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绽放在万安山上
2014-08-22卢新松
卢新松
李雪飞,一个在万安山下土生土长的农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度过了人生道路上一道又一道坎儿,最终赢来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邻里乡亲的由衷赞叹。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把回报社会及造福桑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守望在万安山上,不仅把昔日怪石嶙峋茅草遍地的万安山,打造成了如今满山披绿建筑成群的游览胜地,而且以此为契机安排附近上千名农民就业,带动农民致富。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厚重万安山文化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东北,有一座风景如画挺拔俊秀的大山,它就是万安山。万安山又名玉泉山、石林山,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伊川县交界处,与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遥遥相对,为洛阳东南要冲。
万安山山势突兀险峻挺拔,有的峰峦犹如刀削一般,有的则像斜生的笋尖。山顶有西祖师庙、白龙王庙、玉泉寺等庙宇;山麓有范仲淹墓、水泉石窟等名胜古迹。位于山顶的“石林雪霁”曾是洛阳八小景之一。
历史上不少文人骚客到此游览,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史载,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司马光谪居洛阳,选万安山下伊水之滨——今偃师市诸葛镇司马村建“独乐园”,编纂《资治通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居住的地方改称司马村。司马光对万安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常常携朋友登山游览。2005年,人们在万安山白龙潭附近发现司马光石刻遗迹,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鉴定,该处石刻确属北宋司马光所留。
《魏末传》载,魏文帝曹丕与其子曹叡猎于万安山,见子母鹿,帝射杀母鹿,命其子射子鹿,曹叡(即后来的魏明帝)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由此可知,近1800年前,万安山就是林木繁茂、虎鹿出没之地。
女皇武则天曾驾临万安山玉泉寺,在山上建起了万安宫,与山水为伴,和仙人倾谈。唐时,洛阳北邙古墓已满。“洛阳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于是万安山在当时成为故人安息的首选。姚崇、宋璟、裴度、贾岛、张说、李德裕、张庭珪、李多祚、范仲淹等将相名人均葬于此。
水泉石窟,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因北宋名臣寇准留宿而得名的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万安山的断崖上。
牡丹玉是万安山独有的稀世石料,经过工匠的精雕细琢,制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牡丹奇石和牡丹工艺品,因此万安山造就了寇店镇“牡丹石之乡”的美誉。
发源于万安山的马涧河流经玄奘故里。玄奘故里有个纪念馆,坐落在猴氏镇陈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岭,南望伏牛山。馆中有一口陈家古井,据传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祖父陈康开掘。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玄奘曾饮用此水,故井号称“慧泉”。祖籍洛阳孟津县的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又捐资在这口水井上修建了古色古香的井亭,使这口井又增添了不少神秘浪漫。
距此不远的景山上,有一座唐恭陵,巍峨壮观,陵墓中沉睡千年的主人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
猴氏镇再往东南即是偃师市府店镇,府店镇有一座小山叫猴山,山巅原有升仙观一座,今已不复存在,仅存一座石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升仙太子碑”。相传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猴山升仙太子庙,一时间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的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故事,实则是在歌颂武周盛世。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少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神奇的万安山,滋育了涓流不息的伊河水,撑起了伊洛文化的一翼厚重。
李雪飞创业经历
1972年4月,李雪飞出生在万安山脚下的吕店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间,单靠母亲一人支撑的家生活尤显艰难,那时的他从未吃过一顿饱饭。性格倔强的李雪飞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
由于家境贫困,李雪飞13岁的时候便辍学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那时候,虽然他还不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但他听老人们说这就是出自长眠于此的范仲淹之口,并且他还知道范仲淹也是幼年丧父,靠勤奋学习孜孜进取才终于成为一代名相。于是,还未成年的李雪飞,便在吕店镇的集市上开始卖一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以补贴家用。后来为能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替母亲分忧解难,他先后种菜卖菜,修理自行车、修补汽车轮胎……幼年的他过多地承受了人世的艰辛。
