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服务群众“事不过夜”
2014-08-22蒋鑫富通讯员陶敏通
文/本刊记者 蒋鑫富 通讯员 陶敏通
在乡镇开展“住村联心”行动
缙云:服务群众“事不过夜”
文/本刊记者 蒋鑫富 通讯员 陶敏通
壶镇镇住夜值班干部夜间受理群众诉求。
壶镇镇姓汪村住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在农户家夜访。
说到乡镇“住村联心”行动,就得提一提缙云的“事不过夜”。从2011年起,缙云县在乡镇干部中广泛开展“事不过夜”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乡镇干部做到对群众的事“不过夜”,在乡村“过夜”,高效地办好实事、急事、难事,以此来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事不过夜”2013年已在丽水市全面推广。
急事
[实录]近日早上,缙云县壶镇镇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的办事员廖小倩一踏进办公室就迎来了“上门客”。“请问尚委员在吗?”廖小倩抬起头,看到了杭川村党支部书记王唐亮正站在门口。他要找镇里的组织委员尚雄,说有件为难的事要请他解决。
廖小倩告诉他,尚委员过一会就来。她边泡茶边询问起王唐亮的为难事。原来,杭川村在壶镇属于重点搬迁的村。全村427户人家涉及到的有354户,现在只剩下8户了。因为村委的办公用房已经拆掉,这几天支部大会没地方开了。廖小倩正听着记着,尚雄进门来了,当他知道王唐亮来意后,马上与镇领导沟通,然后有了一个应急的办法——考虑到杭川村与镇政府办公地相距不远,村里开会可以用镇里的会议室。
王唐亮握着尚雄的手,乐呵呵地说:“这真叫急事急办啊。”
[记者旁白]按照“事不过夜”的要求,所有该办的要事、急事、民事都以“夜”为时限,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干部在办事过程中不能以“不知、不管、不理、不行、不办”为由推诿扯皮,必须以“能办则办”的态度妥善处理,即使是不在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根据群众需要主动代办。这些举措增强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难事
[实录]说起塘后村40多户人家拆迁安置的事,仙都街道组织委员田晓英颇有感触。
那日中午时分,田晓英告诉记者:“在‘事不过夜’主题实践活动中,塘后村拆迁户安置的事,已由街道主要领导包办去了。”原来,早在前几年,塘后村曾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将5个自然村共390户列入统一规划,先期拆迁启动的有40多户人家,后来因为县里和街道分管领导调整等因素,工程拖了下来。
“老百姓一天没安居,我们就一天睡不好,让他们安居然后乐业就是我们最大的事情。”仙都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街道办事处主任樊海洋说,“现在塘后村的安置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柯书记盯得可紧哩!”
[记者旁白]这是缙云对待“难事”的一个缩影。“事不过夜”有明确规定: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干部们也不能说“不”。在梳理出重点项目、重点难题、重点对象后,全面落实乡镇班子成员“包干制”,组建攻坚团队分类破题。
链接
●2013年年初,云和县石塘镇行政服务中心揭牌运行。所有办事部门都集中在一楼大厅,镇干部都被推到一线服务窗口,集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窗口推行A/B岗轮流办公、住夜轮岗服务、业余3小时志愿服务,确保窗口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2011年,景宁县创新推开“乡会村开”:不定期把乡镇党委会、班子会、工作会等开到村、开到社区,开到田间地头,使会议由“坐”着开变为“站着”、“走着”开,变村干部上来开会为乡镇干部主动下村服务,从而形成一套工作沉到村、政策送到村、感情系到村、信息连到村、难题解到村的管用新型农村工作方法。
庆元县技能型乡镇干部培训,进行笋竹施肥技术指导。
2013年2月以来,龙泉市深入开展“基层走亲大服务、争做乡村好干部”活动。图为暴雨过后,山坑村驻村干部走访村民,叮嘱注意雨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