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工作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实践
2014-08-15徐丹
徐丹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和学校教育暂时性的忽略,造成了小学生普遍耐受力较差,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受不了一点委屈。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生面对一点小的困难就畏缩不前,遇到一点小的失败就痛哭流涕,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出于善意的指责,存在逆反心理。
作为一名少先队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让下一代成为开拓创新的强者,必须让他们充分认知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我结合少先队工作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日常教育中培养队员耐挫的品质
辅导员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对队员的挫折教育。晨会课上的一则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班级中某一起小矛盾的集体讨论,下课时和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沟通,都可以有效培养队员耐挫的品质。
教育中还要充分注意队员的年龄、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搞好针对性教育。
比如,一些平常有着出色表现,经常受到表扬,成长进步比较快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青少年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健全,这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片面地只看到自身优点,并且把被表扬当成理所当然。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对于他们,班主任要适当布置一些有困难的任务,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他们受挫折的几率,表揚的时候更应该具体说明某件事某些方面做得好,而不是评价队员本身。如果这类同学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班主任就应该及时疏导,告诉他们遇到挫折是平常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对一些成绩及各方面表现较落后的同学,班主任应该通过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更好地应对困难。
二、在雏鹰争章中培养队员耐挫的品质
“雏鹰争章”活动是1992年启动的“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少工委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把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鼓励少年儿童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不断确立新的目标,发掘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证明自己的成功。把挫折教育融入到邹雄争章活动中,是实现学生自强自立,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克服困难章、积极勇敢章、进步章、互帮互助章等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可以在中队中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队员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能够积极面对挫折,增强耐挫能力。
三、在队活动中培养队员耐挫的品质
队活动是培养少年队员耐挫性的一个主阵地。辅导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并组织开展以耐挫为主题的中队和大队活动。例如:在全校可以开展名人积极克服困难的故事演讲,通过对名人经历的了解,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创造灿烂的明天。
苏州电视台的“伙伴计划”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又是一次极好的挫折教育机会。每次比赛只有一支队伍会赢,另一方队员必定是输家,怎样面对自己团队的失败,是自怨自艾,还是怪其他队员影响了自己,或者是坦然面对,经历这样的过程会比十次、百次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在队活动中也可以引入类似的团队合作比赛,例如:拉手钻圈、孤岛求生等,让学生在失败的过程中体会到挫折,在挫折中提高承受能力。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方式也十分重要,帮助孩子们在活动后总结,从中学习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才是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队员耐挫的品质
和社会中很多人的不幸相比,才会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困难。辅导员把孩子们带到社会中,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别人的生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对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增强耐挫力具有重要意义。
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活动中。通过了解山区孩子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坚强和乐观,可以让队员们以他们为榜样,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小困难,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能收获一份快乐。去养老院为老人做事,则可以让队员们认识到,垂暮之年的爷爷奶奶们都如此乐观开朗,自己更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爬山、远足、采摘农产品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耐挫的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世纪是比信心、比坚强、比耐力的时代,通过不断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念,当务之急便是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耐挫教育,正确面对今后人生中所必须面对的挫折和困难,用坚强的品格、从容的心态书写更加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