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融合

2014-08-15肖德辉

考试周刊 2014年45期
关键词:品德心理健康小学生

肖德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中小学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塑造他们(尤其是中高年级)良好的心理品质。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下多同他们交流,尤其多用赞赏、同情、肯定的语言,更能吸引他们与老师亲近,容易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教师充满亲近感,更信任教师,教学更容易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和蔼的态度、语气,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与阐述的各种内容都要认真、仔细地聆听,并且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论简单与复杂,都及时、耐心、得当地进行解答,只有形成这样的“爱”的课堂环境,才不致使学生产生恐惧、排斥心理,进而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如刚讲完成长中的新问题时,有个学生仍然问:“父母总是误解我,我非常生气,又懒得跟父母说,你说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已经懂得,但面对这个小学生的再次提问,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而是非常耐心地给他讲解。课后,这个孩子主动找我谈心,告诉我这堂课他光想着别的事情,没有认真听讲。通过我对他的追问,他告诉我,通过课后问同学,那些知识都已掌握。我对他做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他也向我表示今后一定改正先前的做法,努力学习,不让老师失望,这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密切。

2.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情境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我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在农村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讲回避还是正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时,把中高年级学生生活中的真實经历以故事(案例)形式呈现给他们,让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探索,这使他们快速进入情境中,各抒己见,从而最大限度地探究学习。

3.小学生“疑问”意识相当重要。“问”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每个人勇于追求与探索的精神。小学生的“疑问”意识,是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表现之一,有助于他们个人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教会小学生用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质疑与提问,以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辩论等。当然,只要是对小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师就要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特征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搭桥,妙铺路,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的引导、置问要精彩。这样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在兴趣的引导下获取知识。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因势诱导。兴趣是从细微之处着手,一点一滴悉心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讲授“保护健康,珍爱生命”时,先从“烟”入手,引出本课要共同探讨的主题——毒品及其危害。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兴致,愿意探讨,各抒己见,对知识的体会更深刻,从而自觉抵制毒品。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耐心细致的习惯。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需要大量时间阅读、整理、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训练。如对违反道德行为的处理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或和解、或调解、或诉讼等,其中可能涉及惩罚。这就要求小学生有耐心,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辨出孰轻孰重,万不可心浮气躁,必须善于克制、约束自己,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2.多维思考的习惯。就是从多角度、多个层面思考问题,通过多种比对,得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如你发现别人盗用了你的物品,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受到侵犯,你又会怎样处理?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小学生多层次、不同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分析轻重缓急利弊,真正懂得且做到“三思而后行”。

3.善于总结的习惯。按照知识经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已经具备单独进行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学会总结,使他们能更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如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让他们总结回顾本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既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完整有序的知识框架,提高自身能力。

四、深入挖掘现行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讲学做有道德的小公民时,就小学生现有的经验来说,通过实例介绍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规范,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由谁制定,使学生心理上感受到道德的严肃,自觉要求自己具有良好道德;在讲“保护健康,珍爱生命”时,结合现实生活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提出探究问题“见义勇(智、巧)为”,使他们形成积极探索、善于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心理品质等。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使其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品德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