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个大生意
2014-08-15
从最早的小区网站,到小区APP,再到如今的电商开始布局社区便利店,一座小区的商业生态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今年7月,由传统物业管理脱胎而来的社区平台服务商“彩生活”在香港挂牌,轻资产模式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其涨幅一度反超母公司“花样年控股”。
社区生意被看好并非偶然。目前多方资本已在集结,包括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万科、花样年等地产商,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草根创业者参与。
□ 江寒秋
手机里的生活服务市场:
单物业一项的收入就超过1万亿
停车、洗车、开锁、打孔、疏通马桶、请保洁阿姨……在电子商务专家庄帅看来,相比提供社区商品来说,这类社区服务的“小生意”才有大市场。他以疏通厕所为例向记者分析:“一个20万平米的小区每天需求量得有多大?而且是用户急需解决且‘不差钱的问题。”
庄帅提到的这些小生意,以往常常遭到忽略,如今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这些能够被整合到一个手机里的琐碎服务成为诸多势力窥视的商机。
唐皓便据此创立了“小区无忧”,这是一款基于移动O2O的小区生活信息服务平台;梁昌霖则是“叮咚小区”创始人,叮咚小区是一款APP,自称是“小区生活必备神器”,主要功能是小区生活服务加邻里社交。
只是支撑社区生意的社会大背景仍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在中国,社区生活至少在近4/5的公众那里仍是完全缺失的。整体而言,参加过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活动的人数比例为9%。
唐皓发现,在城市,不断的迁徙和流动导致邻居之间依然非常陌生,而且居民对周围的社会商业环境亦非常生疏,“特别是低频次消费,比如开锁、修马桶、通管道,小区居民不知道谁的服务好,专业手艺人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唐皓希望“小区无忧”能够补足这个缺憾,把好的服务和好的手艺人连接上有需求的用户。
梁昌霖对“叮咚小区”的定位则是 “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水,能够到处流淌,邻里社交就达到了沸点。”梁昌霖告诉记者。他很看好移动互联在社区社交的应用未来。
因此,他决定把邻里社交的功能单独剥离出来,做一款独立的移动端应用,定位在:小区生活服务,以及基于生活服务的小区社交。
与第一代的社区网站相比,他们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
比如,他们都觉得,社交功能不是最重要的。唐皓压根认为,做小区社交没前途。现在火热的微信和陌陌,都有基于位置社交的功能,而且,业主们要是为了社交,直接拉个微信群,“干吗还再需要一款社交产品呢”。
而梁昌霖的叮咚小区虽然有社交功能,但是这种社交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非基于单纯的兴趣爱好,“我们先强调的生活服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社交”。
这让唐梁二人一开始就离商业很近。现在“小区无忧”已经有了收入,收入的来源是广告,其中60%以上的收入来自商家,其他超过30%的收入则来自手艺人。唐皓觉得,在这一块广告收入中,未来来自手艺人的客户数量将逐渐超过商家,“一些低频次消费,用户其实并不了解这块市场,他们需要参考身边邻居的评价。手艺人通过小区无忧,可以积累信用,获得和个人服务水平匹配的价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其超越了区域的限制,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地理位置对用户和商家精准切割,每个用户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小区名称。
商业模式更清晰、突破了区域天花板,更容易吸引到投资人,目前,小区无忧和叮咚小区已经拿到了投资。
说服投资人并不难。曾经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过的唐皓相信自己在做一门大生意。“生活服务在发达国家都是第一大产业,而60%-70%的生活服务发生在小区周边”。他算过账,小区生活服务大概可以细分为200多项,其中仅物业一项的收入就超过1万亿。“这是个多大的市场”。
快递们的实体便利店
网店兴起,社区便利店——这种“古老”的商业形态也逆流而上,为自己打上了互联网的基因。自从“O2O”概念风靡以后,社区便利店就开始站在“风口”上,成为电商巨头打通线上线下紧盯的目标。其中最为积极并卓有成效的当属京东,目前已宣称在全国15城市大约10000家便利店展开合作。
2014年5月18日,全国518家顺丰“嘿客”门店同时亮相,济南的两家“嘿客”门店也同时开门营业,这两家社区便利店位于尚品清河和鲁能领秀城,一经开业,便引来了一大批参观者。
“嘿客”看起来与普通的社区便利店完全不同。常见的便利店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店主们舍不得浪费任何一寸空间。
而“嘿客”店的实物商品很少——收银台后面摆着大大小小的顺丰包装盒,只有零零散散的几种商品,比如大米和电饭煲等。
