收入近2.4万元[EB/OL].(2012-01-21)[2012-02-01]http://www.bjd.com.cn/jryw/201201/21/t20120121_1362395.html

[4] 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EB/OL].(2011-04-19)[2012-02-01]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1581724/n1581769/1887594.html

[5] 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0

[6] 程文广. 投资主体多元化下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2:7

[7] 李红艳,黄善球.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22

AnalysisofDiversifiedInnovationModelofTrainingforTalentPoolofAthleticSport

LI Jian-guo1,LIN De-hua2

(1. Foshan Polytechnic, Foshan 528137,China;
2.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This article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s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vides an analysis on the "State-sponsored System" and diversified innovation model of training for talent pool of athletic spor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tate-sponsored System is in line with China's situation, and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port shall be led by the government by adjusting the policy rational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 In addition, the innov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r talent pool of athletic sport promoted by a wider range of investment entities and supervisory bodie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thletic sport.

Athletic Sport;Talent Pool;Diversification;Innovation;Model

2013-11-11

李建国(1974-),男,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G812.6

A

1007-323X(2014)02-0073-04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