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巡视组
2014-08-22朱诗意
□本刊记者 朱诗意
走近巡视组
□本刊记者 朱诗意
CFP供图
尽管巡视制度正式启动已逾十年,但直到近两年,巡视组才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巡视组找出“老虎”、“苍蝇”,是近期的社会热点之一。对反腐败斗争期望甚高的民众,在振奋之余,也有几分好奇:震慑贪腐、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巡视组,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怎样获得线索?怎样查证?发现问题后如何处理?他们何以具有强悍的“战斗力”……
带着这些问题,让本刊记者陪着您——
一间几平米的小房间,靠墙堆满了二十几个装满文件资料的纸箱,中间是几张拼起来的长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正在被查阅的账单明细,还有一盏摸上去已经有些烫手的台灯。
“前天我们刚结束谈话,这几天大家在分工梳理情况、查阅资料。”放下眼镜,浙江省委第六巡视组一位巡视专员从面前的资料中抬起头,告诉记者。
2014年4月9日,第六巡视组进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始为期约30个工作日的巡视工作。
“巡视之前,先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从相关部门了解所巡视单位情况、查询相关资料等。”上述巡视专员告诉记者,“不同的单位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既要关注普遍性的问题,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切入。”
同时在浙江省多个省直单位巡视的,还有另外6个巡视组。今年浙江省巡视工作整体上按照两个阶段进行,上半年集中对省直单位进行巡视,下半年对市、县(市、区)进行巡视。而在去年,浙江省委巡视组已陆续巡视了23个省直单位。
谈话是门“技术活”
“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的问题?”、“领导干部有无亲属在社会上从事与法院审判、执行等相关联的工作,并利用领导职权影响,干扰公正司法的情况?”……
来到浙江省委第五巡视组所巡视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记者看到了一份由巡视组在高院内部发放的调查问卷。
“一般来到被巡视单位时,巡视组会马上开一个动员大会,听取被巡视单位的总体情况汇报,同时收取此前已发放的问卷调查表,先大致了解下被巡视单位的情况。”第五巡视组组长陶时梅告诉记者,“问卷回答是完全匿名的,有时候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的线索。”
根据2009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巡视组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准备、了解、汇报、反馈、移交督办,而其中,“了解”也就是“发现问题”,是最重要也是外界最好奇的部分。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西北,面积两平方公里。大冶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县级城市,自古就被视为冶炼之都,乃至“大冶”的得名,都与这里从古至今久盛不衰的冶炼活动有关。有资料说,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一个叫秦裴的地方官员,在大冶铜绿山至栖儒桥一代建立从事大型采矿冶炼的“青山场院”。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李煜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为由,将“青山场院”升格,并将其与另外三乡合并,新设大冶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命名。“大兴炉冶”语出《庄子》中“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之句。从夏商开始直到现在仍在采铜和冶铜的铜绿山,为过去称县、现在称市的“大冶”地名来历做了最好的诠释。
“谈话是巡视组最主要的发现问题的方式之一。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巡视专员与1人谈话,但有时也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谈话。”陶时梅告诉记者,“谈话是门‘技术活’,问得巧妙、尽力营造坦诚交流的氛围,才能提升获得有价值线索的概率。但怎样才能问得巧妙、才能尽力营造坦诚交流的氛围?这要靠经验积累,和巡视专员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根据记者所采访巡视专员的经验,谈话有时可以发现一些线索,但是这些线索有时较为模糊,“他可能有……”“这个人好像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不确定性语句经常被用到,但巡视专员都会记录下这些线索,以进行下一步的调查。
