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探究物理活力课堂
2014-08-18张国江
张国江
【摘 要】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有关的信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探究物理的活力。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深思的。
【关键词】信息;探究;活力;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是一种动态的‘探究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取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探究,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即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因此,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将学生从课本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让学生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真正能做到“以物明理”、“见物思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现实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课前,我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在打吊瓶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输液瓶口插了几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和低处时,输液速度的变化情况如何?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有什么现象?
(4)药瓶位置不变,药液是匀速滴注的吗?
活动二:开始上课后,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再让各小组汇报课前观察到的现象。
对他们的细致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我及时提出一个思考题,打吊滴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探究热情也很高涨。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这四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究中进行着,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乏味的活动。教师要会利用生活世界的信息,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稳定的求知欲,从而形成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训练学生利用一切能为我们教学所用的手段,如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及国际上的最新科技信息动态,从而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把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不断向我提出问题,但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上网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同时顺势布置了一个活动活动: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再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作品,教师再及时能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出肯定,评奖。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不仅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拥有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物理带来的无穷乐趣。当前,在新课改大力提倡“减负”的新形势下,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及课外教学中,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充分发扬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大有益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人民教育》.2002年第1期
[4]《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草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