1992年10月,李雪飞与相恋三年的女友朱爱云结为伉俪。婚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搞园林种植的许昌人。经过一段时间接触,这个许昌人看到李雪飞为人诚实,不怕吃苦,勤奋好学,于是便把种植园林的经验技术和经营技能都传授给他。从那时起,李雪飞从自家的一亩责任田开始,种植树苗,管理花草,做起了园林绿化事业。
1994年,伊川县城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建设,工厂、学校、机关、企业等对花卉苗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李雪飞种植的这些花卉苗木赢来了良好的销售机遇。园林种植使他看到了前途和光明,于是他便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了花卉品种,在当时农民种植农作物每亩纯收入仅有200元的情况下,他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赁了周边农民的责任田数百亩搞花卉种植。自那时起,李雪飞的商业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就凸现出来。至1996年6月,他种植的园林面积就已有500多亩,品种达200多个,年收入50多万元,安排和解决了300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他不仅盖起了厂房,购买了运输车,还成立了洛阳青霖花木种植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成了吕店镇小有名气的“大能人”。
李雪飞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怀揣着更大的梦想,不失时机地寻找着新的发展机会。
2006年,李雪飞用种植园林获取的第一桶金果敢地把产业重心调整到矿山发展上,成立了河南天龙矿业有限公司。他先后在南阳和郑州的登封市,以及洛阳的伊川县、嵩县等地投资开发金矿、钼矿、铝矿,铅矿,钾钠长石矿、石英岩矿等。李雪飞本人也由此为地域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被选举为伊川县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吕店村村委主任。
开发万安山纪实
尽管万安山有着数千年的厚重文化,但受常年来缺乏管理以及有些不法之徒为了一己私利而对山体植被进行破坏等因素影响,万安山实际上已经陷入了“遍地茅草乱石岗、虽有名胜无人问”的尴尬境地。
为了保护万安山文化遗产造福千秋万代,也为了给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自2010年开始,李雪飞就倾尽所有精力对万安山进行开发。他通过收购、转让、租赁、拍卖等形式,把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计约60平方公里的荒山纳入旗下。
“满山披绿翠欲滴,鸟语花香惹人醉”,是李雪飞从万安山开发伊始就坚守的信念,然而,说着容易做着难。要想对整座山进行绿化,首先水是最关键的环节。为此,他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在山体四周修建了4座水库。水有了,可通往山上没有路怎么办?于是,他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修建了一条从山底通向山顶近40公里的盘山道路。然后开始在附近的村里雇人上山打树坑。有时一天就有200多人参战,最多的一天投入人力上千人之多。树坑打成后,李雪飞再从外地买回树苗,让村民们一棵一棵从山底背到山坡上种植。目前,李雪飞对山体的绿化面积已达到3万亩,有20平方公里之多。共栽植刺槐160万棵,柏树30万棵,核桃树10万棵,连翘5万棵,柿子树10万棵,梨、桃、杏等干鲜果树约10万棵,万安山种植迷迭香茶叶约500万株、3000余亩,绿化树种中包含雪松、大叶女贞、广玉兰、栾树、杜仲等约5万株。为了保证这些绿化树种的成活率,李雪飞又购买了洒水车4部,每天不间断地对栽植的树木进行浇灌。
与此同时,为了逐步完善硬件设施与开发相配套,近年来,他还相继筹建4层办公楼一栋和能容纳200人的国学小讲堂一座,另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正在筹建中,并对原有保存下来的古文物进行了修缮维护。如今的万安山已然是青山碧水道路通,人潮涌动笑声扬。非但如此,李雪飞在对万安山开发至今,至少为周边群众提供了5万人的就业机会,他修建的四座水库还保证了山下多个村庄耕地的旱涝保收。
谈起万安山的未来,李雪飞激情满怀。他计划逐步对万安山进行整体绿化,同时筹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沉淀,建一个能容纳500人以上的和谐养老村,使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筹建一个中华姓氏园,让厚重的河洛文化凸显出来,让百家姓氏之人都能到此寻根问祖,品味中原文化根深叶茂的韵致。李雪飞正在对原有的千年古刹白雀寺进行修缮扩建,从而提高万安山的知名度;同时筹建一个名为安山精舍的接待中心;另外,还计划在山半腰建设一个世界第一高的观音菩萨像。他说,力争在三年内将万安山打造成洛阳市的后花园,使其成为龙门石窟与少林寺之间、少洛生态长廊中一颗璀璨明珠,让万安山的名号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记者有理由相信,在李雪飞的不懈努力下,万安山的水一定会更加丰盈,山一定会更加翠绿。万安山因为李雪飞的出现,重新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李雪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范仲淹先生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