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多丽丝·莱辛的创作

2014-08-19拉毛卓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莱辛女性主义生态

拉毛卓玛

(青海师范大学 美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0)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多丽丝·莱辛的创作

拉毛卓玛

(青海师范大学 美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0)

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斯·莱辛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作为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她的作品几乎涉及20世纪所有重要的焦点问题:种族矛盾、两性关系、共产主义、苏美冷战、原子战争、青年暴力、科学危机等。在作品中集中展现了细腻独到的女性写作质感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创作立场。本文即试图以此出发来解读莱辛的文本。

生态;女性;批评;创作

一、生态批评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为了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生态批评应运而生。在当下生态危机语境下环境保护运动风生水起,文学批评界相应掀起“绿色”文学批评思潮,它以研究文学、环境与文化之相互关系的批评为主要内容。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两种批评都直接关注生态问题和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活跃于生态危机这一特殊语境。也是受问题驱使关注伦理的批评。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和伦理学分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渗透到文学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固定成形的理论基础,即女性主义理论、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而生态批评虽然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学界认可的批评流派。

生态女性主义把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结合在一起,承担全球化问题解决和治理的重要任务,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随着生态保护主义和女权主义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成长。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倡自然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要求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废止无视自然和女性权利的言行,消除自然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

二、两性和谐与《金色笔记》

《金色笔记》发表于1962年,是一则关于离异职业女性的故事。小说通过一个名叫安娜·伍尔夫的女作家来对50年代的周遭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来展现20世纪中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在作品中主人公男友迈克尔离她而去后,这位一向标榜人格独立的女强人立时感到自己在感情上大受挫伤。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之对自己写作意图的质疑,使得这位一蹶不振的女性更加感到焦虑不安,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她只好转投心理医生帮助自己分析梦境,但收效甚微。正当她处于疯狂混乱时,家里来了一个名叫索尔·格林的新房客。不得不说莱辛是英国仅有的能在小说中坦诚地描绘女主人公性生活的女作家。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挣扎于旧传统与新意识之间的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游移与困惑。应该说这是一部探讨独身女人应该如何面对个人、婚姻、政治、社会诸方面问题的杰作。安娜的故事描绘出“尚未进入总的文学意识的社会一角、一种人物类型的存在”,一出版就备受关注与欢迎,甚至立刻成为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

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话,20世纪上半叶的所谓的“新女性”只是当时盛行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一个缩影,从本质上讲,她们所追求的是包括生理感官在内的享受和消费,而不是灵魂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莱辛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在小说界革新之风盛行的年代里,莱辛的突出之处在于她善于吸收现代的手法来充实和丰富传统的技巧。

女性的觉醒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结果,因为只有她们认识到了自己不合理的社会处境,才会有改变的要求。同时,女人也会自欺,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她们否定自身作为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的潜能,而去接受他者或客体角色的时候,这种自欺性在某种程度上湮没了女性的主体性,在女性的精神层面上造成损耗。莱辛的《金色笔记》可使读者尤其是女性在安娜的各个思想层面的交替中反观内心深处。由于它深入探讨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的道路,触及了妇女社会地位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此书的出版引起了全球性的反响,在60年代一度受到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视,倍受各国女权主义者的青睐。

三、万物平等与《老妇人与猫》

生态批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宣扬生态整体主义和万物平等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把人确定为伦理关怀的中心、道德身份的唯一拥有者,而把生物圈中的其他成员排除在伦理考量之外,仅将它们视为人类生存的资源或工具。

在《老妇人与猫》中,蒂贝就是这样一只多番被人们以“人道”的名义拒绝在伦理考量之外的猫,作品中老妇人赫蒂为了保全自己唯一的生命伙伴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蒂贝一开始是只无家可归的小野猫,如果没有赫蒂的收留,它可能一直在那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甚至也许就命丧于此了。而后,这位孤独的老妇人便与蒂贝相依为命,完全平等的和谐共处着:“赫蒂感到寂寞的时候就把它抓起来抱在胸口,而它就满足地呜呜叫着”;“赫蒂从来都是把蒂贝捉来的鸽子炖熟后和蒂贝分享的”;赫蒂常常为蒂贝包扎伤口、护理它,蒂贝经常倾听赫蒂的诉说,被子女抛弃的赫蒂和无家可归的蒂贝在一起时,她们都找到了家的感觉,然而为了保全这个“家”,赫蒂不得不一次次面临选择,而每次抉择都会使她的境况愈来愈差。

鲁枢元先生一直很重视精神生态,他在著作《生态文艺学》中曾经提到:“在强大的技术力量统治下,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被大大简化了,日渐富裕的时代却又成了一个日渐贫乏的时代。”我们现代人享受着日渐富裕的生活,可是我们并不都是真正的富有了,我们也正在失去着什么,赫蒂的子女们绝非仅此一家,流落街头的赫蒂又有多少呢?

四、对自然恶化的批判与《野草在歌唱》

脱胎于T.S.艾略特《荒原》的小说标题《野草在歌唱》讲述的是:英国白人殖民者由于利益驱使迁移到非洲,大量开垦土地,过度砍伐森林,选择种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和烟草。他们毫无顾忌的开发和开垦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英国殖民统治经受着严重的物质生态危机。

原本的非洲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原野树丛,满是动物和鸟类,当地的居民世世代代过着快乐安详的平静生活。但是白人统治者的到来打破最初的安宁,土地变得荒芜,树木被无度地砍伐。“但是在非洲有成千上万的人离开郊区,进入城市,进入这世界的另一面。他们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同之处。郊区正像工厂一样,总是少不了除不掉的,即使美丽的南部非洲也不能例外,它的土地上到处蔓延着一小块一小块的郊区。土地就像得了病一样,给弄得破了相。”利益熏心的殖民者想尽一切办法掠夺土地,不顾生态的破坏去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斯莱特先生的农场简直没有什么树。这足以表明他耕耘无方;农场犁出了一条条的大沟,许多亩乌黑肥沃的好地都因为滥用而变得贫瘠。然后他毕竟赚到了钱。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白人殖民者知道这片土地不欢迎他们,也不属于他们,但是仍然对土地无度地开发,导致南非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继承了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人对自然具有无限统治权的思想,把所谓拥有科学理性能力的男性看成自然界的主体,而女性则与自然一起,被理性的男人任意支配与处置。小说写到,“一年一年地榨取这些土地,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施肥……但是,即使像他那样肥沃的农场,也不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他不再每年赚成百上千的钱了,土地也荒芜了……”莱辛在这里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无视和欺诈,并进一步对此提出了警告,如若人类依旧以自然的统治者的形象自居的话,最终损害的一定是人类本身的利益。我们从作品中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主宰这个世界的应该是爱、平等与和谐,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1]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M].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第252页.

[2]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第173页.

[3][英]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M].傅惟慈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第137页.

I106

A

1005-5312(2014)17-0079-01

猜你喜欢

莱辛女性主义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