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 实现有效教学
2014-08-15郑贤
郑 贤
(郑 贤: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广东广州 510245责任编辑:洪淑媛)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理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艺术性地实施教学。细节决定成败,对课堂细节的把握,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关注课堂管理细节、关注教师层面细节、关注教学过程细节三方面入手,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课堂管理细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环境不同,学生出于对电脑、上网、游戏等喜好,上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兴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要高,因此规范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为规范要求
第一,强调课前安静。也许是出于对上信息技术课的兴奋,学生一走进电脑室,宁静的电脑室顿时就会喧哗、热闹无比。为此,笔者向学生提出要求: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必须保持电脑室的安静。学生安静地走进电脑室,坐下后开电脑,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学生坐下来之后,教师及时的督促和管理。笔者的做法是:课前就站在电脑室内,关注学生的动态,对于那些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笔者会请他们站立在笔者身边,反思自己言行。如此三番四次并坚持这种做法,学生慢慢就能养成进电脑室要保持安静的习惯。
第二,强调课后规范。良好习惯既是反映一个人的素养,也是成功的基础。所以下课了,笔者会要求学生把所用电脑关好、把鼠标和键盘放回原位、把凳子摆好,这样才能离开座位。并由每组选出的文明之星与老师一起进行监督和管理,学生逐渐就能养成课后离位把所用的东西归位放好的习惯。
(二)上机操作注意事项
首先,告知学生 《电脑室管理规则》以及 《学生上机注意事项》,然后规范学生上机习惯。如:老师没要求上机的时候,就不能乱动电脑;使用鼠标、键盘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不能用力拍打或者乱按一通;关机的时候,要按正确方法关机,而不是直接关闭主机电源等等。
(三)上课规范要求
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过程是师生教学互动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过程,对于好动、好奇、贪玩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套清楚明了的上课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记住并执行“课堂用语”。如,在学生正在上机操作,而笔者需要转入讲课的环节时,笔者会向学生发出温馨指令“面向老师”,学生则会停止上机,身体转向老师并回答“坐端正”;当有学生正在发言,但有部分学生却在窃窃私语或者没有留心倾听的时候,笔者会发出温馨要求“注意聆听”,学生则会回答“我做到”。这些“课堂用语”虽然只是寥寥数字,但是在规范学生的上课言行方面,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层面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关注教师层面细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身先垂范,“身其正,不令而从”。
(一)语言规范
第一,语言应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拖动”不能说成“拉”等等。因为“单击”、“拖动”都是信息技术常用术语,而“点击”、“拉”是生活化语言,虽然学生能够明白,但不规范。
第二,语言应简洁明了,具有凝练性。教师把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化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说话带有口头禅和多余语气助词则会影响表达的精确性与流畅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思考和理解。
例如,“请按一下 ‘叉叉’就可以关掉窗口啦”、“请同学们按住边上黑色的小方块,不要放开啊”,教师为了追求语言的通俗易懂,用“叉叉”代替“关闭按钮”;用“黑色的小方块”代替“控点”;用“按住……不要放开”代替“拖动”,教师用语如此“通俗”和多余的语气助词,除了有失计算机术语的科学性、规范性,更是带有随意性和口语化,反映出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为了在短暂的一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需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课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2.技能娴熟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学科,教师一定要苦练基本功,掌握娴熟的技能,这样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生敬意,教学效果才会有效。
例如,打字输入是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而熟练的键盘指法却又是打字的基础,也许是打字学习的单调、枯燥,学生往往是不重视键盘指法的学习和打字练习。如果老师在学生学习打字之前,以每分钟80以上的汉字输入速度演示给学生看,在学生的一遍遍惊讶、赞叹中告诉学生学习打字的意义,相信学生学习打字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高。
(三)演示范例
细心选择演示的范例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选用不合适的范例则减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电子板报制作中,教师给出的作品范例是“美化古诗”。初看作品,只感图文并茂,色彩夺目。但细看,却发现有很多东西是看不清楚的,竟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底图设置了一张很鲜艳的图,导致图上的古诗文字看不清楚;古诗所用字号太小,使得题目字体与诗文字体一般大,等等。虽然教师的本意也许是想把作品修饰的方法全部包括里面,但教师对作品不仅缺乏了一个美感的判断,而且对于一幅优秀作品所必须具有的要素都不清楚,这样的作品演示只会给学生带来误导。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过程。只有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适切
有效的课堂依据适切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教学目标定位不恰当的现象。
例如,笔者曾听 《认识桌面》一课,执教者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桌面以及桌面的的常用图标。仔细分析这个教学目标,发现该目标只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而执教这样的这一课,笔者制定教学目标则是: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windows的桌面以及桌面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windows桌面的常用图标;
