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4-08-20林逸李霜
林逸 李霜
【摘 要】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其未来就业与工作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实践教学和学生于企业实习等阶段及环节做好工作。而“订单班”由于其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学生能较先目标明确地接触并参与企业单位学习和实习,获得职业能力锻炼的机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酒店管理专业“洲际英才(订单)班”实践教学及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职业能力;订单班;酒店管理专业
前言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指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这对于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订单班”学生作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育的对象,及早得到企业定向培养,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洲际英才班”实践教学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积极努力,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工作过程化教学,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智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以及学生于企业实习等各个阶段及环节做好相应的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校于2011年与洲际酒店集团签约成立“洲际英才学院”,开设“洲际英才班(订单班)”,与该集团共同创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模式,为我校外语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机会。目前,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洲际英才班”学生已有四届,在实际的实习实训和工作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其他表现令人较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现实不尽如人意之处,职业能力的获得受到影响,或未能充分得以施展。
1.人才培养模式尚需完善,“订单”合作效果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尽量与企业发展同步,融入酒店所需求的文化、管理和培养等方面的要素和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育人,改变以往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企业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亦需不断加强,与企业需求接轨。通过企业方参与,目前已经融入了一些企业需求的课程,但仍需完善。
因此在酒店管理和服务授课方面难突出工作实际,使得校内实训课学生的收获甚微。
3.实践教学师资不足。大多实践性教学师资没有在酒店挂职锻炼的经历,缺乏酒店管理经验,与酒店真实环境相比。学生参与过程性工作流程、服务体会和管理体验的逼真教学情境和工作环境的效果也打了折扣。真正缩短就业的距离为“零”,不仅是形式上如此,工作熟练度亦须考量。
4.校内实训条件需改善,“零距离就业”之距离尚不足以为“零”。校内虽然有相应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但实用性、规模性、可操作性等均只能满足基本的实训类实践教学,难以
5.实习过程左顾右盼,貌合神离。部分学生虽选择了酒店管理作为自己学习的专业,起始时也自愿和酒店签署了相关学习和服务协议。但对于酒店服务业,看法不很积极,顾虑重重,对该行业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未来出路和社会地位等产生担忧。因心理和思想因素纷扰不断,其对酒店服务业似乎兴趣索然,难以有效地投入学习和实习实践角色。对工作的心不在焉和期盼着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可寻的想法,使其难以有职业能力提高之动力,工作效率低下。因而,心理和思想需不断地进行疏导和调试。
6.需研究和建立企业校内培养及培训机制。企业工作流程和熟练度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方能适应和胜任,即使企业自己的员工亦须不断地培训。而对于新手的学生,除了培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教育外,如在校内建立企业培训机制,适时地强化学生及早参与、适应和胜任其所担任的岗位,从而满足企业需求,也为学生前景打造良好的学习、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二、我校“洲际英才班”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及措施
国务院“国发〔2002〕16号”要求:“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结合现状及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力量建设、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运行机制、学生心理疏导等等方面做了探索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加强学生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
1.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把握市场信息。通过与洲际集团和其它知名酒店紧密合作,积极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的用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符合酒店业市场发展需求、满足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酒店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特点,调整和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与企业需求接轨。通过企业方的参与,融入一些企业需求的课程,并加以完善,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服务于实践教学,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最终服务于就业。如应洲际集团要求,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洲际酒店文化》、《酒店员工岗位培训标准》、《饮食健康与卫生》等课程,更符合企业需求,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与系统性等原则。
3.加强“双师”教师的建设,解决实践教学师资不足或因教师企业工作与管理经验不足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局面。鼓励实践性教学教师在酒店挂职锻炼,参与一定程度上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聘请企业一线或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提高校内实训课的质量和水平。为发挥“双师”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实施了以学期为阶段的定期考核制,把“双师”教师工作业绩与工资收益、等级评定等结合起来,促进“双师”教师更加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与研究。
4.不断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对校内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加大了投入,建立了仿真实训室,实行职业能力本位情境化实训教学。建立了集教学与独立运作功能的咖啡吧实训室,有洲际集团和广东中旅集团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支撑,为咖啡吧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并为实训和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在咖啡吧开展相应的实训实践课教学,同时,咖啡吧作为模拟公司管理的实训实习平台,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运作,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以致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由于与洲际集团的紧密合作,在其酒店进行职业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和实习,使“零距离就业”名符其实,在形式上、内容上以至于工作熟练度方面均能有望达到“零距离就业”。
5.加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和工作过程化教学。摆脱以往虽注重内容和职业能力而有些教师却留于形式的做法,真正关注和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课的效果,而非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洲际英才班”实践教学工作过程化情境的创设以酒店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把能力训练项目中的不同任务分解到酒店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酒店工作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职业能力本位实践教学的目的。
6.注重“订单班”学生的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实习实行酒店管理模式。学生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是其职业能力提高所必经之路,也是为其未来顺利踏入工作岗位而进行的的秣马厉兵。根据洲际酒店与我校签署的合作协议:“甲方(洲际集团)为乙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洲际英才班学生安排第三学年带薪实习,具体细节按甲方酒店实习生统一标准执行。”在具体的实习工作中,从明确实习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标准、酒店培训、酒店考核、酒店薪酬设计、文化建设、劳动管理到工作态度评估和人生安全等等,都按酒店管理模式进行。这一管理模式,就是在学生实习,受酒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把他们视为酒店“员工”进行管理,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主客观上都为其毕业后顺利过渡到正式员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酒店管理模式和文化熏陶在我们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我们聘请洲际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和培训经理参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从《洲际酒店文化》和《酒店员工岗位培训标准》等课程中即可见端倪,为学生实习提前铺垫了的踏板。
7.解决学生心理和思想干扰因素。做好酒店实习动员和实习信息反馈工作。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心理疏导,思想解惑,专业指导,生活关怀,因势利导,循道而行,以此消除学生及其家长对于酒店服务业的消极看法及重重顾虑,解决部分学生的貌合神离、心不在焉的工作态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与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辅导教师进行沟通,做好学生心理排解工作,进行心理因素调适,降低学生的负面心理;同时,因人而异,灵活地进行岗位设置或调配,满足学生欲在各个岗位都能得到实习锻炼的愿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8.研究与构建企业培养和进校培训机制的建立。即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企业就积极进入培训。因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能灵活地开展,强化学生及早参与、适应和胜任其所担任的岗位,为学生未来打造良好的学习、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9.研究并搭建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高职高专“订单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高职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初步探索出自己的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班”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以职业能力核心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
三、结语
如何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较为缜密的工程体系,涉及到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各个环节,需要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从而探索出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职业能力培养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2]郑喜群,祖彬,周强.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Z].2002.8.4
[4]徐军,高秀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高职与教育,2011(30)
【作者简介】
林 逸(1971—),男,河南信阳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李 霜(1969—),女,湖南岳阳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实践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