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2014-08-15张逢生等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气候特征变化

张逢生等

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

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P42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3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

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

表2和图3给出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

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 结束语

4.1 气候特征

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

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

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

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Current Science,2002,83(8).

[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d States[J].Atmospheric Enviroment,2001(35).

[4]Shooter D,Uhle M E,WANG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ewZealand atmospheric aerosols 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ratios[J].J.Aerosol Sci,2004(31).

[5]Senaratne,I,Shooter,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e in Auckland,NewZealand[J].Atmos.Environ.,2004,38(19).

[6]胡亚丹,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

[7]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等.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

[8]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

[9]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31(4).

[10]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

[11]吴兑.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

[12]颜鹏,刘佳清,周秀骥,等.上甸子秋冬季雾霆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

[13]Mao M J,Liu H T,Xu H H,et al.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3,33(3).

[14]潘鹄,耿福海,陈勇航,等.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

[1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endprint

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

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P42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3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

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

表2和图3给出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

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 结束语

4.1 气候特征

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

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

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

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Current Science,2002,83(8).

[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d States[J].Atmospheric Enviroment,2001(35).

[4]Shooter D,Uhle M E,WANG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ewZealand atmospheric aerosols 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ratios[J].J.Aerosol Sci,2004(31).

[5]Senaratne,I,Shooter,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e in Auckland,NewZealand[J].Atmos.Environ.,2004,38(19).

[6]胡亚丹,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

[7]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等.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

[8]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

[9]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31(4).

[10]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

[11]吴兑.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

[12]颜鹏,刘佳清,周秀骥,等.上甸子秋冬季雾霆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

[13]Mao M J,Liu H T,Xu H H,et al.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3,33(3).

[14]潘鹄,耿福海,陈勇航,等.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

[1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endprint

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

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P42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3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

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

表2和图3给出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

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 结束语

4.1 气候特征

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

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

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

4.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

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Current Science,2002,83(8).

[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d States[J].Atmospheric Enviroment,2001(35).

[4]Shooter D,Uhle M E,WANG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ewZealand atmospheric aerosols 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ratios[J].J.Aerosol Sci,2004(31).

[5]Senaratne,I,Shooter,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e in Auckland,NewZealand[J].Atmos.Environ.,2004,38(19).

[6]胡亚丹,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

[7]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等.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

[8]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

[9]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31(4).

[10]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

[11]吴兑.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

[12]颜鹏,刘佳清,周秀骥,等.上甸子秋冬季雾霆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

[13]Mao M J,Liu H T,Xu H H,et al.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3,33(3).

[14]潘鹄,耿福海,陈勇航,等.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

[1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候特征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我来添画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沈山高速公路大雾气候变化特征的海陆差异
临夏州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趋势分析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城市化发展对汛期降雨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