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
2014-08-15杨赓
杨赓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思考,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课程 教学效果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定位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过去十几年中为国家和各行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看到就业形势较好的同时,应未雨绸缪,通过持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培养出紧跟时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为“十二五”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精英化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和行业属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不断协调“三性”的关系,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获得人生感悟和思考。
一、知识性
知识的分类:课程中的知识点按照学生接受难易程度可以分为非常容易型、容易型、一般型、较难型、很难型五类。
所谓非常容易型、容易型的知识点是指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就能轻松理解、记忆和掌握的,但这部分内容又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给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即可。
所谓一般型的知识点是指课程中应该掌握的大量内容,这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授课内容,知识的丰富性应该体现在这一部分教学上。
所谓较难型、很难型的知识点是指必须通过教师深入讲解,学生进行不断实践训练才能掌握的内容,虽然比例较小,却是今后继续深造,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等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讲解。
(一)知识点的丰富性
课堂教学中,知识量的大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准备得越充分,传授的知识点蕴含的信息量越大、跨度越大,知识点越丰富,教学组织越有可能吸引学生,越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功。
在一定的阶段,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识点基本是固定的,但是用以阐述、解释、论证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却是不断丰富、变化和创新的。
1.知识的丰富性首先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
如《城市道路工程技术》中,知识点不仅包括道路的结构、道路的材料、道路的施工,而且包括道路的检测、道路的测量、道路的勘察设计与选线、道路施工监理、道路的养护、道路工程实施方案等众多知识,涵盖工程学、材料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
2.知识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专业背景介绍中
如《城市道路工程技术》中,势必涉及中外道路工程的发展历史和进程,涉及中外著名道路的建设历史,涉及中外道路工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涉及采用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工程设备和技术等,试想在教学的适当时机,穿插如此海量且有趣的内容,学生会不感兴趣吗?
3.知识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专业与专业的交叉联系中
如《城市道路工程技术》中,在传授道桥建设专门技术时,结合时下的一些热点话题,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补充进去,如城市道路改造涉及的房屋拆迁话题,改造费用不仅与采用的工程施工技术相关,而且与选线涉及的拆迁量、拆迁房屋的性质、补偿金额的制定、居民安置方案的合理性等诸多费用密切相连,将这些与每个城市成员紧密相关的实用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实用性体现),体现综合知识应用的重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不再呆板和乏味。
(二)知识点的选择与更新(与时俱进)
传授的知识点首先应该遵照课程标准加以选择,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点的不断更新在所难免。“常换常新”,专业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体系随着实践不断替换、补充、更新。
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地区性的差异;技术的更新;管理手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渗透等方面。社会经济正是如此,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行业也在迅速变化发展,教师掌握的信息也应不断增加、丰富,尤其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宗旨决定了教师必须接触生产第一线,必须参与各类与教授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将不断变化的知识、技能内容结合基础理论及时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不闭门造车、不再与社会发展脱节、不再孤陋寡闻。
(三)知识点的系统性
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原理、规则和内在结构的完整性;工艺技术的完整性;程序的完整性等,在知识的传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虽然处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许多知识点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中,但专业课程的内在结构和基本原则还是相对稳定的,教学中保持基本框架的一致性、稳定性、完整性,使学生获得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化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深造或参加工作实践大有裨益。没有专业课的系统性,则所有内容将成为一盘散沙,无法保持长久的记忆。
(四)手段的属性
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坚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尤其是高职教育,不仅设置理论学习环节,更重要的是设置时间较长的实践教学环节,高素质和技能是通过反复训练获得的,高职教育的知识性需要通过技能的熟练掌握加以体现。
二、趣味性
丰富的知识信息要具备趣味性,才能被学习主体——学生乐意接受、愉快接受并记忆深刻。趣味性不是空中楼阁,语言表达的趣味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情景化和生动化、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主导性相结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动等,应该是趣味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获得专业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点传授手段的多样性
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这其实是对学生的尊重。因此,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是今天这样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教师在传授课程内容时,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习者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多方位受到触动,课堂中保持兴奋、积极的态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师者自身素质的体现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课堂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提高自身业务修养、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老师。
(三)知识点跨度的广泛性
不仅是本门学科内的,更应融入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点,甚至是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各门学科的渗透、交叉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教师将某门专业课程孤立起来讲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如果将多门课程知识融合、穿插在一起讲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体会各种知识体系的包容和内在联系,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与教育对象的适应性
教育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即适合的就是好的。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能,不是学生无能,而是教师没有找到开启这个能源宝库的钥匙。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专业性与职业性
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培养对象有别于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的职业属性、应用属性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最重要的体现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职业性,这是它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应紧扣行业特点,紧跟行业发展现状,紧贴行业需求的前沿,脱离行业背景,专业课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高职教育中为什么需要许多具有行业背景的校外聘用教师参与教学的原因,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对行业的脉络把握得更准确,使培养的对象更贴近工程实践的需求。
(二)与职业教育和从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的“双证书”、“多证书”制度是由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的。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体现职业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了解,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经过哪些考试,获得哪些入门资格。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技能培养理念、入门资格争取理念,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足。
(三)与国家广泛推行的注册制度紧密结合
近年来,随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各部门和行业对于执业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行业已经实施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高职教育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注册制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注册制度和要求讲授,按注册考试内容对专业课程传授内容的深度有所把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以注册工程师的要求为起点,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综合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事关学生的就业和前程。因此,在融合课程知识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丰富的知识信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应该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应该成为评价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金战.学习哪有那么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