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中的文化多元课程设计探析
2014-08-15温如珍
温如珍
(温如珍:广州市少年宫 广东广州 510170 责任编辑:张 敏)
一、引言
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丰富了课程设计的资源,拓展了教学价值选择的空间,也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多元呈现与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如何在文化信息的涌流中做出选择,通过教育活动的统整和提炼而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从而提升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本研究以多元文化的理论为基础,探讨舞蹈教育下的文化多元课程设计模式,并设计一套课程方案,期望能以课题组的立场,将理论转化为实效的尝试课例。
本研究的目的是:①探析以舞蹈教育为范畴发展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课程原因;②探析以舞蹈教育为范畴设计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③综合研究结论,发展一套以舞蹈教育为范畴的多元文化艺术课程方案。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化分析、课堂实践研究,从文化分析中探讨舞蹈教育与多元文化间的接触、互动和相互渗透,保证课程选择以及文化构成的合理性,整理出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模式,依此原则设计教学方案。
二、文化背景中艺术教育的角色
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如何通过教育来达成此目的,无疑是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新使命。
(一)以艺术作为文化学习的窗口
以何种方式来促进文化的理解?艺术,作为全球化的语言,在功能上有着传递和创造的作用。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历来都是统一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从人类学关系来看,缺乏对社会多元性的理解往往会导致种族、阶级、群体等方面的紧张关系,而艺术由来已久是分享过去和现在、文明与文化知识,促进文化尊重与人类关系的和谐的最好形式。随着后现代教育思潮的演进,文化多元和种族、阶级、性别一样,已被认为是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议题,这显示出我们比以往更关心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它预示着一种新的人类价值观的出现和形成以及艺术对于人类的贡献。艺术不再被视为娱乐的点缀品,它与世界脉动紧紧相连,以艺术带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教育培养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相辅相成,也和人类共有的理想一致。有鉴于此,在艺术课程中融入文化关怀精神,是艺术教育者应当展现的责任。
(二)通过艺术理解文化的关联和共同价值
艺术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语言,它具有链接各国文化的关联性。艺术经验的本质能够鼓励我们去关注事物间的关系,体会事物的微妙互动与细节变化,因此借助艺术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敏锐地观察文化之间的命脉关联。此外,文化之间的脉动反映出人类的休戚与共,而通过艺术以人性的角度看待每个文化,我们才能了解人类真正的共同需求。透过艺术学习以不同的角度省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态度、信念与价值,以教育培养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尊重,也许理想成分居多,仍需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更多的实证研究。
三、舞蹈作为文化学习的渠道
(一)舞蹈形态与文化现象密不可分
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可能呈现国家、族群、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大众等各种文化层次的形态,而我们身处文化的社会,任何一个生活经验都会转而具现为一种舞蹈形态。这些形态的内隐价值和意义印证了历史、社会、宗教、族群的文化观念,因为文化因素形成了特定的形态,而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探索时也应体验生活中的文化多元。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来认知这个世界,去获取文化经验和文化活动,凭借这个原因,课程应关注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和价值,借助舞蹈艺术的学习去了解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以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迈出认识多元文化的步伐。
(二)舞蹈融合艺术、文化与生活
舞蹈融合了艺术、文化、生活三者。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舞蹈教育学》中便明言,艺术教育应该能够反映生活,并帮助学生体现艺术、文化与生活三者的结合。舞蹈教育强调生活经验的重要,艺术作为另一种文化的发生,作为人类审美的对象,但无论是审美的对象还是文化的发生,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经验实践的产物,这个实践的动机都很简单,只是人作为个体的生存和族群的延续,为着“种”的存活和“类”的繁衍。这正是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基础。
为使文化的多样性有机地融入课程体系,我们在思考课程设计时,可借助各种材料帮助达成:①从影像材料习得,讨论传统、现代、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背景;②从影像材料习得族群的生活体验,看到社会各族群状态,并让学生思考自己与另一群族间的关系,解读各种问题;③通过作品赏析,表达师生的自我见解,引导普遍价值观。选择以上材料的特点,正是文化之间彼此包容与尊重所应具备的特质,亦即本课题以舞蹈教育经验迈入文化认识,引入多元文化的理由。综述分析,以舞蹈文化来进行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理由,可具体归纳为:①舞蹈教育具备融合艺术、文化、生活三者的特质;②使学习艺术与生活体验的建构同步;③在舞蹈课堂与文化的界河上架桥;④选择适合学生需要,使艺术、文化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
四、决定课程设计的思考要素
课程设计牵涉到教师个人的认知、选择及专业能力,这是能否实施多元文化和舞蹈教育之关键。课题组将依照上述的理论基础进行课程的准备与设计工作。下面将按照思考程序,以舞蹈艺术和文化多元的概念,从舞蹈教育的角度来检视课程发展各阶段的思考要素,为便于梳理构思,分析可能方案,整理出基本的原则与建议,以作为教师决定课程内容时参考。
(一)课程的构成
