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理 “汗颜”值得权力部门深思

2014-08-18

世纪人物 2014年7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李克强

【导语】总理的汗颜显然来自于意识和理念的敏感,以及对政府职能改革定位的清晰判断。真正推进改革,权力就应在市场主体和纳税人面前,变得谦卑。

7月14日下午,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与部分国务院相关部委负责人走进中南海会议室。李克强总理把他们请进中南海,正是想听听他们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看法,并讨论下半年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有六位企业家先后发言。李克强总理认真倾听,不时插话与大家深入讨论。其中一位企业家的一句话,让却让李克强总理感到“汗颜”。

当时,来自外贸、建筑、金融、家电、农资、互联网等行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谈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企业面临的难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同新发言时,几次被总理插话询问更详细的情况。在谈到企业面临的问题时,在总理的一再追问下,贺同新说了一句话:“总理,您得理解我们市场主体,我们不能乱提意见。”

李克强说:“我们听清楚了。”

正是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视。他在最后总结讲话阶段对大家说,那句话,让他听了感到汗颜。“我们还存在着问题。问题在哪?第一个发言的同志讲的这句话,我们在座的同志应该刻骨铭心。他说,我们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这么多部长在这。大家哄堂大笑。我坦率地讲,我汗颜!政府是干什么的,应该是给企业服务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企业主体不敢说话,老鼠见猫,那还行啊!?”

李克强说,企业是市场主体,政府要为企业松绑,要坚决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让市场主体说话,说真话,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这些人有着多强的智慧,多大的力量;更不要说一两个部门、一两个人了。如果把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起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比的。”

这位企业家为什么会认为“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主要可能还是因为行政权力依然对企业等市场主体有巨大的约束管控能力。不管是行政审批,抑或监管督察,手握重权的有关部门,企业是不敢也不能“得罪”。以此语境来看,企业家在部长面前,“不能乱说话”有其客观的现实因素。

这一场景令总理“汗颜”,绝大部分民众也是感同身受。在各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经形成共识、国务院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之下,这一场合本应是企业家畅所欲言,道尽市场主体的真实想法,甚至“苦水”,而不是因为有领导在就有所顾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简政放权改革尚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到底,市场主体和政府之间本来应该各行其是,而不是“老鼠和猫”的关系。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要为企业松绑,要坚决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

市场经济实行了很多年,实际上一直是跛足而行,“市场主体”一直如受气的小媳妇一般,在政府这个厉害婆婆的眼皮子底下低眉顺眼地讨生活。这样的市场经济,焉能调动企业的生产、创造积极性?这样的市场经济,又焉能有当有的市场活力?这样的市场经济,又怎么能杜绝寻租、回扣以及各种各样的猫腻?

还记得去年广东清远原环保局长,就曾叫嚣“分分钟搞垮一间厂”。这样的官员,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取款机”,在市场主体面前飞扬跋扈,却从不觉得“汗颜”。而像这样的官员或部门,现实还有多少?

政府为什么不愿意简政放权,说穿了,无利不起早,看中的就是权力的含金量,就是权力中的灰色的金钱、大笔的金钱。所谓权钱交易,实际上是由权力主导的、权力说了算、权力说多少就是多少的欺行霸市式的不平等交易,违法交易。

而当今,之所以简政放权难,之所以权钱交易难杜绝,说到底,还是由于不简政、不放权以及不愿意简政、不愿意放权的普遍与顽固。法不责众,大家都如此,如此就是常态,就是应该的,就是当一直坚持的。

实际上,还有一层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下的不少官员,是在不简政、不放权的滋养下成长、生存的,他们适应了这样的高高在上,适应了这样的权力油水,适应了这样的机关做派,适应了这样的官僚风习,适应了做老鼠面前的猫,适应了做婆婆,适应了这样的工作姿态、工作作风、工作流程——真要简政放权,这样的领导干部有可能、有能力脱胎换骨吗?

从另一个层面看,企业家们除了市场主体的身份之外,他们也是纳税人,而政府部门本应是为纳税人服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说,纳税人在官员们面前,竟然“不能乱说话”,更加让人“汗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企业家不敢说话的细节,侧面证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从李克强总理的“汗颜”中,我们读出了其浓重的悲哀、无奈之情。不是吗?尾大不掉,积重难返,仅依靠总理一人的力量,实在是寡不敌众、孤掌难鸣。一切工作成就都是人干出来的,一切人为阻碍工作的阻力,也都是人干出来的。

总理的汗颜显然来自于意识和理念的敏感,以及对政府职能改革定位的清晰判断。“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的细节虽小,却也是时下改革的一面镜子。真正推进改革,权力就应在市场主体和纳税人面前,变得谦卑。但遗憾的是,还有多少官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政府职能改革的意图是什么?还有多少部门仍然拥权自重,面对市场主体趾高气扬,而不是将自己视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改革的突破口究竟何在?改革的真正成效何以显现?市场经济何时方有模有样?总理何时才能不“汗颜”?

结语:总理汗颜,值得权力部门深思。要让企业家乃至普通纳税人敢说话,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势在必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这都是中央早就明确的方向,只有提速推进,约束政府和官员“管控”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才能保证所有纳税人都可以挺起腰杆。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