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宁蒗县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发展建议

2014-08-23杨忠兴

森林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有林地宁蒗灌木林

李 泽,杨忠兴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 650051)

1988年宁蒗县进行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资源数据已不能指导当前林业的发展。为了摸清宁蒗县森林资源“家底”,满足宁蒗县森林资源管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于2008年对宁蒗县森林资源进行了调查。有望对今后全县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落实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今后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1 调查区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2′~101°15′,北纬26°36′~27°56′。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凉,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7℃,大于10℃的年积温3 788.3℃;年降水量1 025.3 mm。县内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干流在县境西侧流过。全县总面积60.25万hm2,下辖1镇14个乡,总人口81 613户,25.56万人。居住着彝、普米、纳西、傈僳、汉、白、回和藏等12个民族和唯一保留母系社会特征的摩梭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

1.2 调查方法

(1)小班调查。采用1∶2.5万 SPOT-5卫星影像图及IRS-P6与TM融合卫星影像图作为工作图,按小班区划条件,根据影像结合现地对坡区划小班,采用arcview软件求算面积,面积单位用公顷;采用小班角规辅助典型选样调查法,调查小班各组成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断面积等测树因子,用形高法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蓄积单位用立方米。

(2)总体蓄积抽样控制。以全县调查范围为总体,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控制森林蓄积量,抽样控制精度达到85%以上。根据布设在宁蒗县的372块州级连清样地的资料,按可靠性95%,安全系数按15%计算,全县需布设514个系统样地。

(3)样地布设与调查。在1∶5万地形图公里网交叉点上,随机确定起点后按3×3 km(即东西3 km,南北3 km)点间距布点,全县共布设样地672个。采用角规样地调查,角规系数采用1,即K=1;样地位置采用GPS定位;对样地内胸径5 cm以上的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记录胸径和断面积;树高采用测高器测量,优势树种平均木测3株,次要树种平均木测1株,散生木、四旁树每个树种测1株平均木;形高与断面积相乘得到蓄积量。

(4)低产林调查。根据《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1]中规定的定量、定性标准,现地根据定性标准确定是否为低产林,内业时按定量指标再次确认是否为低产林。

(5)消耗量调查。农民自用材和农民烧材消耗量采用抽样调查,按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分为多、中、少3个类型,分别抽取3个乡镇,在3个乡镇中抽取3个行政村,3行政村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0户农户调查;商品材消耗量以2007年全县商品材蓄积和木材消耗量为准;农民烧材之外的其它烧材采用抽样调查,分类型按单位抽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资源现状

宁蒗县土地总面积为60.2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86 452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7%;非林业用地面积116 048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3%。

2.1.1 林业用地资源

全县有林地面积397 132.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6%;灌木林地面积48 046.3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9%;宜林地面积33 370.1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无立木林地面积4 522.1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9%;疏林地、苗圃地面积1 105.8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构成比例图

2.1.2 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8.7%,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5.9%,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2.8%。全县林木绿化率73.9%,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5.9%,灌木林覆盖率2.8%,四旁树占地面积覆盖率5.2%。

2.1.3 活立木总蓄积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3 046.98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3 043.48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9%;疏林地蓄积1.386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1%;散生木蓄积0.887万m3;四旁树蓄积1.222万m3。

2.1.4 林种结构

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面积446 273.6 hm2,蓄积3 044.871万m3。按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236 812.4 hm2,占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的53.0%,蓄积1626.245万m3,占53.4%;特用林面积5 599.6 hm2,占1.3%,蓄积38.223万m3,占1.3%;用材林面积176 664.6 hm2,占39.6%,蓄积1 349.597万m3,占44.3%;薪炭林面积20 887.2 hm2,占4.7%,蓄积30.576万m3,占1.0%;经济林面积6 309.8 hm2,占1.4%,蓄积0.23万m3。如图2所示。

2.1.5乔木林资源

全县乔木林面积397 130.5 hm2,按起源统计,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面积分别占97.9%、1.8%和0.3%。全县乔木林蓄积3043.485万m3,按起源统计,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蓄积分别占99.1%、0.3%和0.6%。乔木林资源按起源统计,见表1。

图2 全县林种面积比例图

表1 乔木林资源按起源统计表

2.1.6 用材林资源

全县用材林面积176 664.6 hm2,蓄积1349.597万m3。包括乔木林用材林176 276.9 hm2,蓄积1 349.084万m3;疏林地用材林387.7 hm2,蓄积0.513万m3。

2.1.7 经济林资源

全县经济林面积6 309.8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其中,乔木经济林3 190.6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50.6%;灌木经济林3 119.2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49.4%。

