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城东镇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2014-08-15仲春梅
仲春梅
(海安县城东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601)
蚕桑产业是城东镇农村传统支柱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蚕业增效、蚕农增收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生产管理程度弱化等原因,病虫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桑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每年各有不同,这对如何做好桑保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稳定蚕桑产业,我镇在吸取多年来桑病虫防治经验的同时,组织全镇蚕桑技术人员针对近年来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1 桑树病虫害发生现状
桑螟、尺蠖类、桑疫病等是近年来我镇桑树上发生范围广、危害重的主要病虫,对蚕桑业的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其它常发性害虫主要有:毛虫类、桑蓟马、红蜘蛛等;偶发性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桑瘿蚊、灯蛾、刺蛾、小灰象、蜗牛等;主要病害有:桑疫病、桑膏药病、桑拟干枯病和芽枯病等。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优势害虫以桑螟和桑尺蠖为主,虫口密度居高不下
根据我县2013年7月24日各测报点调查数据汇总,在第三代桑螟始孵期,田间有虫1500~9000头/hm2,平均达3900头/hm2,与2012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但相差不大;2013年7月下旬,以第三代桑螟为主的桑树害虫大批孵化、为害桑叶,高峰期田间幼虫存量达到60000~750000头/hm2,少数没有进行药剂防治的田块虫量达到1500000头/hm2以上,部分田块桑螟为害卷叶现象普遍,对秋蚕用叶构成很大威胁;桑尺蠖田间幼虫存量也达到60000头/hm2以上,其它害虫发生量则相对较低。
1.2 害虫发育进度加快,为害时间延长
由于气候变化,本地区夏秋季降雨量减少,特别是暖冬暖春现象使越冬积温升高,造成害虫发育进度加快。害虫平均越冬时间由过去10月下旬推迟到11月上中旬,平均为害时间也有所提前,3月底4月初桑尺蠖、桑象虫等害虫即开始出蛰活动,危害新萌发的桑芽,对春蚕用叶造成危害。
1.3 害虫越冬基数高,暴发潜力上升
近年来冬季气温偏高,越冬气温较高,害虫越冬死亡率下降,越冬存活基数高。2014年3月16日,经田间病虫调查,在树缝中发现了桑螟的老熟幼虫,这在我镇桑病虫调查史上还是第一次,说明害虫在田间的越冬成活率有所上升,越冬基数高,若在防治上稍有疏忽,将会在秋季暴发成灾。
1.4 桑疫病发生逐年上升,呈高发态势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烂头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桑疫病有缩叶型和黑枯型两种,是目前生产上危害最大的桑树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近两年春秋季都有发生,其中春季桑园中重点以缩叶型桑疫病危害为主,秋季黑枯型桑疫病发生较多,桑疫病的株发生率达5.3%,比往年同期株发生率要高。
2 桑树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自然气候因素
桑螟、桑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年发生程度与害虫的越冬存活率有很大关系,冬季越冬温度偏高,则害虫的越冬存活率明显提高,主要害虫发育进度也加快;桑树生长季节如遭遇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气候,则桑螟、桑疫病等病虫害常常暴发、流行。
2.2 害虫抗药性增强
由于化学防治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劳动力密集的农业防治技术已渐趋减少,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防治技术走向单一,大量长时间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农户不断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形成恶性循环,既增加了治虫成本,又污染了农业环境。
