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不宜早?品种宜多样
2014-08-15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各方面压力大,习惯晚睡晚起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对三餐能量的摄入比例出现偏差,早餐对付,中餐应付,晚餐丰富的现象真不少。早餐如何吃更合理呢?
早起先喝水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是消化系统在夜间仍旧工作繁忙,紧张地消化一天中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处于休息状态,至少需要2~3小时后,消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功能。
清晨起床后,人的胃肠功能尚未由夜间的抑制状态恢复到兴奋状态,消化能力也较弱。此时吃一些缺乏水分的干食,不但难以吞咽,还因早晨刚起时神经兴奋性较低,各种消化液分泌不足,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利。另外,人在一夜中经过呼吸、毛孔、排尿等方式,会消耗不少水分。晨起后因体内缺水,血液浓度增加,正常流速受到干扰,会出现血液“凝固”趋势,甚至堵塞血管,导致脑血栓、心绞痛及中风等发生。早上起来不要急于吃早餐,而应立即饮500~800 ml水(在一段时间内喝完),就能起到促进循环系统功能、稀释血液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早餐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或餐前适量喝些温开水,既可及时弥补体内缺水状况,还能增加热量,扩张血管壁,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恢复到旺盛状态,精神活力增加,有利于白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稍晚吃早餐
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已逐渐衰老,如果过早进食,机体的能量被转移用来消化食物,自然循环必然受到干扰,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积存于体内则会成为各种老年疾病的诱发因子。所以,老年人的早餐根据不同季节,早餐可以安排在7点到8点之间,因为这时人的食欲也较旺盛,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为好,7点到8点这时用早餐也正合适。
品种丰富点
早餐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早餐不仅要营养丰富,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顶饿”。
早餐是大脑的“开关”,其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因此早餐一定要进食一些淀粉类食物,最好选择没有精加工的粗杂粮并且掺有一些坚果、干果。这样的食品释放能量比较迟缓,可以延长能量的补充时间,如紫米面馒头、芝麻酱花卷、包子、馄饨、豆沙包、坚果面包、吐司、玉米粥等。
目前,上海市民的早餐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西式快餐族、面包牛奶族、豆浆油条族和清粥小菜族。不同的早餐种类有它的合理一面也有不足的方面,青年白领和中小学生中西式快餐族和面包牛奶族的比较多,而中老年人中豆浆油条族和清粥小菜族占的比例高。其实老年人一般起的早,退休老人准备早餐的时间也充分,因而可以为自己提供品种丰富的早餐。
清粥小菜族以老年人居多。这类早餐虽然油脂低,不过营养师认为,配稀饭的酱菜、豆腐乳含盐份高。有些老年人或食素者只吃稀饭配酱菜、豆腐乳,缺乏优质蛋白,不是理想的吃法。
米粥中可以加少量的如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苡仁等保健食品,一碗略稠的稀饭,大约只是半碗干饭的量,所以摄入要适当多些,否则很容易不到中午就感觉饿。吃稀饭时可以搭配一个包子以及一个荷包蛋或是一份肉松,素食者则选择吃一块豆腐、豆干、素鸡等豆类制品来摄取蛋白质。如果早餐再加少许蔬菜,如生菜、番茄、黄瓜、胡萝卜等,这套早餐就很均衡,而且蔬菜中的钾能帮助身体把钠排出体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