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与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协调控制
2014-08-15刘英博河南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刘英博 ■河南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一定要做好设计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图纸的审查及材料的准备等的工作。要重视电气安装人员的素质要求,安装人员一定要掌握相关的土建知识,全面的了解建筑设计图上的内容,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计划一定要熟悉,尤其是要重视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以及电气相互间的连接方式,仔细的校对审核自身预备使用的安装方法建筑工程的需要是否符合。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时,相关的电气安装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比如,给排水管道的孔洞预留、通风空调的设备构件预留以及电气设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固定件预埋等,这些施工技术都一定要表现在土建设计图纸上,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错误或漏洞。除此以外,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零配件、管道在施工阶段中的预埋工作。电气安装人员要严格依据预埋留配的施工方案,施工班组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及技术文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并记录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签发任务书。
2 电气管线的协调
2.1 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2.1.1 在砌体结构中的埋设
砌体结构主要是由砂浆和块体砌筑而成的墙柱,它是砌块砌体、石砌体以及砖砌体结构的统称。在对砌体结构承重墙上进行留槽或埋设管线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埋设管线不能在截面长边不大于500毫米的承重墙体上、独立柱内,不应该在墙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就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以依据减弱后的截面来验算墙体的承载力。对于有着较少受力或没有灌孔的切块砌体,可以设置管线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在墙上埋设暗配管时一定要有深度,剔槽太过会对建筑物的墙体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主体结构,但是如果过浅就会对管盒的连接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以外,还会使得建筑物的内墙出现顺管裂纹得现象,因此,对于埋设深度应该合适,不但要保护线管,还不能对建筑物的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在进行管线剔槽埋发时,应该选用强度等级高于Ml0的水泥砂浆抹面做线管的保护层,并且抹灰厚度应该大于15mm。
2.1.2 预埋在填充墙上的线管
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只是承担墙体自身的自重,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有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自重轻,强度低,即便在发生破坏时,也对主体结构不产生影响。所以,在填充墙上的预埋只需要抗裂、隔声等因素进行考虑,在填充墙上开槽最好不超过墙体厚度的1/2。
2.2 水平预埋管线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的埋设
在实际的施工中,电气管线在混凝土中的敷设施工还是相对简单的。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对管线敷设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线路敷设通常都会削减混凝土的截面尺寸。如果线管暗设处理不恰当,不但会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还会使混凝土发生开裂问题。线管部位混凝土开裂的处理措施,通常是从设计角度进行考虑的,电线管宜使用钢管,线管最好在现浇板的中下部布置,并在双层钢筋网的中间穿越。
3 防雷与接地的设计
3.1 屋面结构与接闪器
以前的防雷针设计仅有技术和效果两个方面的关注,但随着当前多种多样的建筑使用材料,使得建筑形式复杂多变,因此,对于避雷针的整体要求也逐渐地复杂并且难度增加。同时,再加上人们对于外观的追求,也增加了避雷针的设计的难度。若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作为接闪器时,就要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例如柱内钢筋与梁钢筋绑扎点处进行焊接,这样就能够满足形成电气通路的要求。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按GB50057-94条规定应安装接闪器并与屋面防雷装置连接。除此以外,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旗杆、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等都是非常容易出现故障地方,对于这些地方的避雷设计特别是要注意。
3.2 利用混凝土柱、墙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结构形式不同的各类建筑中都会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柱,例如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构造柱,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框架柱、剪力墙等,柱中钢筋直径按《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54-2010第7.3.2条规定,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柱配筋通常采用φ14以上螺纹钢筋均可满足;GB50057-94中第3.3.5及4.2.1条要求(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采用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按照《电气(GB50169-92)》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所以,禁止用螺纹钢替代圆钢作搭接钢筋。
4 建筑电气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设备的质量会对整个建筑质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依据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依据设计图纸以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在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如果在安装施工中一旦产生电气设计图纸与建筑结构专业或者其他专业图纸的矛盾时,设计方就应该进行及时的协调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加强对重点工序的质量监控,特别是一些细节部分,要重点进行控制和检查。另外,重视对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建设,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将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的提高,并且有效的管理控制施工中每一个环节实施,才能提高施工质量,进而建设出精品的工程。
5 结语
在进行建筑电气设备的设计与施工时,不但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要确保其图纸审查能够按时通过。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掌握工程电气设计的要点,进而将设备使用效率提高,进而符合建筑物功能的需求。
[1]陈志新,李英姿,张少军,周渡海,王亚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1期.
[2]钱成军,高新.高校电气低碳设计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黄震.消防控制系统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优化设计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方银清.Prim算法在建筑照明布线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