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该怎样拿
2014-08-20陈格
陈格
马年春晚上有一段视频,讲的是中国人的筷子,由八个简单的镜头组成,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来仍是感慨万分。
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情感,不管是启迪、传承、明礼、关爱,还是思念、睦邻、守望、感恩,这些情感都恰恰是我们民族精神最生动的体现,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咿呀学语时爷爷用筷子蘸了米醋送进你嘴里惹得你哇哇乱叫,又换成酱油换来你的会心一笑。稍微长大一点,手指还不灵活,父母教你用筷子吃饭,多次失败的你抹着眼泪,却还是屡败屡战,终于成功。过年的餐桌上,爸爸抓住你抓着筷子跃跃欲试的小手:“让爷爷先吃。”你求学在外,回到家中,用筷子偷吃妈妈切好了码在砧板上的鸡肉,妈妈笑着说:“就知道你爱吃这个。”或许你只身在外,只能为已故的父母点上高香,摆上碗筷,说一句过年啦。有幸陪伴在家人身边,你把孤单的邻居请到家中吃年夜饭,说这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情。
如此,有滋,有味。
在这个西餐泛滥的年代,走进西餐店的国人越来越多,吃起洋快餐的国人越来越多,有多久,你没有拿起筷子了?这双看起来如此单薄的筷子,又究竟该怎样拿?
不由得想起柴静的《盛妆端热油》——“盛妆”,是不能懈,懈了没有警觉,甘居下流。端着“满满一碗热油”,又要沉静,一较劲儿,力气使大了,热油泼一手。人在某个阶段,四面受力,内心要宽裕才成,心若慌乱是做不成文的,成了也绝不深厚,绝不动人。
筷子和人没有什么两样,在这个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时代,我们的筷子四面受力,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这时我们就该“端热油”,保持海纳百川的心态,学习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但同时,更应该为我所用,不能懈,时时刻刻都要着“盛妆”,做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好好拿着这双筷子,灵活地运用它。
一双筷子,该怎样拿,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早已有了答案。只要每个人都愿意辩证地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接纳、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明圣火,终将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文中的这双“筷子”,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筷子,更暗指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它就像是筷子一样,需要我们去辩证地看待,去继承、去传播,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敬重,我们就能够将真正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就像是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到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