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学着适时放手
2014-08-20郑锦花
郑锦花
连续听了两节校内公开课,分别是初二和高一的课文。听后心里感触颇多。有时常想,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清楚我们应给予孩子们什么,我们只知道按照教案、教参,生搬硬套,强加给学生所谓的各种语文知识。有少数人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合适的,于是也只好无奈地选择依然如故。语文教学的改革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孩子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找不到阅读的快乐,更多时候是被老师牵着脖子,久而久之,他们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了。我们的课堂也成了低效或无效的课堂了。
一语文老师在讲授鲁迅的《雪》这一课时,探讨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让学生在文中找,并指出写作的手法,接着谈到为什么作者更爱北方的雪,要求学生结合背景谈,从而揭示主旨。整个课堂流程思路很清晰,但是总觉得略有些遗憾。鲁迅的《雪》是一篇散文诗,语言优美,可整节课却听不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文中写到江南雪的特点,北方雪的特点,突出自己偏爱北方的雪,结构完整,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色、味皆备,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好范文。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读,声情并茂地读,在读中再现画面美,品味语言的美,从内心获得一种美的熏陶,我想这样的语言孩子们会当堂成诵并铭记于心的。这时再适时引导,这样美的语言是怎么写出来的,从哪些角度入手的,孩子们自然兴趣就来了,再让他们运用文中写景的方法写一则小练笔,当堂完成。至于主题的探讨我个人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藤野先生》等文,结合鲁迅的生平经历和写此文的背景知识,学生有所了解就行了,毕竟鲁迅的思想本身就很复杂,他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在课堂上深入挖掘只会浪费时间,并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另一语文老师教学《采薇》一课时,在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后,分部分赏析。赏析的环节设置了多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分析章法、修辞手法、情感等。整个教学流程逻辑性非常强,整堂课提问达二十多次,看起来很热闹的课堂。可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整节课,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引着,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角度,阅读赏析课好像成了问答课,一问一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收获了什么呢?在以考代问构建的课堂里,教师以自己的意志解析文本,学生受制于教师的思路,教师是文本阅读的主体,他基本上站在自己(而不是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学生只成为教师完成教学的工具。这种师生对话是一种“伪交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思维必然受到抑制,他们无法自主阅读,更不要说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自己试着解决问题了,这些本属于学生的权利完全被教师剥夺了。
阅读教学本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其乐融融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高层次教学。而现在的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由于受考试阅读题型的影响,很少关注阅读兴趣和需要。附加过多的理性思考,进行“理科化”拆解和技术操练。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对文本曲解、歪解、繁琐解。使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吃力地被动阅读,总想微言大义,提炼分析出什么是主题、段意、辞法、章句等,难以自主阅读,体悟文章情感内蕴,享受读书乐趣。再好的阅读材料,经“焚琴煮鹤”大煞风景式的阅读教学“加工处理”后,已变得面目全非、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破坏,其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理解和困惑提出问题,使学生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和“没有问题的学生是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的阅读理念。原则上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鼓励学生提出有独到发现、有一定深广度和更大思维价值的问题(当学生一时无从提问时,教师可以适当“抛砖引玉”,启发提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答,教师适机点拨,归纳总结。最后可以“教师提问”补充。而很多语文教师总是拿到文章就赏析,总怕时间不够,总怕考试的知识点遗漏,总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殊不知那样的赏析只是老师的赏析,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因为他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何谈赏析?这样的课堂内容也许是丰富的、形式是热闹的,但学生收获甚少。例如对于相对枯燥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先给时间让学生放声读,通过读字音句读上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师生共同解决;边读边结合工具书、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有困惑的做标注,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稍后提出来;分组展示,其他各组听完后找出问题,质疑。这样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在阅读,都在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真正融入了课堂。教师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像个主持人,学生在反复诵读和语言训练中完全有赖于自主领悟,直接与文本及写作者对话。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能真正读进文本,读出味,读出收获。所以语文老师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使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当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困时,老师再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很多时候,老师就像苦口婆心的母亲,对学生课内阅读完全大包大揽,总怕课堂上哪个知识点没讲到,面面俱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记住,阅读教学成了真正高耗而低效了。其实,回想我们自己上学时学过的课文,记住的有几篇呢,记住的肯定不是老师分析最细致的那些篇目,一定是通过我们自己学习感悟最深的那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可否不要再那么“无微不至”了,要学会适时放手,把课堂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学着自己飞,他们一定会比我们牵着时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众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