另外,很多巡视专员都向记者介绍:巡视工作以前涉及面很广,现在则越来越专。重点是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主要聚焦“四个着力发现”。如此一来,谈话的方向也相当清晰。
查证需要相关专业素养
谈话之后,巡视组便要开始枯燥的“故纸堆”查证过程。账单、原始凭证、会议记录、工作记录……都是巡视组翻阅的对象。
“根据进驻之前的准备,以及开会、听报告、谈话中发现的线索,就要开始查找相关的资料了,也就是找‘物证’。”陶时梅说,这些天,他们将大量资料搬到房间里,一点点细心查找,出门时,都要小心地锁进保险柜里。
“看资料要先找出规律,不同的资料有不同规律,财务报表、账册、会议记录等,都有各自的逻辑和特点,抓住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一位巡视专员说。而在陶时梅的第五巡视组中,也特意加入了有专业办案经验的纪委工作人员,“这样找问题更有专业性。”
2013年,浙江省委第六巡视组在视察某单位时,便从报表中发现历年的往来款余额巨大。巡视组便从该单位调出了原始凭证,经过进一步查证,发现该单位将培训这一职能所获得的收入没有作为正常收入进行核算,而是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
CFP供图
巡视县市区时来电来访更多
接待来信、来电、来访,也是巡视组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单位后,一般都会公开各个巡视组的举报电话和邮箱。
在省高院,记者看到,在主楼大法庭门口、信访接待室,都放置了一个写有第五巡视组联系方式的红色意见箱。“我们已经接待了两个来访者,收到50多封信件,还有多个电话。”巡视专员张绍云告诉记者。
“来电来访,在巡视县市区时相对更多。”陶时梅说。
2010年,陶时梅所在的巡视组在台州巡视,来到三门县时,有200多人到巡视组的住处上访。经过了解,原来是这里有一批医化企业的污染非常严重,当地群众意见非常大。
“最终,经过一系列调查,我们向当地反映了这个问题,第二年,这里就整顿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陶时梅告诉记者,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也让她更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另外,明查暗访、组织座谈会等,也是巡视组常用的工作方式。“不过也要看巡视单位或地方的性质,像我们巡视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走访就比较少,主要是谈话,而这次巡视省高院,我们就要去全省各地法院走访,了解他们对省高院的看法。”
点上最后一把火
浙江巡视组的工作,是中央、地方2013年开始的大规模巡视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3年8月,浙江省委第一巡视组在巡视省财政厅期间,发现省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处副处长金瓯的一些违纪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在深挖细究和核实的基础上,迅速将线索移交检察机关,目前金瓯已被检察机关批捕。相关线索又涉及省国税局正处级调研员徐如鸿,目前也已被检察机关批捕。
“有时候,巡视组就是把最后一把火点上。”一位巡视专员对记者说,“有些问题相关部门也掌握了线索,但还没找到突破口、了解情况不全面,而巡视组进驻后,既要了解个别情况,也要了解面上的情况,既要了解领导干部的状况,也要听取群众意见,这样有时就能起到一个全面的沟通作用,抓住要害。”
这位巡视专员所在的巡视组在去年的巡视中,也向检察院移交了一个重大线索,目前检察机关已初步查明相关人员涉嫌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并已依法对其逮捕。“其实当地检察院早就获取了这个线索,但就是找不到切入口,我们去就把最后一把火点上了。”
陶时梅也有类似观点,她在多年的巡视工作中发现,某一问题可能已经早就存在,但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解决,“如果巡视组盯牢了,这个问题解决掉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挺不容易,但挺有价值
巡视组的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是讲真话的人少,听到真话难。”陶时梅说。为得到更多线索,巡视组常常要约谈大量人员。比如第五巡视组这次到省高级人民法院巡视,就个别谈话达200多人次。
在调查取证中,巡视组同样会遇到阻碍。曾经有个巡视组接到线索,说绍兴某村的山坳里集聚了一大批非法小熔炼企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当巡视组赶到现场时,看不到一个人,但是保安室里的茶杯却还是暖的。“说明里面的人得到了风声,溜走了。”
尽管挺不容易,但陶时梅认为巡视工作挺有价值。巡视到县市区时,常会遇到一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旧城改造中一对一的赔偿政策不公开不公平,违法买卖土地,非法占用土地搞违法建筑,企业污染当地环境……“每当这样的实际问题在巡视工作中被发现、最终成功解决,我都挺有成就感的。因为这既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能对推动一个地方健康发展起积极作用。”陶时梅说。
CFP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