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产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014-08-18杜金成刘艳华
杜金成?刘艳华
摘 要: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当今人才从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建设诚信社会的环境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分析当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生产实习 职业道德 培养方法
生产实习,不仅是学生学习基本从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道德培养的最佳场所之一。但是,以往很多教育机构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在生产实习中仅仅注重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严重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从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一、当前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够重视
很多教育机构认为,职业道德培养只能在日常生活和课程学习中进行,在生产实习中应当以学习从业技能为主,而职业道德培养应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上,不应该占用技术培养的时间。
基于这种认识,在生产实习的安排中,职业道德的培养基本上就被忽视了。一方面,在生产实习的大纲中,很多教育机构对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安排的课时非常多,并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培养要求,但是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则几乎只字未提。这就使得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必要的指导,难以取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在生产实习后的考核上,教育机构为了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核标准以督促学生认真接受培训。但与此同时,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考核既没有完善的考核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而导致了职业道德培养效果的不理想。
2.培养方法比较单一
职业道德是无形的。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多种培养手段和方法,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培养效果。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非常单一。
例如,很多教育机构仅仅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上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应的职业道德标准,而且在职业道德教育课堂中,也只是依靠讲师来灌输行业职业道德标准,最多不过列举几个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虽然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职业道德内涵具有复杂性,仅仅依靠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而且,这种培养方法也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仅很难理解一些职业道德标准,也容易产生反感。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培养体系,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单一化的培养方法只能发挥很小的作用。
3.培养制度不够完善
培养制度是落实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保障,是保证职业道德培养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当前情况来分析,在生产实习中职业道德培养之所以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的培养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教育机构对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自然在培养制度中很少体现德育培养,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的职业院校中,相关培养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了普遍性的问题,这就使得职业道德培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的职业培养机构虽然拥有比较完善的培养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制定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实习状况的变化,原有的职业道德培养制度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发展环境了。因此,只有根据当今情况下的实习需要与社会岗位需求,制定新的职业道德培养制度,才能实现生产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培养。
二、在生产实习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效能的方法与策略
1.寓“职业道德培养”于“职业技能培养”之中
职业道德本身就与职业技能息息相关:如果职业道德培养脱离了职业技能培养,也就失去了培养平台与根基,使得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依托而难以找到契合点;而职业技能培养如果失去了职业道德的支撑,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属于发展不均衡的“瘸腿”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总而言之,职业技能训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
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让学生在相应的职业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交往和合作。只有让学生处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下真正地开展职业工作,才可能形成职业道德。一方面,要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不同岗位上从事的工作、生产的产品、服务的对象的各自特点。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从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信等职业精神的锻炼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利用生产实习中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以及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其自主地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利用实习基地的优秀员工指导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长期的工作中,优秀企业员工会把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转化成一种职业习惯,从而在工作中很自然地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在实习岗位,学生与企业员工一道参加生产劳动,与企业员工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到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时,可以要求企业为学生配备职业道德模范员工作为指导老师。一方面,这些优秀员工不仅可以传授学生一些实用价值比较高的职业技术和技能,还能够利用自身的思想方法,在长期的指导实习工作中“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道德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优秀员工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理解新时期职业道德新的内涵,从而大大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效能。
3.利用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塑造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关键。因此,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就要仔细研究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窥一斑而见全貌,洞察出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道德水准。
在选择好合适的实习基地后,就应当利用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实习中来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实习实训期间,学生应该以一名“准员工”身份身处企业文化氛围中,利用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让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认识企业的激励制度,让学生认识到较高的职业道德往往意味着个人光明的前途,从而鼓励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目标。除此之外,还应通过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手段,来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4.加强实习实训的职业道德管理和考核
笔者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之后,除了考核学生技能之外,也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核。首先,规范考核制度,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考核标准,才能检验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真实水平。其次,还要采取合适的考核方法。因为职业道德是无形的,通过试卷考试很难收到考核效果。再次,建立实习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指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实习学生的思想及实习状况,跟踪调查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实习学生考核评定标准,邀请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参与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及专业考核,定期对学生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回学院,作为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劳动保障技工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