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能力

2014-08-15张晓瑾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思想大学生

张晓瑾,付 权

(1.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132013;2.吉林建筑大学 图书馆,吉林 长春130000)

教育家孟子注重道德教育,强调修身为本。他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1]。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而俱来[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真正收到理想的成效,也没有获得它应有的重要地位。这种现状的存在固然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就课堂教学而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内容上,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缺乏对学生思想的针对性;在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开发学生能力为主要环节,充分渗透教育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开发的必要性

道德是通过善恶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与人们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并为社会生活服务的[3]。能力是促使现实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要素总和。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4]。目前,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教育过程客观规律的要求。

第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一次教育而一劳永逸。现在的大学生,在他一生几十年的工作中,要经历多次的知识更新。因此,学校无法给学生以终身享用的知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培养的教学。学生有了科学思维的能力,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就可以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以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响应时代的呼唤,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哈佛大学校长指出:“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中任何外部的影响、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发生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布隆斯基说,教育方面的无数事实使我们相信,最有效的教育和最有成果的教育是依靠受教育者自身力量,不是使外部的影响对他起作用,而可以说是借助他自己内部的作用。当把学校与工厂相比时,我们会说,工厂的产品是物,而学校的“产品”是人。“似乎还应当进一步说,学校与工厂最大的不同是:学校的产品自己参加‘生产’过程。而且,说到底,是学生自己在塑造自己。学校的神圣使命,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于使学生成为他自己灵魂的工程师。

在校大学生经过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具备初步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量迅速增多,他们不仅对与中学时相重复的教学内容毫无兴趣,而且不满足于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他们崇尚独立思索、追求新知识、新思想,渴望在德育过程中多多参与,通过求知思辩,发现真理。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贯穿培养能力的思想,顺应了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内在需求,加强了学生自身的积极状态,促进学生在发现和领会真理的过程中,自我塑造,自我形成,符合思想品德形成的内部规律性。因为,培养能力的过程加强了学生自身的积极状态,在他们主动去思索、追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的人生观将逐步为他们所接受,德育也由此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学生能力的可能性

质量是高校立身之本,育人是高校的首要责任。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市场对高校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育人的质量[6]。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针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有的放矢地教育。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迫切希望在求学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和提高各方面能力。教师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怎样参与竞争?怎样尽快适应职业要求并获得成功?学者们认为,一个能迅速适应社会的大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积极要求进步的素质,这被认为是信得过的人,受到社会的接纳;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有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认为这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一环。综上所述,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人际技巧构成一个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而一个人的优良素质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大学生,他们渴望有较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大学生的心理和意识,在高等教育阶段,正是理性认识世界,并准备在实践过程中改造世界的最佳时期,而思想道德教育顺应学生的求知需求,能够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可能性还取决于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讲授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总结前人先进思想的精华,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独到的作用。例如,对于“人生选择”,任何人都渴望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渴望在人生舞台上获取更多的自由。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掌握科学理论和进行社会实践,而思想道德教育在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方面的正确教育,则能够引导学生拨开名利、金钱、享乐的迷雾,自觉地将个人有限的生命融入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事业中去,并由此而获得真正的人生自由。

三、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力的途径

在《大学教育》中,蔡元培强调大学生多能自治,学校不妨放任,此乃大学与中学的根本区别[7]。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对其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调动课堂讨论、课内辩论、即兴演讲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多向思维,在领会和寻找真理中使其道德观发展起来。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能力既作为强化德育功能的手段,又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目标,引进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安排教学,把培养能力的思想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现实思想和心理发展水平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中,力求以最具魅力的科学理论,最易为学生接受的形式,贴近生活的、艺术的语言,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求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述的、灌输的教学法,教师从最一般的原则出发,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则忙于记笔记、背笔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科为中心,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无法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启发式的教学法,则强调教师通过教学的艺术手段,在讲课过程中引发学生相关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在思维发展过程中使学生与教师同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是向学生滔滔不绝的讲授,和奉送真理,课堂讲授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思索,去“自求得之”,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求知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主动去掌握知识。他还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启发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动的中心”,而教师进而成为促进学生运动的“工具”,它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追求真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第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北大教授陈平原曾指出,既然学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学因而不该垄断思想;大学鼓励自由思考,学生因而得以独立判断[8]。首先,让学生走上讲台。一位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随感”中写道:“一直以来,中国都在走教育的老路子:教师在讲台慷慨陈词,向学生灌输做人的大道理,而学生接受的却很少。”于光远在论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时曾提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系统中不但都是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而且在教育中都占据显赫的地位。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者不要把受教育者仅仅看成自己工作的对象,只知道去灌输,只知道去管教,把受教育者当做一个受动的存在去对待,在这时候,受教育者在教育中是中心人物。答案很明确:让学生也来讲。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教育的空间,把过去只设给教育者的讲坛,变成学生表达新知识,阐释新思想的小舞台,在这个读书-求知-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锻炼和陶冶将使他们受益终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扩大的教学空间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当今世界,人们对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认识逐步进化的体现[9]。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法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温家宝也曾在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坚定地说:“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10]在当今社会,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而多相思维结构与多维视野的培养是大学生能力开发的核心。因此要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发大学生的能力,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多相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大学生面对科技的发展,既能立足本学科进行科学研究,又善于向相关学科拓展。

[1] 曲铁华.中国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1.

[2] 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 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0.

[4] 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259.

[5] 王凡.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探略[J].北方论丛,2003(1):114-119.

[6] 乔万敏.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3.

[7]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8:507-508.

[8] 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0.

[9] 张晓立.解析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3.

[10] 巴湘.发展论[M].上海:中西书局,2011:26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