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雇工

2014-08-21霍寿喜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氢气球范蠡西施

霍寿喜

品 读 阿青问的是湘妃,说的是范蠡的胡子,而范蠡回答的是西施,想的也是西施。这也算是表达的一种“错位”艺术吧。阿青问的、说的,范蠡答的、想的,看似文不对题,可读来引人感怀。阿青对范蠡产生了懵懂的爱慕之情,而范蠡心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对西施的思念,作者的笔触细腻,让人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获得阅读的审美享受。在金庸的十五部作品中,唯有《越女剑》不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中,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白云公司是全市唯一专门从事庆典气球施放的服务公司。

说是公司,其实只有马凯一人。马凯原本是气象探空站的测报员,因熟悉高空氢气球的充气和腾空,曾被本市一家广告公司聘为空中广告的技术顾问。“顾问”期间,马凯发现施放氢气球这活儿利润很高(人逢喜事精神爽,庆典一类的喜事,“主人”一般都很舍得花钱的),于是就生出“独自施放气球”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站长的支持,于是马凯牵头成立并承包了白云公司。既曰承包,自然有一定的风险。全站没有一个职工愿意放弃“铁饭碗”充当马凯的部下……

职工们的眼光显然是短浅的。事实上,白云公司的生意非常红火。马凯一个人是应付不过来的,自然要请单位同事前来帮忙。说是同事,其实已经不“同道”了,马凯“请”的语气必须很客气。干活的时候,被请的人常常倒成了马凯的领导。搬运气缸、系解球绳、攀登高楼这些脏活累活几乎也被马凯“承包”了,所谓的“帮忙”,不过是扶扶气球、开开气门这类轻活。每逢放球结束,这些人却自认为劳苦功高。

“马经理,发财也得给小弟们分一点吧?”

“干了一天,也得去馆子里填填肚子了!……”

为了考虑后路,马凯只好给他们发“奖金”,只好请他们去卡拉OK包厢进行娱乐性的吃饭。有时,一天的“进账”竟不抵一晚的“支出”。照这样下去,五万元的上缴任务怕是有些吃紧,可不这样干,任务更是无法完成。马凯为此很是苦恼。

有一天,探空站工会组织职工去南京春游,除了值班的外,能走的都走了。偏偏这一天,一家公司的门面开张,急需要放球。马凯那个急啊,在运氢气缸的路上,他猛地发现家电商场附近有几个拉板车的农村小伙子在悠闲地等“生意”。

何不叫他们给我帮帮忙呢?

一拍即合。三个穿中山装的小伙子乐呵呵地跟着马凯上了运气缸的货车。

到了放球的地方,还没等马凯下车,三个小伙子已经主动地开始卸气缸了,边干边对马凯说:“您只需在旁边进行技术指挥就行了。”给球充气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已经带着绳子爬上了九层的楼顶。绳子抛下来后,另一个小伙子立刻就开始往气球上系,边系边说:“这可是我们农村里最轻巧的活儿。”

四个气球的活全部干完,马凯发现自己衣服上并没沾什么灰尘。这可是第一回。

晚上收工前,马凯按预先讲好的价钱,每人付了十五元钱。又见天色已晚,于是就在一家小吃店弄了三碗牛肉面。三个小伙子边吃边赞:“这面太好吃了!”见马凯要走,三个人都很感激地看着马凯,其中一个还说:“你看看,又拿了又吃了,真不太好意思。”另两个也说:“下回有什么活,我们会更加卖劲!……”

其实,三碗牛肉面一共才9块钱,而上回请单位那些人边吃饭边娱乐,一次就花费900元。想到这儿,马凯脸上露出了自“承包”以后从没有过的笑容。

(摘自《写作》,199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氢气球范蠡西施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范蠡卖牛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都飞走了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西施舌”的诱惑
《庄子说》(十三)
轻飘飘的“炸弹”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