整个门店看起来更像一个广告展示台,墙壁上贴满各种商品的海报,女鞋、手表、白酒等等。每样商品配有图片、价格标签、商品简介和专属的二维码,感觉如同在线下逛电子商务网站一样,四面的墙壁就是巨大的电子商务网页。只是,现在店内还无法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单。如果顾客想买到这些产品,他们必须借助于店面正中央的两台电脑,选好商品后,让店里的服务员代为购买,然后选择到“嘿客”店自取或者送货上门。
除了商品展示,店里还有很多店铺的广告,一张A5大小的宣传单,阐述了“嘿客”的理念。
“嘿客,已全面入侵您的社区,您的生活即将改变。”
这张宣传单阐述了这个新颖铺店的四大基本功能。商品预购,出门就买——不管是北京还是在济南,所有的“嘿客”都位于小区里。第二功能则是网购线下体验。每个“嘿客”店,在角落里都有个试衣间。不过,顾客必须额外支付5元的试衣费用。
第三个功能则是便民服务。包括话费充值、机票预订、水电缴费等。这些服务对于用户是免费的,也是为了增加社区居民对嘿客的黏合度。endprint
第四,快件自寄自取。为了鼓励用户来店里寄取快递,还有每单2元钱的优惠。
其实,平均只有六七十平方米的顺丰“嘿客”,承载了顺丰创始人王卫更大的野心。一位“嘿客”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未来,顺丰也将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不同于顺丰优选,这个网站的产品包罗万象,丰富度类似于淘宝和天猫,而线下门店则是初期的切入口,也是有别于天猫和淘宝的特色所在。
一位顺路进“嘿客”购物的顾客向记者表示,或许真正愿意来尝试的是那些尚未形成网购习惯的中老年群体。这显然和顺丰最初的意愿不符,年轻的网购一族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
科技博客PINGWEST网站的评论认为,“嘿客”做零售前景不大,最有前景的或许是加大其快递业务的竞争力。
如果未来顺丰的客户都到店里面自提快件,取代快递员的上门服务,顺丰快递员的人力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根据王卫的计划,到年底,顺丰“嘿客”在全国的数量将会达到4000家左右。
电商:抢占最后一公里
实际上,在“嘿客”之前,为了吸引线下的用户群体,阿里巴巴集团曾做过类似的尝试。2008年,淘宝网为拓展线下消费市场,推出了淘1站——淘宝特约线下服务站,“在家门口网购”,其主要业务是目录销售、代购两大业务,还有寄售、手机充值等增值服务为辅。与顺丰“嘿客”店全部采取直营模式不同,淘1店是开放模式,商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得到淘宝的授权。不过,据媒体报道,淘1站的运营并不成功,到现在也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不过,天猫和便利店合作的代收货服务却进展顺利。
从2012年开始,当消费者在天猫下单并且选择收货地址后,系统会自动匹配出周边的服务站点,这些服务站点一般是居民小区附近的杂货铺,消费者可选择最方便的服务站点代收货,货到后可凭短信通知和密码取件。代收货服务品类基本涵盖所有的常规小件货物。在这项服务中,从购买到配送链条上的每一个主体都是受益者。
天猫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务。用自提点取代门到门的配送,让快递员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尤其是没有电梯的小区),缓解了快递公司的配送压力;而杂货店则获取了人流——居民们上门取货的时候,总会顺带买上一两件东西。
此外,杂货铺还可以代收其他快递公司物件,以收取一定的提成——这同时解决了小区居民和快递员之间时间错配的难题,杂货店类似一个中转站。
从更深层次上说,这意味着,利用一套复杂的系统,社区里的闲散资源被激活和利用起来,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杂货店只是其中之一,天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众多城市签约了近两万个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多是深入社区的连锁便利店、物业公司、社区小店。它们的特点是距离居民楼近、方便寻找、方便提货、保管人员可靠。
提供类似服务的不仅仅是天猫,还有亚马逊和京东。比如京东从2009年开始推出的自提点,截至2014年3月底,京东有214个自提点。自提点是京东商城为方便顾客提货、验货,为顾客提供的一种固定地点提货的模式,顾客在提交订单时,选择“上门自提”,选择离自己最近的提货地点,订单到达自提点后,系统会以短信形式告知顾客。顾客可以在自提点支付货款。
其实,开始注重最后一公里的还包括看似传统的零售企业,比如青岛啤酒。青岛啤酒销售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李奕霆发现,在电商网站上,90%的收货地址都是家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能是工作场所等,因此,围绕消费者住所的最后一公里服务非常重要。
现在,青岛啤酒开始试点“线上订货,便利店送货”的方式,李奕霆告诉记者:“这涉及整个供应链的改革。”当消费者在电商网站的青岛啤酒店铺下单后,离消费者住所最近的合作便利店也会收到订货信息,第一时间便可把啤酒送到消费者家中,省去了漫长的等待环节。
与线下便利店的合作已经不仅仅限于物流,还深入到交易层面。今年3月,京东与万家便利店签约,消费者可在其旗下所有门店中找寻最近的店面进行购物,而且由于仓储体系的共通,便利店可以在京东上建立线上卖场。
无论如何,当商业力量一步步地侵入社区,注定将改变现在的社区生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