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园林意境与本土地域空间的融合

2014-08-22李麟

艺海 2014年8期

李麟

[摘 要]结合山东临沂“城市主人”的环境景观设计,从自然物境场景的再现、视阈情境空间的构建、文化意境氛围的营造等三方面展开分析,探寻传统江南园林意境与本土地域空间在居住小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强调现代居住小区的人文空间环境与持续生长特点的注重,试图在现代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层面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地域人文精神的建设上作出有益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江南园林意境 本土地域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应该是一个能够恢复居民对城市的记忆和体验,并且充满文化意义的场所①,而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居住区的景观亦当如此。

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市,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因其独特地域与文化的融合性特征,在此次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业主与设计师经过多次沟通,并结合总体规划及建筑与居住空间体系的布局,尝试在江南园林艺术与齐鲁文化之间找到景观与场地空间的契合点,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提炼出“品味江南意,感受齐鲁情”的设计主题。梁思成先生曾经提出,“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②。虽然传统的江南园林艺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着极大的区别,但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和谐的社区环境和充满诗意的居住空间。因此,该案例将江南温婉的园林意境与齐鲁的大气磅礴相互融汇,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构景元素与临沂本土文化特征结合起来,希冀以内敛沉稳的江南园林文化为出发点,并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居住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传统园林情韵,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园林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因地制宜,从而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居住者的情感需求,并进一步凸显小区的品位特征。

在此,我们以山东临沂“城市主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个案,来分析如何将现代景观建设的理念融入到江南传统美学构架中,并深入阐述传统的江南园林理念与本土地域情感在现代居住环境空间中新的演绎与发展。

一、自然物境场景的重塑:景观要素的完美组合

计成在《园冶·相地》中说,“园地惟山林最胜”,原因是其“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③。传统的园林造景讲求园无定式,布局规律随意自然,利用大地山川之势,纳世间万物于眼前,建筑、山、水及亭、廊、台、石、树等各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共同构筑成或大或小的景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依循这种设计理念,“城市主人”在设计景观空间关系时首先尊重了本土的场地精神,对当地材料和乡土植物的应用保留了场地的特色,回应了地方性。同时,融入江南园林审美的习性,设计时追求顺势、因形,将各类景观要素进行组合,再现出自然物境的场景。即使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的假山峰峦,叠砌时也要求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但同时又简化了江南园林中庭院堆山叠石过于琐碎的造园手法,实现了设计语言的转化。在景石的运用中,选择了临沂费县所产的集“瘦、漏、皱、透”等特点于一身的北太湖石,不但降低了设计与施工的成本,且很好地达到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效果,使空间生出无限遐思,别具一番神采。传统江南园林植物的种植都采用自然形态布置,将多层次多品种植物进行混植,讲究疏密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但在此案植物的布置上,设计师根据场地的功能分区,将植物的层次进行了删减,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关注的是植物之间形与神、意与境的自然,整个居住区的植物空间现代、简洁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味。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其本质表达的是中华文明特殊的“竹文化”情结,除了植物固有的装饰属性外,竹子已经被世人赋予虚心、有节、坚韧与挺拔的人格特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象征。在场地空间中,南北向两建筑之间距离约7米左右,于是选用山东本土的早园竹、黄秆京竹为基调,不但对狭窄空间起到分隔的作用,且柔化了建筑较为硬朗的立面效果,丰富了街巷的层次,竹、枝、花、草营造出宁静、飘逸的空间。而在景观浅水水系的处理上,抛弃了北方一贯“大”与“直”的处理手法,借助江南蜿蜒曲折的水景效果,并选用菖蒲、水葱等原生植物来柔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镜像空间的运用丰富了水系的倒影,增添了空间层次。在雕塑小品、景观灯具、铺装与坐凳等形式的塑造中,则提炼出临沂本土的设计符号,如运用现代手法将当地特色柳编纹样加以衍化,以新的造型出现,既体现了江南传统园林的内涵,又传承了本土的地域特征。

当然,自然美并不等于对自然的单纯模仿与再现,场地空间处于现代的居住环境中必须有符合现代生活的流线,借助自然流畅的线条和简练的主体道路系统,组成功能明确的景观空间。传统江南造景元素与山东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再造,形成现代与野趣的对比和交融,整体景观布局呈现出逻辑性与激情并存的状态,实现了自然生动、多样文化融合的空间景象。

二、视阈情境空间的构建:造景手法的巧妙运用

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庭院,承载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内向封闭却又温馨舒适,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当然最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庭院空间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

