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视域下的平面设计
2014-08-15江颖
江颖
摘 要: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带动平面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使得设计潮流发生了不大好的冲击。一方面,设计师们开始疯狂的进行创新设计,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追求开始不断的提升。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范畴、文化范畴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视觉审美等等。然而,无论平面设计如何的变化,人们欣赏水平如何的提升,其不变的是平面设计整体的和谐美感。本文笔者从平面设计的三元素:色彩、图形、文字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和谐视域下;平面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审美追求也发生了变化,尤其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便捷、快速等等,给平面设计带了很强的冲击力。然而,无论平面设计如何的变化,人们欣赏水平如何的提升,其不变的是平面设计整体的和谐美感。这里说的和谐美不仅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高层次的追求,而且也是我国社会大的背景发展方向。平面设计发展至今,虽然受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但是其最终的设计变革方向是:引导设计走向自然、走向合理、走向人性化;其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造空间。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粗略的谈一下和谐视域下的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色彩的协调感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最直接诉求人类视觉的语言要素。在平面设计中其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它能够影响人类的情感,强化人们的决绝冲击力。就色彩本身来说,它是没有灵魂的,它在平面设计中凸显的作用助于是物理想象。心理学家对于色彩的功能、形式等早就做出了总结,即: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橙、黄为暖色,易于联想太阳、火焰等,即产生温暖之感;而青、蓝为冷色,易于联想冰雪、海洋、清泉等,即产生清凉之感等等。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色彩在实际的平面设计运用过程中讲究其与其他事物的协调,能够以整体性的统一来让人的视觉舒适。如:在对色彩的选取过程中,设计师会根据其事物的本身特性来进行组合、搭配,诸如;电脑、冰箱、数码等电器系列的产品设计色彩多选择冷色系列,以此来凸显色彩象征与事物本身的协调性、科学性、性能性等等。
二、平面设计图形的对称感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也称作是“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平面设计中对于图形的应用更多的是倾向于中国传统艺术,同时在审美的视觉追求上讲究对称美、整体的和谐感等等。一般来说,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图形大都由规则与不规则组合而成的,就平面设计的作品而言,其规则与不规则的图形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都是相辅相成的,他们是以互助形式出现的。这也与我国的“动静”结合的和谐理念相关。可以说,平面设计就图形的选择和安排都具有一定的“秩序感”,让人感受到平面设计的和谐美。如: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标志,其中的五星、五环的图形选择和安排都遵循着对称美以及秩序感,还有中国代表性的图形“中国结”都显示了动静相融合的生动、和谐魅力,在映现我国民族审美取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凸显了平面设计对和谐的追求。
三、平面设计文字的融合感
文字自出现以来就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任何任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平面设计作为传播范畴的内容,文字的运用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位置。在平面设计中,文字的应用一方面是文字本身出现的形体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与色彩、图形共同出现时各个元素以及结构的融合感。文字是视觉传达的最佳信息,其组合排列以及颜色的选取等都直接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效果。设计师们也大都是通过文字来提升平面设计作品本身的可读性,虽然设计师在对文字的创作上一直讲究创意,但是就对文字的风格追求以及对文字的运用上都注重其与其他元素的融合感,整体视觉的和谐感等等,可以说,平面设计文字运用的整体基调是统一之中有着灵动的变化,展示对比和谐的文字效果,借以来增强平面设计文字的美感。如:“武汉和面”的标志设计是由和字的左边“禾”加之“合”构成的,但是设计师对“合”字进行了创意改编,即:将其上下以碗和盖子的形式进行分开,其中间用莲花的标志,这样进行平面设计,从视觉上给人以和谐感和美感,而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习俗上都称之为“美谐调”的象征。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高科技的出现使得平面设计也发生了质和量的飞跃。平面设计是人的需求为转移的,我国民族发展至今,人们在视觉效果上还是不断的追求和谐美、协调性等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大众需求以及民族审美方向来进行合理的运用、重组文字、图形、色彩等等,力争其平面设计作品符合我国现代的审美标准,借以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樱编著.平面设计——观念、规律、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文强主编.平面设计(第二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