2.1.8 灌木林资源

全县共有灌木林地面积48 046.3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6 704.5 hm2,占全县灌木林地面积的34.8%;其它灌木林31 341.8 hm2,占全县灌木林地面积的65.2%。在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中,灌木经济林3 119.2 hm2,占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的18.7%;其它特别灌木林13 585.3 hm2,占81.3%。

2.1.9 低产林资源

全县低产用材林面积446.5 hm2,蓄积7 850 m3,平均每公顷蓄积17.6 m3。分别占全县用材林地面积、蓄积的0.3%和0.1%。

2.2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分析

2.2.1 生长量与消耗量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3 046.98万m3,年总生长量138.925万m3,平均生长率4.56%。全县森林资源总消耗量为60.043 6万m3,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其中,商品材0.078 1万m3,农民自用材16.688 1万m3,灾害性消耗0.12万m3,生活烧材43.157 4万m3,竹材23.45万根。

2.2.2 各类土地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与1988年相比,林业用地面积总体增加了25 367.1 hm2,占林业用地的5.21%。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工程使部分农地变为林业用地;间隔期内封山育林使部分难利用地成为灌木林而变为了林业用地。

(1)有林地面积增加138 671.6 hm2。由于近几年来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使大量的无林地、灌木林及疏林地变为有林地;另外,由于退耕还林工程,也使部分农地变为了有林地。

(2)林分(纯林、混交林)面积增加了134 192.3 hm2。主要原因与有林地增加相似。

(3)经济林面积增加了4 477.4 hm2。主要原因是当地大力发展以核桃、苹果、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

(4)疏林地面积减少50 778.4 hm2。原因是部分疏林经封山育林或进行人工造林变为了有林地。

(5)灌木林减少15 532.5 hm2。原因是部分灌木林地经封山育林或进行人工造林变为了有林地。

(6)未成林造林地增加1 754.3 hm2,主要是部分无林地和退耕还林地进行人工造林所致。

(7)无林地面积减少48 743.5 hm2。由于大量的人工造林使无林地面积减少。

2.2.3 森林蓄积量动态变化分析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 046.98万m3,比1988年调查蓄积量3 170.818万m3减少123.838万m3,占3.9%。

(1)全县活立木蓄积减少123.838万m3。主要原因是乔木林中的幼、中龄林面积增加,单位面积蓄积减少。

(2)有林地蓄积增加105.177万m3。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使大量的无林地、灌木林及疏林地变为有林地,有林地面积增加。

(3)疏林地蓄积减少221.095万m3。主要原因是由于疏林地面积减少。

(4)散生木蓄积减少9.142万m3。主要原因是由于无林地通过人工造林变成了有林地。

2.3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结果

宁蒗县2004年上报的公益林、商品林比例为60.2%比39.8%。根据宁蒗县人民政府的意见和2009年宁蒗县区划上报省级公益林的数据,结合本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对宁蒗县的森林分类经营进行适当的调整。区划调整结果为:全县不含苗圃地的林业用地面积为486 441.1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54 357.1 hm2,占52.3%;商品林面积232 084.0 hm2,占47.7%。

2.4 森林资源特点与评价

2.4.1 森林资源特点

(1)林地面积比例高,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0.7%。

(2)针叶林资源丰富,阔叶林资源偏少。优势树种为针叶树的林分面积295 652.9 hm2,占林分总面积的75.9%,蓄积2 493.886万m3,占林分总蓄积的81.9%;优势树种为阔叶树的林分面积98 619.5 hm2,蓄积549.369万m3,分别占25.0%和18.1%。

(3)森林资源以中幼林为主。中幼林面积346 489.7 hm2,占林分面积的88.0%,蓄积2 290.132万m3,占林分总蓄积75.3%;龄组结构极不合理,近期可采资源较少。

(4)森林起源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占全县林分面积的95.7%;人工起源的林分占全县林分面积的2.8%;飞播起源的林分占全县林分面积的1.5%。

(5)森林资源分布较均匀。其中以宁蒗林业局、拉伯乡、红桥乡、翠玉乡和烂泥箐乡森林资源较多,森林覆盖率较高。

(6)林地生产力较低,林分平均蓄积77.3 m3/hm2,但低于全省103.1 m3/hm2的平均水平。

(7)次生林多,原始林少。全县除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原始林外,其余大部分为经过多次破坏后演替而成的云南松次生林。

(8)经济林规模较小。全县经济林仅6 309.8 hm2,面积大、成规模的经济林树种为核桃、苹果、青刺尖和花椒,分别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23.9%、22.2%、27.4%和15.5%。

