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星火·中短篇小说》2013年第6期
2014-08-16
评《星火·中短篇小说》2013年第6期
《城市的狗叫》,算惊艳之作。
小说构思精巧,以一只流浪在城市里的老土狗的眼光,用委婉,沉重的笔调,讲述了一群农民工在城市里卑贱而屈辱的生活状态,发出了“人还不如狗”的沉痛感叹。
城市是农民工的双手建造起来的,但农民工却被远远地排斥在城市之外,被踩在脚底下,被蹂躏,被践踏,毫无还手之力,哪怕用生命作为代价,换回来的不过是一时的安慰。
小说里的女人形象,尤其让人揪心。作为女性,她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男人,践踏自己的尊严,最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可结果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读完全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如此现实的题材,女作家运用魔幻的手法,以狗的眼光来贯穿通篇,把卑贱比拟得更卑贱,把屈辱渲染得更屈辱,把结局勾勒得更凄凉。
——(江西万载)黄文
尹守国《休书》是对妇女命运的追问与关怀。休书是中国封建文化禁锢奴役妇女的符号之一。它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固的紧箍咒,还是主宰妇女命运沉浮的判决书。即便进入改开换地后的新中国,封建余毒仍没肃清,一纸休书,仍具有千钧的重量,压迫着王桂云喘不过气来。小说传递出的无尽的辛酸、控诉、悲凉、呐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给我们以启迪:妇女的独立自由,首先得有文化。文化的掌握是通向幸福之门的钥匙。
一纸休书,视角独特,浓缩一个妇女大半生的命运起伏,发人深省,催人反思。即便列于“精彩短篇”之首,也当之无愧。
——(四川大竹县)冯晓澜
《牙印》是一篇具有真正文学意义的现代意识流派小说,它像中国版卡夫卡《城堡》的一章,自觉产生出文学批判主义精神的思想力量,写得好的意识流小说,一般文化程度读者也能读懂,这才实现其过人的艺术价值。许福元笔下,北京远郊乡下夜晚一户农屋里煤油灯突然熄了,派出所长、生产队长、县公安局长的父亲、兽医、喂牛者、马车夫等九人围着捞死猪肉吃,“似乎有无数只手掌在肉缸里翻动,有无数只胳膊在缸里缸外出没,有无数张嘴在开合启闭”。无需多言,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勾起人们对历史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的回顾和对左倾路线的批判与嘲讽,成了一种永恒的记忆。《星火》编辑凭文用稿,颇具艺术的眼力、胆色和才华。
——(江苏高邮)戎平
本期《星火》集大成者当属《大地之眼》。著名作家刘华先生倾情于大地之眼——鄱阳湖的人文历史。小说“引子”部分,年老的牛子孤守一个人的小镇,被眼镜蛇咬而不死,娇莲牵着杨八斤等十八个盲艺人来岛上为其送葬,一下子就把读者拽进了作家笔下的“百慕大”漩涡。之后神神叨叨的牛子反复讲述的鄱阳湖故事、代表一切美好的娇莲的故事、穷苦渔民徐安生一家的辛劳与血泪、“戏痴”船行老板朱自秀父子的奔走与抗争等等次第展开。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抗日战场,却把抗战时期真实的百姓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伪军的助纣为虐以及国民党的腐败溃烂,底层民众饱尝传说中江猪所受的苦难和耻辱,只能祈求定江王、鳡鱼精惩处横行霸道的侵略者,对抗日壮士当做神仙一样敬着。杀鸡宰鸭庆贺敬献、老爷庙湖面呼唤羊子魂魄、陈山岛成群的江猪送回笑笑尸体……那些撼人心魄的情节,令人毛发俱张。小说里的神性写作和奇异的儿童形象让我不自觉地想到了莫言《生死疲劳》里的大头儿蓝千岁和阿来《尘埃落定》里麦其土司家的“傻瓜”儿子,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小说艺术表现的开合力度。
这篇小说的厚重与唯美,让我难以释卷。收到本期刊物很晚了,我依然把《大地之眼》细读了两遍,并期待着这部小说的完本。
——(辽宁抚顺)孟庆革
写作,可以说是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是思想者的另类自述。由于生活状态和环境的不同,活着的体悟也尽显差异。正是这些不同与差异造就出了千差万别的文学作品。而同样的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悟,甚至出现与作者表达背道而驰的现象。
许福元的《牙印》用吃病猪的热闹场景,活色生香地再现了饥饿年代里不同身份人的失常之举。让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饥饿的人也有了深切的体悟。唉,那个可悲可叹又可怜的年月。
——(河南武陟县)葛明霞
在快餐文化盛行、俗文化泛滥、人心日趋浮躁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读完一部短篇、中篇乃至长篇,需要耐心,当然更需要作品的魅力。
《星火》杂志二○一三年第六期共七篇小说,虽然时代地域不一,人物命运有别,手法各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作品主人公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人物,从渔民、外乡人、三教九流的艺人到底层员工、农民工,从他们的现实遭遇到他们的精神追求。小人物命运多舛,在生活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他们身上更容易打上时代的深深烙印,更容易传递出来自底层的坚韧与叹息。
——(山东莒县)刘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