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 幕后攻略
2014-08-20阿尔法张翰王小一线条
阿尔法+张翰+王小一+线条
连《归来》也无缘竞赛圈,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从传统层面跟中国人的关系依然有点远,但现在早已不是《霸王别姬》时代那“荣誉高于一切”的游戏规则。金巧巧顶朵热带风情头花出现在“中国之夜”,并不讳言自己的边缘身份,“蹭红毯”在五年内被洗白成了个中性词,也是拜拦也拦不住的各路角色所赐。
娱乐业,show business,首先是场大秀,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对戛纳的印象是一座12天内被明星和奢华充斥、直到深夜还熠熠生辉的小城。大波中国人还未抵之前,戛纳已如此:电影宫为竞赛片及部分有巨星阵容的电影举行红毯,这是每日固定大戏,大十字滨海大道1/3路段被封锁,人们爬树及自带梯子向红毯张望。那些能赢得全场尖叫的其实只占红毯嘉宾的极少数,漫长的半小时里,机会将留给对自己有要求的配角们。大刊小报对明星着装点评的版面都很慷慨,像詹妮弗·劳伦斯、玛里昂·歌利亚这类有品牌支持的一线明星把代言漂亮完成就已足够;最抢眼的往往不是常客,中国人里每次都靠主题取胜混成熟脸的,除了范冰冰,这几年再找不到第二个。服装斗艳的背后是品牌公关博弈,出镜率险中求,有时拿不出作品又师出无名的明星不得不打扮成青菜、水果、鲁智深,让人心疼。
最“昂贵”的是今年游艇租价:平均为41万欧元,那真是绝对土豪大佬才租得起。而来钱最快的是妓女—每晚4万美金或每小时50~75美金小费不等,最高据说可达5万美金/每晚。和红毯捆绑在一起的,是派对!派对!派对!像莎朗·斯通那样,一晚上三场活动,每次转场换身衣服就很稀松平常。住在电影宫附近的人都为失眠所累,狭窄的街道上豪车排队行进,一撮撮高挑的男女一个小时前还穿着人字拖,现在正踏着路边污水锦衣夜行。挤不进派对的,至少还能在空荡荡的红毯上拍个照。这是一年里最容易把自己和“上流”二字扯上关系的一次化装舞会,人人都自觉放任其中且不自责。
说这里的空气里有烧钱的味道也不为过。电影节每年组织和运营成本约2000万欧,收入则有2亿左右,占戛纳全年旅行业收入1/4;除业内影片买卖,戛纳的生意都做在明面。1939年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决定在戛纳落户电影节,已经把这个度假胜地的商业潜质考虑进去。尽管电影节从创始之初就不像柏林电影节那样向公众开放,它仍有本事将这里打扮成“电影之城”,人们踩着开幕的节奏而来,会发现从糖果铺到奢侈品店都自发地加上“戛纳电影节”元素,一片金棕榈或一小段废胶片,橱窗里的主打款,晚上就穿在妮可·基德曼身上,随她摇曳上红地毯和第二天的媒体头条;和名利场如此接近的代价是所有消费都要翻至少3到5倍,不过大十字大道上的五星级酒店从来只有客满的困惑,卡尔顿酒店和华丽酒店在电影节期间光是鱼子酱都要消耗30多公斤;如果没经验,在路上走着也很可能会因被拿着单反的燕尾服男子拦着要给你街拍受宠若惊,不过这些人很快会掏出名片让你花上几十欧把照片“赎”回去。在戛纳,普通人虽不能随时消费电影,但电影无处不在消费你。
但花钱的事中国人从来不操心。撇开搏版面的小明星,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跃至全球第二,汇集在戛纳的生意人早已闻风而动。张艺谋、姜文、娄烨和贾樟柯凭作品输出了文化印象,中国电影也更期待在国际舞台进行品质竞争,人们却仍首先不断地在这里谈论中国和打听徐峥,《好莱坞报道者》的封面也能一次次被华语电影买断,毕竟在戛纳,电影首先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