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子银行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2014-08-16张瑞芳

2014年16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空心化实体经济

张瑞芳

摘要:中国影子银行源于国家严控金融导致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造成金融发展出现替代化。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中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对实体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影响市场取向的经济转型。解决影子银行问题既要着眼于有限监管,又要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影子银行;实体经济;空心化

一、影子银行与中国式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出现的脱媒型信用危机,危机造成了银行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等的局面。为应对危机,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管制,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金融创新。金融工具、产品大量出现,新的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相继出现。“影子银行”体系便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按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定义,影子银行指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美国影子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把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的做法,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实际上是在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但其运作模式、交易方式则完全不同,绕过了相应的金融监管,也就是有银行之实,而无银行之名。

2009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当局开始逐渐收缩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进行数量及价格上的严格管制。大量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设法在银行表内业务经营,以达到规避国家金融监管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高的通胀水平导致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公众不愿意把存款存入银行,投向银行理财、券商理财、基金、保险保单、股票等,形成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严重的“金融脱媒”。中国式影子银行就是此处金融脱媒体的主要载体。

但在我国,影子银行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并非多少专门的机構,更多的是阐释一张规避监管的功能。按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理解,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家熟知的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地下钱庄与典当行等;另一部分是指银行业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代表,及委托贷款、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转投资业务。以下阐释三种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企业转贷和民间借贷。

(1)银行理财产品。即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来募集资金变相地为企业提供贷款。即信托公司作为中介,以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委托银行代销,待项目开发完毕,各方取得收益,银行获得托管费,信托公司获得服务费,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不受资本充足率、贷款限额及利率管制等约束,因此可以绕过银监部门的监管。而实际上银行在其中以其信誉发挥担保或隐性担保的作用,执行着传统的信贷功能。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实际上被注入了实体经济,这与银行信贷没有无本质区别,只是没有计入银行的表内。

(2)企业转贷。在我国的传统融资实践中,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种种优势很受银行体系的偏爱。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企业则融资困难,加之2011年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表内信贷资源更为紧缺,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又不够准入门槛。信贷关系在有条件能获得资金的大中型企业与没条件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之间顺理成章地产生。鉴于企业之间直接拆解资金被禁止,银行委托贷款应时兴起。由资金供给企业委托银行向指定借款企业发放贷款,委托一方有条件决定贷款利率。银行充当中介,从中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相应并没有承担信贷风险。利益驱使下,优势企业将银行贷款或通过增发股份、发行债券等通道获得的资金以委托贷款等形式转贷放出,赚取中间利差。中小资金希求企业通过转贷获得发展的救命稻草。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监管机构就开始逐步限制银行理财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两高一剩”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资金在这些领域的收紧态势,倒逼信贷受限行业和企业寻求新的融资渠道。2013年股市直接融资渠道近乎停滞,债券市场也不景气。银行则不需承担风险地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下,银行乐此不疲。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和《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占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的29.9%,占比较上年高7.0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5.6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12亿元,但值得关注的是,委托贷款却增加7153亿元,同比多增1918亿元;而且从结构看,委托贷款占比12.8%,同比高出4.3个百分点。

(3)民间借贷。除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外的自然人、法人等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借贷活动,即是民间借贷,包括民间个人借贷及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利率由双方依据资金用途与收益合理约定,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但不得高于4倍。中小企业因为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普遍要求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物;相比之下,民间借贷普遍门槛低,显然更加适合于小企业。货币紧缩背景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供给中断,大批需求投向民间借贷。与此同时,民间借贷手续简便、随需随借、资金使用率高。这就造成了货币紧缩形势下,民间借贷市场的异常活跃。据统计,2013年中国民间借贷规模达到了8.6万亿。但民间借贷的随意性与高风险性也极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大多数民间借贷是在半公开甚至秘密条件下进行的资金交易,仅靠信誉维持,借贷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抵押,无可靠的法律保障,一旦情况有变,极易引发纠纷甚至是刑事犯罪。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市场需求的异常旺盛,埋下了危机隐患。江浙等沿海地区有相当规模的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资金并未实际流向用款企业与用款项目,而是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一旦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蔓延开来,金融恐慌在所难免,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系统性风险。2014年3月1日,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对活跃地的民间借贷做了进一步的规范,也实际上宣告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化。

二、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金融体系格局,据估计,2013年影子银行规模达21万亿元,其资金规模几占融资总额半壁江山。巨大的资金流动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影子银行可能引起中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即企业放弃经营企业实体,转而投向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行业的经济现象。影子银行资金更具逐利性质,其业务较高的资金价格压缩实体经济的经营利润空间,金融投资挤压实体投资,造成社会实体经济“空心化”。当下中国实体企业利润率超过10%的项目不多,大都在3%~5%之间,以影子银行资金的高资金价格,这些企业与项目的经营将难以为继。与政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神实质背道相驰。一方面,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生存受到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领域获得资金支持,融资困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左右,甚至更高,有的可能达到60%,还有银行强收各种中间服务费,“融资贵”普遍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很难满足的资金需求,被迫转向了民间借贷。过量需求致使民间借贷实际利率高出法定基准利率5倍以上,融资成本巨大。如此以来,不仅大企业热衷房地产、大宗商品等高风险、高收益领域,许多中小企业也无心实业,纷纷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甚至借钱放贷。为实体经济“空心化”、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化”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为获得融资,相互之间往往互相担保,债务链风险进一步加大。民间借贷风波的爆发,进一步暴露了实体空心化问题,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其一,民间资本抽离,原本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雪上加霜。其二,企业信用受损,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金融本应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离开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是“无源之水”。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终将以危机告终,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国家应鼓励实业投资,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实力。建立在强大竞争力实体经济基础上的金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影子银行可能影响市场取向的经济转型。从根本上说,中国影子银行起源于国家严控金融导致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造成正规金融之外,大量影子银行存在,形成二元金融结构。虽然带有明显的转轨过渡色彩,却难以避免各种弊端,企業身份决定获取资金的价格。这种资源配置行为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精神是相违背的。优势企业变身影子银行,通过金融控制行为,进一步强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甚至产生更多的对中小企业的支配行为。这种控制大多是行政干预管制的结果,而非市场竞争的产物,与经济转型目标不符。

三、影子银行合理发展

中国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的替代补充而存在。要实现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的,必须正确处理正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关系,促进资金在在监管下高效运行,逐步实现影子银行的阳正规化。金融监管和准入门槛过高,是影子银行无法阳光化的主因。但如此而严禁其发展,会付出丧失金融效率的代价,实体经济效率会进一步降低。可见,有效监管的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最高规格明确的影子银行的监管。

引导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让融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资金得到更优化配置。还要增加正规金融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实现互利双赢,更实现金融与实体的双赢。(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2]杨旭.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和影响[J].金融市场,2012,(1).

[3]宋国良,高超,宋成. 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 [J].中国软科学增刊(下),2013.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空心化实体经济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