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分析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周乾毅程桂荣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武汉430065通讯作者
周乾毅,胡 琪,程桂荣,张 伟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武汉 430065; 通讯作者)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针对大一医学生开设的一门需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对于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本课程名词多、抽象、呆板、难以记忆与掌握,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普遍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医学生对于本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尝试应用了组织胚胎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了本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1 引入与设计案例的问题与对策
1.1 引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医学知识对于大一的医学生来说比较生僻难懂,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时结合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适当引入一些具体临床案例知识能将抽象的形态学知识和相关疾病相互联系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发挥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加深记忆,在思考分析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既迎合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理,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激发学生对枯燥的组织胚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1]。
1.2 引入与设计案例的问题分析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案例合理引入与设计的重要性,案例引入与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医学生本身的知识面及知识储备的不够,对于刚步入医学院校大一学生来说,其医学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对疾病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思维。二是受本课程的专业特点所限,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学课程,其知识具有显微结构、平面图像、局部组成及静止状态等特征,通过本课程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培养学生对形态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培养其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三是受学时所限。因此在本课程授课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就要考虑合理引入与设计案例,如果临床病例选用不当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无所适从,学习更加被动,学习兴趣不升反降,或者老师在引入一些临床病例时过分强调病例分析反而会影响本课程的教学,容易导致本末倒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进行临床案例教学时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出发,围绕教学大纲和授课目的,结合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适度修改和简化,达到优化设计,并紧密联系本课程相关知识点,适度适量地进行教学,不可过多过细,忌盲目追求案例的深度、广度、难度及其综合性。案例引入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案例引入太深则会适得其反,不易理解消化,引起思维和记忆的混乱[2]。
2 组织案例教学实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强调的是让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应用知识,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也是将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相连接的一种有效形式[3]。引入案例教学法则带动我们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2.2 教学形式的组织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学课程,结构和功能是该课程重点讲授的内容,引入临床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和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应用临床案例教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材每章内容的特点合理引入和设计案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课前布置相关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吸引学生兴趣,让其带着寻找答案的积极心态参与教学实践;教师精心准备教案、讲稿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以备课堂教学的展开;在授课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以老师精讲教学内容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形式开展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由学生依据辅导资料加强复习,深化理解。
2.3 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师生互动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内容量很大且课时有限,要想实现案例教学法达到教学效果,就得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师生互动。除了利用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如课程网站或QQ群开展课外互动,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交流。如课前把相关教学内容提前放到网络平台,让学生作好课前准备,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既省时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复习。
2.4 教学效果的评估 为了解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评估。如利用问卷调查和师生面对面座谈沟通形式与广大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收集了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为下一步教学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4]。另外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为了真正达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估,我们在考试方式上作了精心改进,首先是考试分数的构成比例,学生在平时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时的表现占20%,包括对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平时小测验,期末考试成绩占80%。其次,提升考试命题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基本考试题型基础上增设临床病例分析综合题,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判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估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组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教学互动,将形态学知识和相关疾病相互联系起来,既提升了本课程基础理论的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由“学习知识”转向“应用知识”。当然,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1]李奕,陈颖,陈雪.案例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巾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33 -35.
[2]高岚,刘建春.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165 -167.
[3]张金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365-367.
[4]刘建春,高岚,怀平艾.“四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1,30(2):3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