(3)掌握windows桌面背景的设置。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演练、设疑讨论、课件演示、观察自学、合作学习、分组竞赛、上机实践等教学活动,学生初步认识windows桌面和常用图标,掌握windows桌面背景的设置。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系统的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一致,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二)课堂导入要有效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例如,在画图软件 《图形复制》这一课的学习,笔者使用“猜一猜”情景导入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一幅图画,里面有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和方向不同的蝴蝶,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画了几只蝴蝶”。学生猜一只、两只、三只都有,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真的一只一只地去数。笔者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之后,争论的焦点就变成“一只”和“两只”了。这时笔者见机行事,向学生抛出究竟“几只”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把学生带进探究发现的情景中。
(三)任务设计要有效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有差异,在面向全体教学的同时,既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兼顾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笔者在 《图形复制》一课中,安排的练习有三种:基本练习,能够复制出多只不同颜色的蝴蝶;巩固练习:能够复制出多只不同颜色、不同方向的蝴蝶;拓展练习:能够复制出多只不同颜色、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蝴蝶。要求: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是必做题,拓展练习是选做题。在这三个练习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学习任务的梯度,从掌握新知的“复制”到“翻转/旋转”到“拉伸/扭曲”,无不体现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提问要有效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的提问要简短明了、难度适宜、具有启发引导性。例如:在 《图形复制》一课中,当学生不亦乐乎地在数老师画了几只蝴蝶的时候,笔者提问引导:请仔细观察蝴蝶的形状?在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重新观察的时候,发现形状都是由两类不同的蝴蝶组成,只是大小、颜色不同而已,从而得出了老师只是画了两只蝴蝶的结论。那么老师进而再引导:怎么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把同一类形状的蝴蝶画出来呢?学生很自然就引出了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复制”。
(五)合作学习要有效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合作学习如果组织或者引导不到位,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唱独角戏”,能力弱的学生“看戏”或者独自乐不参与,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失去它的作用。
那么怎样的合作学习和在怎样的时机开展才有效呢?笔者认为:一是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对于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靠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完成有较大困难,只有把任务细化,由小组内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课堂评价要有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评价必须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理解、看法,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或者建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予明确的解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只有客观的评价,以及运用多种的评价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例如,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笔者首先会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自评,然后由学生同伴评价,最后才是笔者的归纳和评价。笔者不仅仅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而且也关注一些有问题或典型的学生作品,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避免相同问题的产生。在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注重作品版面、形式,还关注作品是如何实现的,运用了哪些技术或进行了哪些操作等。
(七)教学结尾要有效
一个新颖有趣、让学生回味的教学结尾不仅能巩固课堂新知、调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课堂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使课堂教学真正拓展到课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 《图形复制》一课结束前,笔者首先是给学生欣赏了一组 《在春天里》的作品,作品的主题有:万紫千红的植物园、田野里飞舞的蝴蝶、大自然的野花等,在学生啧啧称赞的时候,笔者顺势提出要求:根据下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请大家综合运用学过的画图知识,创作以主题为“春游”的画画作品。
教学结尾的方法有多样,例如总结归纳式、知识拓展式、问题启发式、趣味游戏式、作品展评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设计选择适当的结尾方法,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并不仅仅是上述的三个方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关注教学现象,反思教学行为。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轻松驾驭课堂教学。
①李连祥.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