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联播》幕后揭秘

2014-08-20

东西南北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稿子主播

“观众朋友晚上好,今天是×月×日星期×,农历×月×日,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首先向您介绍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

每天晚上7点,收看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已经成为中国广大电视观众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之一了,然而前段时间有媒体人在微博上爆料,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张宏民将退居幕后。随后此消息得到了李瑞英本人的确认:“我们感谢央视平台的培养,感谢观众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感谢所有媒体人的敬业精神!我们认为年轻的主播们已经成长起来,我们退到幕后做一些培训和服务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更有意义。”

陪伴中国观众近30年的两位“老面孔”将要离开《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不少观众惊呼“好失落”。让网友们感到不舍的同时,也开始猜测起两位均未到退休年龄的“国脸”提早决意退居幕后的原因。其实,这群被誉为“国脸”的主播们背后,光鲜的外表下实则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压力和艰辛。

上岗严苛:容貌觉悟缺一不可 业务要精资历要深

《新闻联播》开播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前仆后继四代传承,共成就20位国脸。为何被称作“国脸”?因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们代表着国家形象,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岗位上的新闻主播不仅代表了央视,也代表了国家的形象。用现任主播郎永淳的话形容,就是“一定是经得起业务锤炼、政治考验,一定是在播新闻的群体里面,值得信任的一批人。”责任重要、意义重大,所以民众才会把《新闻联播》主播冠以“国脸”的昵称。当然,在相貌上的要求也极高,李瑞英曾透露,选拔时主考官往往会要求候选人用不同角度面对镜头,观察他们是否适合《新闻联播》的播出角度。虽然不要求“国脸”们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舒服耐看,眼睛一定要有神。“太漂亮反而会影响观众接受新闻。”另外,鼻子太大的人不适合做“国脸”,因为鼻子位于人脸的正中位置,占地面积太大,会令观众注意力分散。

最早的播音员李娟,第一位男播音员赵忠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端庄大方、字正腔圆;第二代主播最典型的代表邢质斌和罗京,声音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罗京更被观众誉为“国嗓”;第三代主播海霞、郭志坚、康辉、李梓萌,是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相比之下,第四代的郎永淳和欧阳夏丹则具亲和力,让《新闻联播》也变得更加年轻和更具活力。

已故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播音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张颂教授曾表示,要想成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必须具备极其严苛的标准和至少十年以上的磨练。现在新一代的主播中,海霞和康辉1992年从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进入央视新闻中心担任主播,到2007年底才坐上《新闻联播》播音台。郭志坚1996年毕业之后在北京电视台播了2年的《北京新闻》,之后进入央视。而欧阳夏丹和郎永淳加入到《新闻联播》主持团,也是在经过十多年的业务磨练后,通过公开透明的竞聘方式被选中的。

从进入央视新闻播音组开始,这些主播们依旧要不停地钻研业务。至于他们提高业务水平的方法,除了每次都会回听自己的播音外,就是非常认真地参加由新闻播音组组长组织的业务学习。

拼业务:一心多用保持头脑清醒

《新闻联播》播报的基本都是国家级政令或重大决策,已定下来的稿子必须要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播报,之前可能一眼都没看过,还必须保持每分钟至少300字的速度;直播时,“飘满气球”(编辑修改的痕迹)的稿子,绝对不能打磕巴。所以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读稿功底,更需要时刻保持头脑异常清醒。

已故主播罗京曾表示,《新闻联播》主播是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一心可以多用,经常是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挪着稿子,耳朵听着导演的要求,还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也要抢新闻还经常调顺序,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联播》会严格控制在30分钟,既要保持所有新闻的正常播出,如有突发事件也需要随机应变插播进去。李瑞英就曾表示:“我们也要抢新闻,别看我们正襟危坐,其实有时候稿子来得特别急,差一分钟的时候稿子才来,还要经常调整顺序。”而主播们也往往会遇到“提词机故障”的情况,这时候只能飞快地埋头找稿子,以保持正常播出。

受限制:换造型和接受采访都得报批

因为《新闻联播》的重要性,主播们的造型、坐姿、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一刻不容马虎,主持人的位置一般都是“男右女左”,女主播略矮适合坐台标下方,根据统计,自1978年《新闻联播》节目正式开播以来,前前后后共20余位主播曾经主持过《新闻联播》,至今保持着“一男一女”的固定搭配方式。那么为何连两位主播的位置都会常年保持“男右女左”的状态呢?原来这是个视觉习惯的问题:央视的台标固定于左上方,那么个头略矮的女主播坐在画面中台标的下方,看上去就比较和谐。对于造型更是有严格的要求,衣服穿得太鲜艳或时髦,都有可能受到台领导的批评或观众投诉。一般而言,主播的着装风格以简约、大方、典雅为主,逢年过节可以穿得喜庆些。“国脸”们不能擅自改造型,罗京曾经说过他想要去理个发,都要提前跟台领导打招呼。2012年时,资深主播王宁戴着眼镜出现在节目上,就引发了一轮热议。

其他方面的限制也颇多,主播们接受其他媒体采访都得严格按台里流程走,被批准后才能受访,不得以央视主播身份乱说。商业活动、走穴之类的,更是要受到严格管控,必须打申请。

没那么光鲜:加班到半夜是常事 月薪几十万只是谣言

《新闻联播》每天直播半小时,那主播们是不是每天只要工作半小时就够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直播,主播们需要提前到台里,调整状态、化妆、熟悉稿件,还得面临突发事件临时换稿等状况;加上直播之外的配音任务,加班到夜里一两点非常正常。此外,《新闻联播》主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相当频繁,也占据了他们很多时间。整天连轴转,时间一长,身体状况难免不受到影响。

除了要忍受身体高压,主播们也承受着外界不能想象的精神高压。念错一个字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据李瑞英透露,“一位主播在播报‘海峡西岸时,一口误念成了‘海峡两岸,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央视副台长就这个问题给《新闻联播》节目组开了一整天会。”撒贝宁曾经表示,《今日说法》讲错一个字罚50元,他最多一个月被扣了800元。而到了《新闻联播》这个级别,处罚措施更加严苛,主播口误会被分A、B、C、D四类,最严重的A类错误号称“就地死亡法”,如果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主持人当天播完新闻,第二天就得下岗。所以,为了避免播报新闻时有不会念的生僻字,主播们几乎新华字典从不离身,出国或者出席公益活动时都会在行李里揣上一本。

工作压力这么大,是不是有传言中的“月薪几十万”的高薪拿呢?李瑞英在曾经的一次采访中曾明确否认自己月薪28万的传言,“年薪能有这么多就不错了。”而同样作为新闻主播的水均益也曾透露,在央视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去国外出差,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有时候到国外出差,吃住上会非常尴尬。算下来,一天大概只能吃两顿汉堡包,只能住类似青年公寓、招待所之类的地方。”

(本刊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稿子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拖稿的各种理由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