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实践及思考
2014-08-15潘萱
潘萱
【关键词】《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75-01
数学活动经验的建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再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的过程。数学思维的提升,重在积累,重在落实。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搭建活动平台,积累数学表象
【片段一】
师:请大家运用手中的学具,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个圆形和一把剪刀,看看怎样才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我想将三角形剪开,拼接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基于此,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分组汇报。
小组一:过三角形高的中点作底边的平行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剪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把这个三角形倒过来,拼在在这个梯形的一侧,就能成为一个平形四边形。(如右图)
小组二:使用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沿着相同的边拼接起来,可以得到三个形状不一的平形四边形。学生因此认为:可将三角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思考】
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积累中获得提升而后内化,最终实现数学思维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活动平台,自主探究,打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通道。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了直观经验的积累过程,丰富了面积公式推导的数学表象,对三角形的剪拼形成两种不同的图形有了基本的活动经验,初步完成了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思维建构。正是这种表象积累,为学生进一步地数学思维,提供量变到质变的有力条件,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为下一步的思维提升奠定基础。
二、引导思维层次,积累数学想象
【片段二】
师:如何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小三角形?
生:沿着对角线对折一下,然后将两个完全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就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小三角形。
师:将这两个小三角形拼接一下,能拼接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请将老师这里的三角形,不剪也不拼,在脑子里想象一下,如何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采用虚线比划的方式,画出一个图形。(如右图)
据此学生推理出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也即这一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的一半。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底乘高除以二。
【教学思考】
数学活动经验的建立,必须是基于学生对数学的个人理解而后形成普遍性的理论认知,最终使得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经验认知。而这个经验在第一个层次中往往有可变性、原生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提升,使经验具有层次性,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对面积的推导方法有了猜想和验证,即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已知的长方形,藉此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升活动经验,实现普遍性的抽象概括,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三、梳理思考路径,积累数学思想
【片段三】如图,在两个正方形中有一个三角形, 根据此图,算出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生:要求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就要找出三角形的高。
师:高怎么求呢?
生:找三角形的高,要从已知的正方形底边长找。
根据之前的操作活动经验,学生再次发展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先根据正方形边长,确定和三角形的关系,得到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而后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思考】
数学活动经验的探究过程,包含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两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也就是说,数学活动经验的建立,不仅仅依赖于直观的动手操作,还要依赖于数学思考,而思考则有赖于数学思想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了一个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已知建立未知的思考路径。学生学会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这就是转化思想的灵活运用,也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在对练习题思考经验中,学生之前剪拼获得的表象积累与后来的思维推导的想象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基于前面两个部分的演绎推导的积累,最终实现数学经验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