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体育和国家外交

2014-08-15刘志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4期

刘志

摘 要:近年来国际性群众体育活动方兴未艾,在我国群众体育活动正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平台,吸引着各国友人的参与,起到了加深人民间友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传播着中国传统体育背后所蕴藏着有容乃大、和谐万邦的中国文化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中国向世界人民展现自强、自信、友好的国民形象和热爱和平的国家形象,广泛赢得世界友人的信任和友谊。

关键词:群众体育活动;国家外交;民间外交

0 前言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体育运动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血统、背景、宗教信仰和经济状况,人们都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团结到一起。”自古以来,体育运动就一直和和平、友爱联系在一起。古代希腊在举办奥林匹克比赛的时候,各个城邦按照惯例都会停止彼此之间的战争,为奥林匹克创造一个和平、友爱的氛围。时至今日,国际交往日渐紧密,体育对促进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作用更加明显。

1 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

中国人对于体育对国家外交的促进作用是非常熟悉的,也应用得很成功。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的“乒乓外交”,以小球推动大球,在中美关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为世界人民所熟悉。现在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形势下,以普通大众参与为主体的群众体育运动也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群众体育运动区别于传统的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一是非对抗性。竞技体育运动员多是专业选手,通常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以获得冠军为目的。这类运动员在很多国家里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他们的培养和参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比赛往往呈现激烈的对抗性。而在群众体育运动中,参与者多是普通体育爱好者。共同的兴趣和强身健体的需要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人们往往以参与体育运动,而不是以夺取冠军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体育活动中的经济利益也比较少。因此群众体育运动往往呈现出非对抗性,即通常所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此在促进参与者的交往和友谊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是易于参与。竞技体育是少数专业运动员的活动,运动量大、难度高,参与的人数也比较少,普通人群主要是做观众。而群众体育则主要以群众参与为主,参加门槛低,参加人数多。在参与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比在竞技体育中多,可以做到在运动中交流,在交流中运动,更容易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因为当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时,更容易形成凝聚力和认同观念。

三是弘扬中华文化。竞技体育的项目多是国际上通行的,很多体育项目也始于欧洲和美国,如:足球和篮球。这些体育项目更多地体现了国际社会的通则和西方的文化价值。而群众体育运动则不同,由于是普通民众参与的体育活动,体现了很多当地突出的文化特点。在中国,老百姓普遍参与的太极拳,太极扇,柔力球等,既是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活动,又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使人体会中华文明有容乃大、和谐万邦的思想文化。其实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长,世界上已经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很多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以体育运动为契机,正好可以宣传我国的特色文化。

2 国家高层外交中的群众体育活动

现在群众体育对于一个国家外交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的一致重视。各国政府也都希望以群众体育活动为平台,展现国家软实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大局服务。就连各国政府首脑在进行国事访问时,也都经常参与当地群众的体育活动,亲近对方的国民,传递友好的信号,从而改变着过去高层外交高高在上、精英政治的形象。

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在紧张的外事活动中,除了会见日本政界、商界的领袖,他还专门抽时间和日本的青少年打了一场棒球比赛。棒球在日本是一项群众参与度极高的体育活动,深受日本国民的喜爱。温总理通过与日本青年人打棒球,展现了大国总理的亲民形象,促进了日本青年一代对中国的友谊,赢得了两国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就了中日之间的一段“棒球外交”的佳话。

2014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华,开展了一次卓有成效的、令人瞩目的夫人外交。在三天的访问中,米歇尔多次和普通民众零距离接触,利用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机会,改善美国在中国民众心里的形象。她和普通民众一起踢毽子、跳绳、扭秧歌,还在成都第七中学和师生们一起打起了太极拳。这些活动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展现了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

3 群众体育活动为人民间交往提供了平台

群众体育运动对于外交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各种各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平台。近年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繁和便利,使得普通民众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也为组织和参与群众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由于风险低、易于开展、参与广泛的特征,各国民众也自发地成立了很多群众体育组织,组织了很多群众体育活动,一些群众体育活动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跨越了国境,成为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群众体育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体育活动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在这些群众体育活动当中,不同国家的民众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相互交流一起锻炼,既强健了体魄,又加深了感情。这样的活动既是一次体育活动,也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和外交活动。

正因如此,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群众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国家外交的作用,鼓励、支持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在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个纲领性文件中,专门提出了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并要求要“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各级各地体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引导、协调本地区各运动协会,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

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是众多群众体育活动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该徒步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徒步运动爱好者参加。现在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已经成为国际徒步联盟年度官方的徒步活动,也是联盟年度系列长走活动中的重要一站。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的长走者将获得联盟累计的场次和积分。以北京徒步大会为平台,国内外的长走组织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各国长走爱好者们一起享受长走运动,欣赏沿途美景,相互交流经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树立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形象。

除此以外,我国各群众体育组织还举办了很多以中国特色体育为主题的国际体育活动。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每年都吸引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只支代表队,超过一千名运动员参赛。外交学院举办的“驻华使馆武术嘉年华”系列活动,面向各驻华使馆,传播我国武术文化,各驻华大使纷纷参与,评价很高。北京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体育总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有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支代表队、数百名太极柔力球选手参加。这些活动为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有容乃大、和谐万邦的传统思想,为中外体育爱好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在运动享受的同时,达到了加深友谊的目的。

4 总结

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教授认为:“国之交在于民之亲,群众体育活动能够起到促进人民交往,消除隔阂,增信释疑的作用。”群众体育活动以群众强身健体为目的,使参与者在锻炼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友谊的平台。当人们在一起享受运动的时候,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应该看到群众体育活动既是一种体育运动,又是增加各国人民交流的一种形式和媒介,同时还是国家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中国向世界人民展现自强、自信、友好的国民形象和热爱和平的国家形象,广泛赢得世界友人的信任和友谊。我们相信群众体育活动必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冠楠.《论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体育外交的任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22-26.

[2]郑志强.《中国大国体育形象构建的困境与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2),30-34.

[3]李德芳.《体育外交: 公共外交的“ 草根战略”》[J].《国际论坛》2008(10):6,1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EB/OL].[2011-04-01]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843577/1843747.html,2011.

[5]储江.《论体育外交》[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0-13.

[6] 陈娜娜,韦宏浩.《论中国体育外交——公众外交的有效路径》[C].《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11),119-121.

[7]李舜薏,熊锦平.《后奥运时期的中国体育外交》[J].《体育学刊》,2012(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