2.3 防治方法不够规范
从防治体系看,千家万户养蚕,桑园治虫的喷药时间、方法、技术、药剂品种及浓度等开差较大,加之有些害虫繁殖快,有些害虫世代重叠,害虫危害部位也不尽相同,不同时间喷药防治的桑园就形成害虫过渡的最佳场所。因此,目前一家一户的治虫体系是造成防治失时、失效、防治方法不够规范,致使害虫暴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4 部分农户防治不适时
桑螟3龄后会吐丝卷入叶内食害,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不知情的农户见到卷叶才治虫,错过了1~2龄期的用药良机,影响了防治效果;其次是8、9月份桑螟出现世代重叠,高峰期一次治虫后没有检查虫情及时复治,桑树被桑螟偷袭;还有,桑树夏伐后桑象虫中午会躲藏,需要在上午10时之前、下午4时之后防治,效果较好。
2.5 品种桑对某些病害的抗性弱
目前,育71-1品种桑为我镇当家桑树品种,栽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它品种主要为湖桑32号、农桑系列品种等。由于育71-1桑品种对桑疫病的抗性差,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极易暴发、流行。
2.6 生产管理程度弱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东镇近年正处于大拆大建的时期,大批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目前最大的问题已经由“怎样种田”演变为“谁来种田”。蚕桑生产老龄化问题也不例外,甚至更严重。据我县蚕桑部门调查,目前蚕农平均年龄为64岁,50岁以下愿意继续从事蚕茧生产的农民已很少了,冬季刮卵、束枝、冬耕、修拳,蚕期人工捕捉等农业防治措施也少了,桑园管理粗放现象不断增加,甚至出现桑园弃管弃养现象,从而有利于害虫繁殖、过渡。
3 桑树病虫防治措施
3.1 强化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通过耕作栽培措施或利用选育抗病、抗虫桑品种来防治桑树病虫害,传统的农业防治措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值得提倡和强调。
3.1.1 选栽抗病抗虫桑品种
生产上,各种桑品种的病虫发生情况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如农桑系列品种桑抗桑树微体害虫和细菌病较强,育71-1品种桑对细菌病的抗性较差等。在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桑品种的同时,需注意品种桑的合理搭配,不搞一刀切,本地育71-1品种桑的栽植面积以占70%左右为宜。
3.1.2 加强蚕室管理
桑螟越冬场所主要在蚕室、蚕具(方格蔟),而室外越冬桑螟数量少,主要存在于老桑树缝隙中,存活率低,羽化时间迟。所以,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及时清扫蚕室,清除室内桑螟幼虫是降低来年春季桑螟为害的关键,一定要抓紧抓实。
3.1.3 加强桑园田间管理
清沟理墒,降低桑园田间渍害,保持桑园通风透光。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桑树发芽初期产生的原发性病芽要及时剥除;冬季剪去桑树枯枝,发生桑疫病的桑树在枝条外部病斑下10厘米左右剪除,剪下的病枝病叶及时带出桑园销毁。秋季束草诱集害虫在其内越冬,第2年春芽萌发前解束并烧毁,消灭越冬幼虫。春蚕上蔟后及时夏伐切断食物链,人工淘汰未老熟的第1代桑螟幼虫。人工摘除桑尺蠖等害虫产卵叶片和桑螟叠叶或低龄幼虫聚集的叶片,及时杀灭,人工捕捉桑螟、尺蠖等高龄幼虫,连续多次。
3.1.4 科学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增强树势和桑树抗病抗虫能力。要改善施肥结构,不偏施氮肥,多施有机肥、桑园专用复合肥,做到N、P、K配合施用,增强桑树抵抗力。春肥宜在3月底前施入,夏秋季宜在大量用叶前1个月施入,秋季施肥于8月15日前结束。
3.2 结合物理防治
3.2.1 利用桑园养鸡降低桑园虫草量
桑园散养草鸡,既能给草鸡创造舒适的饲养条件,又能给桑园增施有机肥,除草、除虫。在桑园四周用网围起来,分别于春、秋蚕饲养结束后将鸡放入桑园,亩饲养50只左右。
3.2.2 利用性信息素诱蛾
我镇桑园发生量最多,为害最严重的就是鳞翅目害虫,而鳞翅目害虫的成虫都是蛾子,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蛾,是适用于桑园害虫治理的技术。可以达到杀灭成虫,降低田间产卵量,压缩害虫基数,控制其为害。
3.3 规范化学防治