“城市主人”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即通过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形成了围合空间形态的雏形,但场地建筑群的局限已使居住者全然体会不到“空间随心境而敛放,敛则可退藏于容膝之斗室,放之则可达于无穷的天地之外”的境界,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窒息的压迫感④。因此,在景观塑造过程中,为拓展场地空间的视觉效果,融入了江南园林将景象无限拓展和延伸的设计手法,利用行走庭院空间中的人的视域习惯创造出不同的情境空间,构建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且独立完整的景观庭院——满足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安全感与归宿感的场所,从而使有限的空间为审美体验提供了无限变化的可能,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场地环境空间的局限性,达到“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的空间效果。设计借助了江南园林造园手法中的“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组织、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通过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与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来延展和拓宽空间感受。根据主次层级在不同入口空间设置与场地匹配大小不一的观景石,透过背景植物——竹子的空间序列阻挡了进入小区内观者的视线,增加了景观的欣赏层次,进而让观者更加渴望进入并产生无尽的遐想。硬朗的型钢、素淡的墙体与沉稳的青砖演绎出别样的粉墙黛瓦,构成了最具意味的空间造型,景物随着春夏秋冬时令、雨雪雾晴等季相变化,花迹、树印、云影与山形相互交融,粉墙因此也在“水墨”与“重彩”间转换,成就了其“无色处之虚灵”。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代替了江南园林造景中传统装饰性较多的洞门、洞窗、漏窗造型,透过这些景墙窗框观望迷离摇曳的竹树山水,时隐时现的亭台廊架,各种要素交融、互泛、同化与渗透,充分利用空间错觉和假象,创造性地扩大了空间尺度,绘就了朦胧、含蓄的美感画面。endprint

通过线、面、体、色、光等抽象的造型元素,将庭院空间中一草一木、一门一窗,从摆放位置到具体形态都进行仔细推敲,合理设计各类空间尺度、把握适当比例关系,同时推敲人居住其中的心理感受,通过观者多角度、多方位的审美探寻,在游赏过程中,关注到空间线形流动的整体之美,在静观过程中,品味空间小品与精致装饰自然巧妙结合的细节之美。各处景观和谐共生、相互为景,才体现出自然、淡泊、恬静与含蓄的艺术特色,建构出赏心悦目、意味不尽的空间层次,并产生了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

三、文化意境氛围的营造:人文精神的精纯提炼

江南园林的独到之处是在崇尚自然的同时,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意境,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其重要特点之一⑤。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江南园林既崇尚自然、又追求意境,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而是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意境为最高境界⑥。由建筑、山水、景石与植物等构成的“景” ,给人直观的感知空间,是有形的;而“境”则是无形的,是一种因景而产生的想象空间,实质上是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观念和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景”与“境”的不可分割性使两者相互融合,因此,江南园林也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趣,意境也成为了江南园林造园的精髓。

该项目所在地山东临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东夷文明和凤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商文化在此共存互依,促使其成为一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丰富文化资源的土地。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孙膑兵法竹简,沂南北寨汉墓中精美的汉画像石刻,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颜真卿与王祥等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城市主人”的景观设计,从立意开始即按照诗、画意境的创作原则展开,并追求“景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千古诗句,《兰亭集序》、《出师表》、《颜氏家训》、《祭侄季明文稿》等书法形式,“卧冰求鲤”、“凿壁偷光”等典故,算盘、竹简等艺术造型等,都为场地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创作素材,从而使场地环境具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意境。因此,景观设计通过取意于诗、取意于词、取意于文、取意于字、取意于画等来传达种种不同的艺术情思,传递出各种不同的文化意蕴。同时,还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材料及建造工艺,通过不同的形式与设计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得以再现,使居住区本土景观的文化意境得以承继与发展。景观园林也由物质领域、生态领域进一步升华到精神文化生态领域,或者说,形而下的物质自然生态和形而上的精神文化生态在园林中互渗互补,相得益彰⑦。

临沂“城市主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实践,其实质不仅是按照江南园林文化进行的景观营造,更加注重的是其深层的园林文化意境与本土场地空间的融合,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所展现的现代价值,使其成为一个生态的有机整体,一个被城市喧嚣所包围的清静绿地,一个“居尘而出尘”的生态艺术空间⑧。

结语

江南园林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熏陶下,以山水花木为基础,将浓郁的文化特性融入自然环境的一种园林表现形式。江南园林追求的自然美不是对自然山水面貌的简单复原,而是通过升华了的意境美给人以空间、时间、思想上的感悟与启迪。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情结使园林精神内涵丰富且意境深远,正是因为有了物质、文化与思想的碰撞,江南古典园林才能迸发出激情澎湃的火花,绚烂地绽放在世人面前。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在解读和认知其空间形式美和设计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所蕴含的文化深意,汲取并运用适合现代物质与情感需求的设计精华,将这些本土化的精髓进行消化、扬弃、重构与融合,并用现代的视角和手法来延续其深层意蕴,赋予传统园林文化以时代内涵,提升现代景观的文化渗透力,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

(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①王钰.《从江南园林到现代景观》[J].《美术大观》,2009年第4期,第56页

②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③(明)计成.《园冶·相地·山林地》引自杨光辉.《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四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杨艳容,徐新洲.《浅析现代都市建筑群对中国江南园林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6年第5期,第63页

⑤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⑥余小红.《山水园林之西泠印社与市井园林之苏州私家园林的比较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

⑦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⑧同⑦,第13页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孙燚. 关于临沂联通GSM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探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08

[3]李艳.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思考[D]. 苏州:苏州大学,2009

[4]涂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禅学意境[J].山东文学,2012

【本文为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C0782)的阶段性成果及2011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1YBB241)的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