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大众体育发展途径探析

2014-08-15袁艺红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鄱阳湖体育运动

袁艺红

(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除了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外,还需要实现经济、环境、人文素质等诸方面的同步提高,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内在的要求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尤其是农村大众体育(具体的论证详见拙作《浅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大众体育建设之必要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而要发展农村大众体育,则需要对其开展现状作一番调查,进而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途径。

1 鄱阳湖农村大众体育的开展状况

要探讨“如何建设”,则要先了解鄱阳湖生态区农村大众体育的开展现状。这种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农村大众体育的支持力度;二是农村大众体育的建设状况;三是当前农村主要的运动形式及农民的运动喜好。笔者曾带领课题组通过实地考查与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景德镇、九江及南昌等地区的部分农村。依据调查数据可将“农村大众体育的开展现状”简述如下:

1.1 政府对农村大众体育的支持力度太小

农村体育设施配备不足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作为公共体育资源,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则是主因。调查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农村的体育设施(除学校外)多数由村委会自筹资金或企业赞助建设,而来自上级政府的投资则可以忽略不计,这与政府对城市的投资形成鲜明对比。据报道,2008年江西省政府共在59个县(市、区)建设各种适用于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投资总额多达“1.24亿元”,而“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还拨款“1.28亿”用于江西省贫困县的体育设施建设[1],而同期对农村的拨款却仅有“7278万元”,且分布于2426个以“健身路径”为主的工程中,平均到每个村的资金数量相当少。所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大众体育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对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的投资。

政府对农村大众体育支持力度太小还反映在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上。数据显示,有47%的村庄近十年来从未开展过任何体育活动或比赛,而其原因除了“经费短缺”与“村民缺乏热情”外,地方政府无意在农村开展这些活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至2015年)》的要求,政府要加强基层“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而课题组所调查的村庄,从未听说过有专门的“体育指导员”下乡。没有专业人员的组织与指导,缺乏对特定体育比赛规则的了解,不用说是专业的体育比赛,即便是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拔河什么的,也很难顺利地进行。

1.2 体育硬件配置整体不足,保管与维护不力

这里所说的“体育硬件”既包括大型的运动场地,也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及各种健身器材等,只要是专为运动健身设立的就行。数据显示,仅有37%的村庄设有专门的健身场地(村庄学校的操场除外),比如有健身功能的小广场及简单的健身器材等。而投资稍大的体育设施,比如篮球场等规范的体育设施,笔者没有发现。虽然在某些村庄也能偶尔见到篮球架,但又十分简陋,多是立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非常不规范。整体而言,农村的体育硬件设施非常缺乏,远不能同城市的体育设施相提并论。据报道,“七城会”前后江西共启用32个比赛场馆,其中新建10个,维修改造22个;每个区市都建起了“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为主的体育中心,而且消灭了100个“四无县”(无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训练房)[2]。而这种来自政府的“福利”在农村却很少见,对于农民非常不公平。同时,农村本来就不多的体育硬件的使用与保护方面亦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发现,“保养完好”的设施非常少,而“破坏严重,不能用”的竟然达到一半以上。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场地与器材破坏严重,比如乒乓球台上用水泥砖替代专用球网;篮板破损;小广场上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等。还有一些场地竟然被占用,比如晒粮食,晒被子等,完全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村干部坦言,这些体育设施自投入使用就从未维修与保养过,毕竟是公共财物,而对于各种非正常占用,他们也表示无可奈何。

1.3 农民主要的运动形式及特点

调查显示,农民主要的运动形式为“跑步”及“散步”等,篮球、乒乓球等多是青少年参与,而深受市民喜爱的“广场舞”在农村却很少见。同时,上述运动的参与人数并不多,据村干部反映,只有少数人经常运动健身。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运动的习惯。笔者在询问一个小商店的老板为什么空闲时间不去健身时,他说:“我这边经营三桌麻将,还要应付老百姓买东西,需要活动吗?”很明显,他是把日常的劳动等同于运动锻炼了。而有的村民竟然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闲得慌”。村干部的认识也不理想,有35%的接受调查的干部认为“村民成天劳动,比健身还管用”。基于这种认识,农村体育的开展状况可想而知。这表面上是农民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实际上暴露了政府在体育运动重要性方面宣传得不到位。二是农活多,生活压力大。为了挣钱,年轻村民大量外出打工,把所有的家务甚至本应自己承担的抚养小孩的任务也统统推给了老人。这些老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抚养孙辈的重任,基本上没有时间或精力参与体育运动。当然,有一些体育项目还是能大量的吸引村民的,比如江西比较盛行的赛龙舟等。另外,农村的体育运动参与存在极大的性别差距,经常健身的人群中男人占了92%,而女人的比例则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城市里大量女性跳广场舞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总而言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大众体育开展状况非常不理想,这直接影响了区域内人口的身心素质,违背了中国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成功建设是一个严重阻碍,所以必须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2 改善鄱阳湖生态区农村大众体育现状的途径