艺术的发展依托着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兼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各民族主体等因素的综合体,是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融合。课程设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更多考虑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情感体认应作为建构的主要对象和教育的重要部分,从心理活动的策动到心理因素的组合,应成为课程的本质,这是课题组在课程设计上所主张的思想。
(二)艺术和文化孰重孰轻
站在舞蹈教育的角度思考,课程活动应以艺术作为主体,在接受艺术特有的体验中进而探索它们背景脉络与现状,以艺术实践来分析文化生态与文化焦点。在对待艺术和文化的态度上,一方面要保护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积极要求学生学会对他文化的宽容与理解,为学会共存而学习,以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强调的,不是所有文化都有价值可纳入课程体系,需要经过客观的比较和精心选择并加以提炼。在设计上避免过度追求文化背后的社会意涵,因为,过度便有可能忽略“艺术”原有的精髓及魅力,舍弃了艺术学习、分享和审美经验,但如果只强调艺术本身“技能”的培养,显然又不自觉地将课程内容狭隘化,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艺术经验与文化学习共济,以艺术经验为主线,认识彼此差异,引导跨文化的共同价值为原则。
(三)课程内容的甄选
1.以作品介入文化理解,兼顾本土与外来艺术
舞蹈的许多分支取决于具体的功能,不是简单相加的结果。在多元文化课程设计之前,我们应详尽考察这些分支如何分类的准则。为保证文化结构与艺术习得的合理性,需要建立文化分析和选择体系,并根据知识结构和艺术经验来甄别考量内容。课程大概设计为:艺术欣赏 (作品赏析)、艺术表演(艺术体验)、艺术创作(社会、生活体验)三大领域,并把这三大领域视作我们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范围,以“少而精”的原则纳入课程领域。建议,将精致艺术与大众艺术视为整体去考虑,因为课程的内核是要引导学生不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记录它们,而是要重铸它们,这样才能达到多元艺术与文化经验由感知走向体悟、从经验走向共识的目的。
2.依托课程目标确立选材标准
就本文以“艺术经验为主线,认识彼此差异,引导跨文化的共同价值”的课程精神而言,艺术性必然是选择舞蹈元素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种艺术中的形式,唯有在其建构并传达人类之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时才具备纳入文化艺术教育的条件,唯有具备艺术性,传达背景意义的舞蹈教育,才能达到艺术经验与文化学习的分享。从舞蹈教学自身的角度考虑,既要把握文化中的多元,又要把握多元中的一体,以保证舞蹈多元文化纳入课程的有效性。在选择舞蹈元素的学习 (一种文化风范、审美特征的把握)和功能训练 (一种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习得)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正是构成舞蹈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考虑以学生的角度和审美经验为出发点进行选择。建议:由同质的文化向追求异质的文化理解,教材由唯一走向多元;多元性与一体性的有机统一;精致与大众视为整体一同考虑;以作品为课例,达成对文化的理解;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能带来审美经验的艺术分享和生活体验。
(四)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寻求共同价值为主要方向
对于一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及背后的历史、社会、政治等因素,作为艺术教师的我们的确不具备准确分析的能力去解读这些现象。本课题强调文化艺术多元教育精神,期望以客观的态度透过艺术分享,使学生体验人类的共同价值,而不是把立场歧异的纷争带入课室。如同Eisner所言,各文化之间还是有其共同的判断基础与文明价值存在的 (如智慧和伦理等),不必只强调差异,而应该更多传授共同理想。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把焦点放在普遍价值的探索上,以包容彼此差异、追求共同价值作为课程的主要方向。
(五)整合课程框架建议
课程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素材性是成为课程的元素,第二类条件性则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课程的设计将根据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有机整合并合理分布。整合课程的精神在于将艺术与其他科目相互联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分享艺术的同时也能思考社会环境中和学生相关的问题,而根据问题设定核心思想,并从核心思想去发展相关的教学单元。舞蹈教育从课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可以配合以下四个方面:①与学生个人的嫁接——课程内容与学生产生关联,与个人经验互动;②呈现方式与范围——主题内容具体呈现,可提供观察与探索的形式;③知识背景——了解学习主题时学生必须知道的相关知识;④问题和解决——主题内容需要探索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五、结论
本文从舞蹈艺术、文化多元、课程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为在多元文化的涌流中,艺术教育是传达文化价值的最佳角色,而舞蹈艺术则是跨文化学习的适当渠道。课程设计以“艺术经验为主线,认识彼此差异,引导跨文化的共同价值”作为原则,艺术教学能否平衡艺术本质和文化主题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认识和选择,以及根据认识和选择所形成的课程观。以舞蹈教育为范畴设计文化多元艺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是:①课程设计应同时考虑艺术经验与文化学习;②选材应顾及学生的文化经验,从个人到群体再回归个人自我检视;③以舞蹈文化范畴选择素材,结合精致艺术与大众艺术,以艺术性和意义性为选择标准;④以包容彼此差异,追求共同价值作为课程的主要方向;⑤以主题式整合课程框架。
舞蹈教育的弹性与开放,文化多元的包容与接纳,正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由于艺术的多样性,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是一种,换言之就是多元的尝试和各种可能,舞蹈文化和多元文化也只是艺术教育的各种解决方式之一,不是唯一,能够认识此一意涵,也就能够认识艺术教育的本质。
①(俄)古卡连科.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诸惠芳,梅汉成,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②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③吕艺生.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舞蹈教育学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④约翰·马丁.舞蹈概论 〔M〕.欧建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⑤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