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忘不了故乡那碗粥

2014-08-22魏龙飞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小米粥稀饭咸菜

魏龙飞

“五谷杂粮,谷子为首。”这是我国民间通俗的说法。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深知谷子对于北方人的重要性,一日三餐,早晚两顿必要熬稀饭,而小米自然是最重要的原料。

记得小时候,爸妈忙,经常把我抛给姥姥,我那时淘气,嘴馋,不爱吃饭。姥姥总会说,“多喝饭,一粒米,三里地。”我们那儿的“喝饭”,特指“喝小米粥”。我那时总是很不解,不止一次地问她,“这一粒米,真的能走三里地?”姥姥总是信心满满地表示肯定。她怕我不信,紧接着就跟我讲她小时候逃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为了避免被日本人杀害,她从我们老家(河北邯郸)一路逃到山西辽州(现山西左权县),而这一路,全凭着小米粥充饥。千篇一律,每次都是重复同样的故事。可是那时候我听得很认真,对日本人倒是有很大的“兴趣”,总是吵着让她跟我讲日本人来时的情景。

长大后,我原以为姥姥那时是哄我的把戏罢了,什么“一粒米,三里地”,我才不信。不但我不信,她自己肯定也不信。现在看来,姥姥当时说靠小米粥生存,并不是骗我,至少在她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她说这句话,应该是源自于对小米的膜拜,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小米对于他们的意义。姥姥恰似一位虔诚的门徒,在她心里始终对小米充满源自内心的敬畏。如果我不信,难免有亵渎神灵之嫌。

端午节回家,看望了姥姥。她已82,人老了,不免眼花耳鸣。不过她还是一眼认出来我。看得出来,我的到来令她很高兴。她霎时慌了神,原本昏暗、静谧的小屋立刻热闹了起来。

“晚上别走了,在这儿吃饭。”

我想不出拒绝她的话,也不忍心拒绝,毕竟以后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说我来做饭,她倔强地拒绝了我。二十多年了,唯一没变的就是她的坚定。说话间,她那双被封建习俗束缚的小脚已不停地在屋里打转,巴掌大的屋子对她来说还是有点儿费劲。屋里院外,爬进爬出,她出门的时候得手扶门框才能顺利出去,进来也是。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她才气喘嘘嘘地停下来。“好了,等会儿吃饭。”她舒心地说,仿似完成了一件大作。

晚饭是稀饭、馒头和咸菜。这三样东西在我记忆里很深刻。小时候不爱吃这些,每次都是在姥姥的“哄骗”下,才将这些填到肚里。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姥姥也步入耄耋之年,不变的还是这顿饭。姥姥说,“别嫌赖,就着咸菜吃馍,完了再喝饭顺顺。”

咸菜和馍,不陌生,外面都能买到。可这小米粥的味道,是外面的始终无法匹及的。

还未喝到嘴里,碗里已是阵阵飘香。虽有点儿烫,可我还是喜欢像小时候那样,沿着碗的周围,一点点儿地吸进嘴里。这种“技巧”,也是姥姥小时候教给我的。往碗里放点儿芝麻末,那更是锦上添花了。小时候我不懂,可现在我能明白,这一碗粥里蕴含了多少汗水。看似简单的一碗粥,竟包含了农民的艰辛与朴实。

小米粥,营养丰富,对人大有裨益,操作起来也不难。水开之后,在水中下米。待水再开之后,用小火慢炖,加热半小时即可。如果有绿豆、南瓜、黄豆、枸杞、红枣之类的东西更好,和凉水一起下锅。待成熟之后,自然是十里飘香,让人垂涎欲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米粥稀饭咸菜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咸菜慈姑汤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一碗小米粥
太行明珠将方便小米粥销往28个省
稀饭凉了
一碗甜稀饭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就想喝娘熬的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