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4-08-15冯志军

教育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课堂

冯志军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熟读成诵,这是有流弊的。在古代 “文白分离”的情况下,如果撇开生活体验或旁观涉猎,—味地多读未必能增进理解,最终只能如朱熹所批评的“牵强暗记”。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学塾的记载,许多塾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样得来的—点东西,只能作为谋取功名的阶梯,而不可能成为日常需要的工具,学生更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是必须引以为戒的。虽然有些教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但传统的讲授之风仍然盛行,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讲深讲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认真听讲,记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出来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教师转,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同时也缺乏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

勿需质疑,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他们是从低年级的学习模式转入到中年级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从兴趣入手,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然而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并不是教师一布置就可以的,而是应该加强引导,因为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如何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成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向与激励,提高阅读兴趣,着重加强词句训练

调查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多数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读书;而成绩差的学生常常说他们讨厌读书,觉得乏味。可见,对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训练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然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玩心重,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要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教师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将书中最精彩的内容讲一点他们听,当他们听的最感兴趣的地方时,就停下不讲,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使他们独自走进阅读,并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给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高效课堂中,教师阅读教学的两个任务就是理解与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词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1〕例如:在教学 《金色的草地》时,文中有一句话 “我起得很早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 “起得很早”呢?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得早,所以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 “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 “并”字作思考,用上这个 “并”字,给人的感觉是 “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关键的字、词、句,通过阅读活动,树立正确的态度,获取深刻的体会。

二、精讲与指引,提高阅读能力,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

当前,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 “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但实践证明,讲读教学对提高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强的负面影响。重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蜕变为灌输式教学,造成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而且,由于绝大多数讲解主要是针对课文知识内容的,很少有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也不利于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2〕不可否认,注重字、词、句、篇的分析,对于中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分琐碎的分析有时候也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过多的时间放在内容分析上,也会直接妨碍学生的阅读语感,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中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的促进作用。”那么,该抓住什么内容去指导?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指导才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文章的中心句、重点段落带动全文,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的朗读,形式上可采用分角色读、评读、表演读和配乐朗读等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 《秋天的雨》一课时,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笔者让学生把最能表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一谈体会。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议一下站起来朗读的同学读得好不好,能不能表达出句子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评后再读,读了再评。学生的阅读情感在评读中得以升华并深悟其理,再朗读时已情由心生,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抒发出来。高效课堂主张将课堂交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提,见解让学生自己讲,重难点让学生自己议,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即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理解文字,以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情景与创设,丰富阅读手段,唤起参与阅读的欲望

学生学习的意向、学习的情绪,除了受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影响外,还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教学环境和气氛等有很大的关系。语文学科,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阅读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唱、画、演等手段创设情景,把教学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运用形式多样的读一读、演一演、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觉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让课堂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在板书的设计上,用生动的图像、简笔画代替生硬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演课本剧、小品等形式,激起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 《美丽的公鸡》中,这是一篇童话,学生要从课文中感受到公鸡的骄傲,教师就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富有表情的范读吸引学生,使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反复朗读,教师再挑选一些读得好的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朗读声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有分角读、分小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心得体交流活动等,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的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情感,同时能促使学生带着兴趣,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去。

四、关注与尊重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具特色的个体,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可能是步调一致的。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发挥个人能力,获取成功。传统的课堂教阅读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教师要摒弃 “满堂灌”的传统做法,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调动起主体的能动性,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一视同行,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给学困生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倡导民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寻求师生配合默契的结合点,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3〕

注释:

〔1〕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 2001 (2) .

〔3〕黄艳芬.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J〕.教育导刊,1999 (4) .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