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创作特征
2014-08-20邓斐
邓斐
摘要:艺术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是1978年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两周年而创作的,词作者柯岩,曲作者施万春。流畅优美而易记的旋律、富于色彩感的和声,含蓄而富于情感地表达出人们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以及钢琴伴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人们更好地诠释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创作特征
一、《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创作背景
1978年初钢琴家刘诗昆将柯岩创作的诗词《请允许》委托给包括施万春在内的八位作曲家进行创作。施万春看到这首诗后被深深打动,在完成这首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他觉得需要对这首诗的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于是同其好友钟夏边改词边创作,经过四天的奋战终于完成。这首歌曲将《请允许》改名为《送上我心头的思念》。1978年3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首次发表了这首作品。
二、《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曲式结构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全曲以亲切、真挚、柔美、深情的旋律,赞颂着在人民心中永树丰碑的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倾诉着人民对他的无限眷恋之情。整首作品以五声性音阶作为旋律主体。为了突出歌词中抒情与叙述相结合的特点,作曲家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全曲结构如下:
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三、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创作特征
前奏:此部分使用混合长短节奏型,造成思愁的情绪,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思念和惆怅之绪迷茫在音乐中。第4小节一连串不协和的和弦续进,在渐慢的音乐处理中,通过三连音的节奏型过渡到A部分。
A段:由4句具有“起承转合”逻辑的乐句组成,波浪式、环绕式的旋律线条掀动着情感的涟漪。第一乐句歌词“鸿雁”所对应的旋律是上行级进的三连音与下行装饰性的级进音调,使“鸿雁”二字二声、四声的起伏十分清晰。在降e羽雅乐调式的阴柔、委婉的色调下,弱起、附点、三连音以及宽放的节奏产生的情感脉络的搏动;4+4+4+6的乐句结构,通过三句排比式结构规整的句子,多层次“关切体贴”似的音调逐步积累,使第四乐句得以扩充为6小节,情感更加真切而饱满,自然而真切地表露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眷恋之情。
间奏:在作品间奏部分,多次运用节拍的变换,频繁的节拍变换造成情绪的多变,也使得听众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而此部分,情绪基调已经比A段稍微激动,钢琴伴奏部分在f的力度上连续演奏三连音,这里似乎像交响乐队中的圆号,铿锵有力地奏响,造成鲜明的紧张度,为音乐的进行提供动力。
B段:此段在降e羽清乐调式上展开,与前段比,情绪更加高涨,以不同的节拍律动、速度、和激动的音调同第一段形成对比。具体的对比是通过节奏、节拍、速度、音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在节奏节拍上,6/8的出现,长短节奏与均等节奏的交替出现,特别是二连音的使用;在音区上,旋律在中高音区中陈述;在速度上,比前段稍快;在旋律线条上,采用环绕式旋律型逐层上扬。通过此段进一步抒发了人们对周恩来总理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段的最后一个乐句为了情感的需要,扩充了小节数,伴随着旋律起伏,让我们仿佛感受到热泪盈眶,流淌在心。此处也是全曲的高潮。
间奏:短小精悍的间奏更是饱含情感内涵,特别是53-56小节中属音重复13次,音区从高到低、并伴随着渐弱和渐慢,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心里对周总理思念之极的揪心和哀愁。
A段:此段的材料几乎与A段一致。前三个乐句与A段相同,第四句更改了几个乐音,将音区移高,在长时值的主音上结束全曲。
此外,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具有很强乐队性和交响性。在它的实际演出中,常用乐队伴奏演出,因而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可以看作是乐队伴奏的钢琴缩谱。这也同作曲家在创作时的习惯分不开:“在我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声乐旋律和伴奏是同时产生的,虽然写出来的是钢琴伴奏谱,但是我头脑里的音响是交响乐队的……”因此,我们在演绎作品时,应该先分析钢琴伴奏与乐队具体乐器音色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前奏部分的钢琴伴奏似乎在模仿长笛的音色,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之情;A部分的钢琴伴奏似乎在模仿弦乐(小提琴、中提琴)的音色,柔和而绵长;间奏的钢琴伴奏部分似乎在模仿管乐(圆号)的音色;B段的钢琴伴奏部分,右手延续了间奏部分管乐的音色,左手多为震音,似乎在模仿定音鼓的音色和奏法,浅吟低唱的演奏却为整个B段提供了最有力的紧张度和力量;B段之后的间奏,钢琴伴奏部分采用跳音演奏单音,这在模仿“拨弦”的效果,特别是第56小节模仿的是竖琴的音色效果;尾声部分似乎是在模仿整个交响乐队,强有力而又饱含深情地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刘平.论《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创作特征及其演唱[J].黄河之声,2009,(11).
[2]王小伟.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音乐特点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3,(03).
[3]廖宁杰.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J].音乐时空,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