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由心生

2014-08-19王文明

源流 2014年8期
关键词:彩霞物象用笔

王文明

女画家夏彩霞,爱笑、热情开朗。见到花草就手舞足蹈,信手一挥,轻盈的线条即呼之欲出。她喜欢自然,我们几次外出写生,最活跃的是她。

画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不同的画家亦有不同的用笔,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物象,但完成的结果却截然不一样。这就是每个人的感知系统在观照物象时侧射点不同,兴奋感差别巨大,所得到的感受也千差万别。故此古人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绘画亦为心画,心有不同,随心所至,随景触情。此情可能更多的是画家所关注的,便是物象显示在画家眼中的绘画元素本身,如线条、色调等造型元素。物象本身的某些元素暗合了画家心中沉淀已久的绘画想象,不然,为什么总有另外一些物象对于画家来说又显得无动于衷呢,并无画他的念头。由此可以说画家对眼见的物象都有选择的意象活动,这个选择的意象就是画家运用所熟悉的绘画材料表现绘画元素主题化的方向,画家从物象中发现这个契合点,表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当然,这仅对较成熟的画家而言。因为,画家心中的想象更多地指向调性、笔触、肌理等造型元素,如何用笔实现这个载体是画家最为关心的事,也是最为纯粹的绘画行为。

夏彩霞的油画《穿浅绿色衣服的女孩》就体现了画家的手法,淡绿色的衣服与面部的灰褐色调子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温和的光感,纯绿色的外轮廓线若隐若现,用画笔反覆涂抹而覆盖,也有用油画刀揉来抹去,之后又透叠出来,厚实,沉霭,达到了一种既实亦虚的光晕感,实有意到笔不到的韵味。中规中矩的构图很好地说明画家绘画手法的朴实,整幅画包含了夏彩霞所追寻的那种晶莹剔透的空濛的油画品质,也就是她喜欢的用笔用色的程式。实际上她想象中的油画应该是那样子的,正是对象处于此光线下的样子激发了夏彩霞心中的油画情结,促使她有意象的选择,驱动手中画笔如此的灵动。

不同的物象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出不同的绘画情境,只有心底纯静的画家才会敏捷地捕捉到不同的真实感受。时刻准备与天地万物融汇,贯入心中随类赋彩。

我以为,具备如此心灵的画家很会善于灵活地、主动地去表现,而不是僵化被动的。夏彩霞的另外几幅油画,恰好表达出其主动的选择意向。从其意象活动可以看出画家的表现意图,如将画中人物靠向左边挤出画面,还是右边大面积的空白,或者把人物置于画面下方,上方留出空白等等,都需要左右权衡,反复取舍。而色彩上的配置诸方面都有画家意象性的大致择取,是否契合她潜意象的预想等等,从中可以看到画家作画进程的艰难。如作品《穿红格子裙的蜀梅》中人物处于明亮的光线下,宽大细方格的长裙正好构成画面下方稳定的格局,夏彩霞一反惯常手法,以大笔触挥洒裙折,以衬托人物细腻的面部描绘,其手法有端庄的意味。构图别致是夏彩霞油画手法的另一特点,在画面经营上往往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如作品《蓝色的子倩》画中人物被置于边角,顶出画的边框,使画面更紧凑,令自己更集中精力画感受最深的地方。我有时不得不惊叹夏彩霞的油画会出现她自己不经意而旁人又能从中领会到的油画味,这是她可贵的地方。

夏彩霞是感性的,以自己女性细微的观察力和极易受细小事物感动的女子善感捕捉心目中的绘画性,其用笔有时飘逸,有时又果断。

古人云:“惟以性灵运成法”。夏彩霞忠实自己的性情追求内心想要的绘画理想,多年来坚持不懈在油画上耕耘。而她的本职工作是南方日报的美编,凭借工作上的历练,拓展自己的人生阅历,增长见识,我想,更能助她的油画艺术,洞见绘画艺术本源。

夏彩霞 ,女,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2006-2007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高修班。现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成功书画人》艺术总监,南方书画院常务理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彩霞物象用笔
找不同
没有爱不能到达的地方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漫画阅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