2.1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大众体育开展情况总体上不理想与农民的收入有必然的联系。刘胜认为“经济是发展体育的基础,也是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3]”而朱家新则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依据,指出“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必然随之增加。而作为文化娱乐生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体育活动,其需求也必将呈现出量和质的变化。[4]”而实际上江西农民收入确实不高,据《江西统计年鉴2011》显示,2010年江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5788元,远低于全面小康社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的标准,另外5788元中仅有2685元来自农业收入。可见,务农根本不赚钱,一个家庭要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除了经营土地外,必须寻求另外的来钱渠道以补贴家用,而出外打工则是其一。这样,一方面导致留在村庄务农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留守老人的担子越来越重,最终造成农村体育无法正常开展。如果想推动农村大众体育的正常开展,一方面要留住外出打工的中、青年人,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而后者则是关键。只有收入稳定,无生活压力以后,农民才有闲心、有时间去参与体育运动。

2.2 政府适当增加对农村体育建设的投资与技术指导

政府的重视与引导对于农村大众体育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在建设农村大众体育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将“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来,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则是重要条件之一。而事实上,调查所涉及村庄的体育设施中,来自上级政府的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无论是基于发展农村大众体育,还是响应“全民健身计划”,政府的投资均不可缺少。针对这个状况,《江西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对农村大众体育的支持与投资,比如它提出政府“十二五”期间将要“投资1.85亿元,在6192个行政村建设1片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并配置1副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的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体育健身条件;使全省具有基本体育设施的行政村达到50%”。除了资金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引导,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能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实施“体育下乡活动”,举办基层农民运动会等,以解决农村因无人指导或指导能力欠缺而导致的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

2.3 通过各种宣传纠正农民对体育运动的偏见

农民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很多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比如陶子成指出,“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很差,73.25%的农民不了解体育的作用”[5];赵宝椿等认为“农民的健身意识较差”[6]等。基于这一认识,要提高农民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途径之一是对农民加强体育运动基本常识及重要性的宣传,组织他们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以体验运动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去除“体育运动是城里人的事”的这一偏见。2009年南昌市“体育三下乡”活动值得我们借鉴,活动中体育专业人员为农民宣传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还为农民朋友们组织了体育健身表演,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了体育健身的积极性[7]。而抚州则借“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之机,通过“动态宣传”、“专题宣传”、“公益广告”及“节点宣传”等形式,对本市人民(包括农民)广泛宣传体育健身的重要性[8]。

2.4 引导各村庄因地制宜地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

目前一些体育活动确实不太适合农民,比如篮球、足球、舞蹈等各种需要昂贵体育器材、场地与技术指导的项目,而部分传统的民俗项目至今依然很受农民欢迎,比如赛龙舟等。这样在发展农村大众体育时,不应该把城市的经验盲目的推广至农村,而要思考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农民的运动项目。江西部分地区已有类似的探索与尝试,比如“‘百乡千村’趣味运动会…宜春农耕大赛等”[1],以及历年在各地举行的“赛龙舟”等,这些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器材随处可见,或者不需要额外购买,同时照顾到农民生活与劳动的特点,所以对农民有极大的亲和力。另外,跑步、武术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农村发展体育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要避免“城市化”。

3 结语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非单纯地强调“生态经济”,而是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素质等诸方面同步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还要重视增强区域内人口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而这就要求要大力推广与开展农村大众体育。

[1]江西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jxsport.gov.cn/html/67/n-1667.html,2011-05-25.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jxzw/2010-02/22/content_19070288.htm,2010-02-22.

[3]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朱家新.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陶子成.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6]赵宝椿.江西省赣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闽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7]2009年南昌市群众体育工作总结[EB/OL].http://www.jxsport.gov.cn/shownews.asp?id=1567,2010-02-08.

[8]关于印发《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抚州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xxgk.jxfz.gov.cn/bmgkxx/tyj/fgwj/qtygwj/201205/t20120511_1381800.htm,2012-05-11.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鄱阳湖体育运动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鄱阳湖好风光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