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4-08-21李淑萍赵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胃肠功能结肠癌

李淑萍 赵海燕

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淑萍 赵海燕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对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40名择期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1.5 mg/kg利多卡因, 继以2 mg/(kg·h)的速度静脉滴注至术后2 d,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中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后舒芬太尼静脉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小时)及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7.2±12.5)h和(69.5±9.3)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时间分别为(68.3±10.5)h和(77.6±11.1)h,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分别为(9.6±0.6)d和(11.4±0.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静脉滴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可明显促进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利多卡因;结肠切除术;肠道功能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肠鸣音减弱、腹胀、腹痛、肛门排气排便延迟、恶心呕吐等,可导致患者进食延迟, 伤口愈合缓慢, 住院时间延长。手术应激, 炎症反应, 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释放及外源性阿片药物的应用, 均系导致因素。利多卡因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特性, 而且对其促进妇产科手术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也有报道[1]。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围术期静脉滴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以期获得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的用法, 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接受过结肠癌根治手术4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长期服用止痛药物药物者, 以及贫血、低血钾或术前有梗阻性呕吐、感染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

1. 2 麻醉及利多卡因使用方案 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静脉予以利多卡因1.5 mg/kg, 10 min内注射完毕;丙泊酚1 mg/kg、芬太尼5 μg/kg、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插管后予利多卡因2 mg/(kg·h)静脉滴注至术后2 h。术中丙泊酚3 mg/(kg·h)静脉滴注, 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组间比较,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利多卡因组患者年龄为(62.1 ±12.3)岁, 其中男11例, 女9例, 体重为(67.5±11.4)kg;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0.6±9.2)岁, 其中男13例, 女7例, 体重为(65.9±9.3)kg。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达到出院标准时间的比较 利多卡因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7.2±12.5)h和(69.5±9.3)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8.3±10.5)h和(77.6±11.1)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和实验组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分别为(9.6±0.6)d和(11.4±0.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出院的重要标准。寻找应用简单、价格低廉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不仅可以改善医疗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作为酰胺类局麻药及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近年来利多卡因一些其他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尤其是静脉全身应用利多卡因, 在很多新的领域都展示了潜在价值, 如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及脑保护等。目前对于利多卡因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尚有争论[2,3], 本研究中发现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约12 h, 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约9 h,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8 d, 这与Sun等[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关于利多卡因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 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解释, 一般认为可能由下列因素介导: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从而减轻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功能的抑制作用;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是使胃肠动力受抑制的腹腔内反射激活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而利多卡因可作用于炎症级联反应的不同方面, 发挥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利多卡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也可减轻因疼痛导致的应激状态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从而减轻胃肠道交感神经丛传出纤维对肠道蠕动的抑制;阻滞起源于肠肌丛抑制性调节反射的结果。

[1] Grady P, Clark N, Lenahan J, et al.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turn of bowel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abdominal gynecologic procedures. AANA J, 2012, 80(4):282-288.

[2] Sun Y, Li T, Wang N, et al. Perioperative systemic lido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recovery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Dis Colon Rectum, 2012, 55(11):1183-1194.

[3] Wuethrich PY, Romero J, Burkhard FC, et al. No benefit from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 laparoscopic renal surgery: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Eur J Anaesthesiol, 2012, 29(11): 537-543.

2014-03-25]

450053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胃肠功能结肠癌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