农药防治桑园害虫是综合防治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化学防治应讲究质量,以“治病虫保养蚕”为目的,治关键虫,尽可能减少防治次数,规范化学防治技术。
3.3.1 加强桑园虫情调查
重视桑病虫的预测预报,科学设立监测点,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准确预报,适期防治。
3.3.2 选用桑园专用农药品种
市售农药很难保证药品纯度,因误用农药而致家蚕中毒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积极组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桑园专用农药,建立健全镇村服务网络,供应桑药到户,台账齐全,组织指导到位。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广谱性化学农药,并注意不要在同一年度中多次重复使用同一品种的药剂,坚持低浓度、轮换交替使用。
3.3.3 抓住防治适期开展联防联治
城东镇非常重视桑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加强虫情监测,现设有3个虫情监测点,有专人负责监测点的病虫调查上报工作,及时掌握危害病虫的发生情况。
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首先做好桑园白条治虫和白拳治虫,防治桑尺蠖、桑毛虫和桑象虫等,保护桑树越冬芽和桑树夏伐后桑芽的萌发;其次夏秋季“巧”治叶部害虫。夏秋季是桑树旺盛生长期,也是桑树病虫多发季节,虫种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6~7月主要防治鳞翅目类害虫和桑蓟马、红蜘蛛等微体害虫,视病虫发生情况,可防治2~3次,6月底主要防治桑螟、艾尺蠖等鳞翅目类害虫,7月中下旬主要防治桑螟、尺蠖、毛虫类等害虫,8月上旬视桑尺蠖发生情况,可安排一次防治,8月中旬至9月上旬,视具体发生情况,防治第四代桑螟前、后锋为主的桑树害虫,9月初中秋蚕开始饲养后,桑园一般不使用农药防治,必须防治时,要严格做到划片分区喷药,并选择高效、残毒期短、安全可靠的农药,确保小蚕用叶安全,任何情况下,大批采摘桑叶必须做到先试后喂,以避免大面积中毒事件的发生。桑螟的防治要掌握在幼虫2龄高峰期(即尚未卷叶前)防治,防治药剂应根据养蚕间隔期长短选择相应的农药,并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粮桑混栽区农田治虫严禁使用蚕区禁用农药,防止家蚕中毒,确保养蚕安全。其三晚秋严治“关门虫”,中晚秋蚕结束后,全年养蚕已全部结束,可立即选用菊酯类高效长效农药,主治桑毛虫、尺蠖、桑螟等越冬害虫,减少越冬害虫基数,一劳永逸。其四是桑疫病的防治,于春、夏季桑园查见桑疫病初期症状时,摘除病枝病叶后,对发病区桑园进行喷药保护,选用硫酸铜、农用土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桑疫病调节剂),或使用盐酸环丙沙星和盐酸恩诺沙星,隔周交替防治,连防2~3次。
认真开展联防联治。通过虫情监测,及时了解病虫发育情况,在病虫防治适期,利用为农服务信息的发布、镇村广播、明白纸、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体和工具,以农业科技入户为抓手,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等,加强推进面上的桑病虫防治工作,及时通知农户开展联防联治,并加强督查。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配置浓度、统一喷药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盲目用药,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多年来,我区桑病虫害的发生一直控制在经济发展水平之内。
综合协调粮桑治虫。在组织稻田全面农药防治时,尽量与夏秋蚕发种日期和大蚕用叶采摘时间交叉,建议要尽量推荐农户使用对家蚕安全的农药和短药效期农药,并在粮桑交界田地间设置保护区。在稻田进行重大防治前,通知各相关蚕农做好防范准备。所选药剂和推荐剂量的安全间隔期不能满足防治和养蚕要求的,必须更换,做到“双保双赢”,确保蚕期饲养的绝对安全。
4 体会
桑树病虫害防治是蚕桑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求高,而且难度大,应以保障蚕农养蚕安全用叶为目标,因地制宜协调配套和推广应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诱杀为补充、化学防治为关键的综合防控技术,使治虫与养蚕互相协调、互不矛盾,发挥其最大的防治效能,将病虫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保证蚕桑生产丰产丰收。