(9)人均拥有林地资源、森林资源量较多。宁蒗县人均占有林地资源1.90 hm2,人均拥有活立木蓄积119.0 m3。

2.4.2 森林资源评价

(1)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林业发展潜力大。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86 452.0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7%。

(2)森林经营管理和人工造林成效较显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林地面积从1988年的261 580.0 hm2增加到此次的400 251.6 hm2,增长34.6%;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53.4%上升到此次的68.7%。

(3)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趋于中等,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对森林的利用较为粗放,低价值消耗大,导致森林以中幼林为主,近期可采资源十分匮乏。当前森林资源处于快速恢复阶段,中幼林占绝对优势,近、成、过熟林非常少。

(4)宁蒗县地处金沙江上游,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金沙江及其支流河谷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稀疏,生态极其脆弱。要重点加强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5)宁蒗县森林资源消耗逐年下降,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6)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水热条件好,适合发展多种用材及经济树种。

3 林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石漠化治理,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现状

宁蒗县石漠化土地面积203 325.7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4.0%。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后果。积极开展石漠化的治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不断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

3.2 编制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精神,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在森林资源家底清楚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市场考察,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和县、乡、村的实际情况及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编制切合宁蒗县情的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稳步推进林业建设。

3.3 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

以本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契机,建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健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对森林资源消长、营造林、森林病虫害、管护、防火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确保全县森林资源数据的现时性,为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有力保证。

3.4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宁蒗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形成了以泸沽湖为中心,南连吉意溶洞、县城、青龙海,北接永宁坝、三江口的景点群体。要充分发挥宁蒗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和发展八大产业”为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打造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以及省、市“决战泸沽湖”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高起点、高品位做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

3.5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培育后备资源

宁蒗县针叶纯林比重大,发生大面积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危险大,应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植物检验检疫和护林防火工作。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宁蒗县森林资源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偷砍盗伐、毁林开荒等毁坏森林的现象减少,但林农矛盾、林牧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应继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培育后备资源,为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3.6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降低木材低价值消耗

宁蒗县森林资源消耗以烧材、农民自用材为主,占全县森林资源消耗量的99.7%。因此,加大农村能源建设,降低木材低价值消耗[2-3]。首先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继续稳步推进农村沼气、节能改灶建设;其次,要走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的能源开发道路,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以煤代柴、以电代柴;第三,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人工薪炭林基地[2-3]。

3.7 加快林业特色项目的发展

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想,加大林业资源开发力度,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科技含量,培育支柱产业[4]。应积极加快发展木瓜[5]等果品加工产业项目、林下资源开发项目、红豆杉人工种植项目、竹产业基地、松香及松花粉加工产业等项目。

3.8 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

结合全县林产业发展,进一步开展全县低产、低效林调查,编制全县低产林改造方案,有步骤的对全县低产林进行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利用效率。

3.9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

针对宁蒗县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应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目前,宁蒗县只有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较小,而拉佰梁子一带的云杉、冷杉原始林及青龙海湿地还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应加强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拉佰梁子保护区、青龙海湿地保护小区[6-11]等保护地,扩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结束语

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查清了森林资源现状,根据森林资源特点,提出了林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全县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今后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LY/T 1690-2007.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S].

[2]杨忠兴.墨江县森林资源动态分析[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调查设计,1999,24(4):11-15.

[3]杨忠兴.蒙自县森林资源特点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1,26(3):15-18.

[4]张 伟,杨付雄,杨忠兴.云南省洱源县梅子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森林工程,2011,27(4):10-11.

[5]李 泽.宁蒗县白花木瓜丰产栽培技术措施[J].山东林业科技,2011(6):71-73.

[6]杨忠兴.墨江县的森林类型及珍稀树种[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调查设计,2000,25(2):1-6.

[7]杨忠兴,张 伟.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实行社区共管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3,28(4):27-31.

[8]杨忠兴.云南省玉龙县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2):183-188.

[9]聂 煜,刘 冰,陈 康.永丰县官山林场森林资源培育现状及经营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3(2):49-52.

[10]蒋秀丽,温小荣,陈玉体,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经验收获表编制及应用[J].森林工程,2014,30(1):2-3.

[11]谢新根,易孟生,王育芳.实施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与效益[J].江西林业科技,2012(4):45-47.

猜你喜欢

有林地宁蒗灌木林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青海高原高山灌木林植被特点及主要类型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北安市缸窑林场资源现状
兰州南北两山雨养灌木林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调查研究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